分享

毛主席的“道”

 飞雪季 2023-05-25 发布于印尼

#历史开讲#

毛主席:“辩证法的生命就是不断走向反面。”

毛主席是从实践中来的,所以,他说的话,更是实践中的总结。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我们结合辩证法,那么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1)正反面兼具,才是道。

2)只要形成一阴一阳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这样多次甚至无穷的交替,就是道。也即形成正反正反正反……这样的交替,就是道了。

吴起:道者,所以返本复始也。

那么,一正一反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如此往复。假设以正为本,从正始从反终、又回到正,这正好构成了一个返本复始。所以说,一正一反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如此往复,就与吴起所说的“道”同。

所以,正反这样的交替,既符合毛主席所说的辩证法,也符合《易经》里面的“道”,也符合吴起所说的“道”。

然后我们再看《道德经》,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人应该法道、法自然。所以,道德经又说:“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我们再看《黄帝阴符经》的教导:“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既然天之道,是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如此不断的交替,那正是天之行,所以,执天之行,就是按天这样执行、按道这样执行,那就是全部了。

所以,推测一

只要我们构建和符合正反正反正反……这样的交替,就顺应了道、顺应了自然,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正反正反正反……这样的做。

既然道是如此,并不管对方如何,那么我们也只管这样做,而可以不用管对方如何。

这样做,就是符合现实的,就是能调动人的,就是能产生能量的。

比如从肯定走向否定、从否定走向肯定,那么这个过程,就会调动对象、调动别人。

我们来看毛主席的例子,

毛主席:我对历史完全无研究,倘能因你的研究学得一点,深为幸事。

通过否定自己,肯定对方,完成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走向。这里面又是无研究的“无”到学得的“有”,从“无”走向“有”。

而根据这种交替,这句话也可以修改成——“你对历史虽然研究所得不多,但你来教我也是绰绰有余的。”

这样的“话”,仍然会获得对方的好感,让事情顺利的推进。

这就像唐伯虎的这句诗——“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这是从“否定”走向“肯定”,结果就博得人家的喝彩和欢迎。

因为符合辩证法,就是符合了“道”,所以,辩证法不是学的,是实践的,它是先行后知的工具。

上面说的,正反正反正反……的交替,那是在时间上的顺序。同样,也有正反正反正反……的交替,那是在空间上的顺序。

所以,依据辩证法,王明作为反面教员,毛主席作为正面教员,那么也是要入选七大代表的,这正是符合了正反在空间上的分布。

在历史上,我党通过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获得了大发展,接着从合作走向破裂(苏维埃运动),又获得了大发展,接着又从破裂走向了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获得了第三次的大发展,再接着从合作又走向破裂(解放战争),获得了第四次的大发展。

而第五次的大发展,可能钥匙仍然落在国民党的身上,即是以通过和国民党的合作,获得台湾的统一。

所以,推测二

在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就构建正反正反正反……这样的交替,或许有奇效,因为这是同于“道”。

或者构建反正反正反正……这样的交替,或许有奇效,因为这是同于“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