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①|九日山最后的祈风石刻埋下的惊天大案

 乡音文化 2023-05-25 发布于福建

本文3205字 图片11幅  阅读8’    

【敬请点击右下方在看或点赞  以示鼓励 】

【编者按】前5期的老君岩系列引起不少热议,有看官认为关于老君岩始创的断代推论很有见地;也有不少看官表示,关于老君岩核心价值的描述还头一次看到,很有新意。
   毋庸置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老君岩其实就是历史孤独的守望者。道教的世俗化到了宋元时期,已经渗透到泉州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先民间后官方的九日山冬谴舶、夏回舶的祈风祀典,便是其生动的体现。作为世遗泉州遗产点之一的九日山祈风石刻,历代学者的研究文章已是汗牛充栋,《天下之货仓》亦有不少概括和描述。本期着重揭秘九日山南宋最后一方祈风石刻所隐藏的、为人不知的惊天大案。
                                            
   九日山东西两峰摩崖上,迄今留存北宋至清代的题刻75方(景迹题名15方,登临题诗11方,游览题名29方,修建记事7方,海交祈风及市舶司事13方),以宋刻居多,内容有景迹题名、登临题诗、游览题名、修建纪事、海交祈风等,蔚为奇观,其中以13方宋代航海祈风碑刻最为著名,是研究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

九日山古代石刻(图源:陈英杰/摄)

   九日山最早出现“提举市舶”官名的记事石刻(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时泉州市舶司已建立17年。在九日山现存的13方关于海交和祈风石刻中,明确记述祈风经过的有10方:最早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虞仲房所刻;最迟为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赵希㤞所刻。这些祈风石刻,清楚记述祈风时间、地点、参与官员姓名,以及“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成物命不知其几百数焉”①之盛况。

   
九日山现存最早与市舶海交有关的石刻
(图源:宋元郎/摄)

九日山唯一的隶书石刻
亦是南宋最早的祈风石刻
(来源:乡音文化)
    泉州官方祈风源于泉州民间海商祈谢通远王祀典。显然,泉州官方亦是希望借助神灵的庇护,招徕蕃舶,贸易兴旺。毕竟舶税不仅是泉州官府之命脉,亦是朝廷之“国库”。于是乎,为鼓励来泉贸易,每年春夏秋冬之交,泉州官方都会在九日山通远王祠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盛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保佑商舶顺风往返。祀典由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主持,隆重肃穆,礼毕勒石记事。据10方祈风石刻所载,四月举行的有4次,十、十一月举行的有7次(其中有一方记述夏、冬两次)宋时,泉州官员上九日山大多乘舟顺涨潮而上,再登山到昭惠庙(通远王祠)举行祈风祀典。礼毕,待退潮时再乘舟顺流而下打道回府。

图为九日山与晋江金溪
(图源:陈英杰/摄)
 
最后祈风石刻所隐埋的惊天大案

九日山最后的祈风石刻、(图源:乡音文化)
 
咸淳二年(1266年),赵希㤞(字安宅,号见泰)知泉州兼南外宗正司,率官员上九日山祈风并勒石记事:“咸淳丙寅,南至后十日,祷风此山。知宗兼郡事古汴赵希㤞安宅、提举纟集事眉山王橚茂悦领郡优三嵎虞会 和叔,三山郑君为 瑞国,寮居番禺史霆声 宏甫,天台卢应 伯和,东嘉赵东崇晹卿, 三山林起东 景仁、黄以谦谦之、潘昌廷 孔时,邑令三山陈梦发 以道,陈山公 仰卿。是日也,霜日熙明,溪山献状,登怀古,景先哲,宛然有得。彝典云何哉!”

这是九日山最后一方祈风石刻,距离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灭亡仅13年。石刻记录当年祈风同行者还有提举市舶王橚(字茂悦,号会溪,四川眉山人)等十多名高级官员。王茂悦是奸相贾似道的亲信,贪暴成性的贾似道将其亲信安插至泉州任福建市舶使兼监丞,目的就是妄图刺桐港之舶利。

贾似道画像(1213年-1275年)

字师宪,号悦生,台州天台县人

南宋晚期权相。(图源:网络)


《天下之货仓》作者D先生在2002年初参与《光明之城》真伪论战中发表的论文,曾就南宋咸淳年间刺桐港“免税”问题,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所涉人物作一番考证。其中就有该石刻所记的时任提举市舶王橚(王茂悦),并断定“蒲八官人案发”、王橚罢官、“铀屏十事”、王橚病故发生在咸淳四年(1268年)之前,终结了史学界关于王在泉任职、罢官时间的争论。而这方石刻的背后则牵涉了一起惊天大案。
王茂悦背靠贾相,身居要职,有恃无恐,受贿贪渎,并有“权力捐客”为其暗箱操作:“林乔,泉州人,寓信州。得罪押回本贯,与蒲舶交,借地作屋。王茂悦为舶使,蒲八官人者漏舶事发,林受其白金八百锭,许为言之。既而王罢去,蒲并攻之,且夺其所借地。”②蒲八官人漏税行贿东窗事发,王茂悦亦因受贿被罢职。王回临安后,为图复出,特制极为精美贵重的“螺钿漆器桌屏十副”献于贾相,投其所好,极尽献媚之能事。贾似道收下“钿屏十事”“大喜”,每次宴客“必设于堂焉”。贾相收礼后还来不及做出回应,“而茂悦殂矣”。③
 
“殂”即迅速死去。王茂悦之死有可能是罢官送礼后不见贾相回复,郁郁寡欢,突病而卒。有的则认为王被贾毒死。如此说来便出现另一种可能就是贾为了掩盖王向其输送利益的秘密而杀人灭口。荒淫无道、心狠手辣的贾似道不是做不出来的,“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乐其中。惟故博徒日至纵博,人无敢窥其第者。其妾有兄来,立府门,若将入者,似道见之,缚投火中。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入,戏之曰:'此军国重事邪?’”④

漳州木棉庵为尼姑庵
位于在福建龙海市九龙岭下木棉村口
(图源:网络)

漳州木棉庵大殿入门处
(图源:网络)
木棉庵历代石碑群(图源:网络)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破鄂州,克安庆,势如破竹,沿江而下.贾似道被迫督师出征,率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江中),结果鲁港(今安徽芜湖南)一役,宋军全军覆没,贾似道乘单舟逃奔扬州。元军直逼临安,朝野震恐,要求杀贾以谢天下。谢太皇太后无奈,“谪似道为高州团练使、循州安置,籍其家。”“福王与芮素恨似道,募有能杀似道者使送之贬所,有县尉郑虎臣欣然请行。“似道至古寺中,壁有吴潜南行所题字,虎臣呼似道曰:'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似道惭不能对。” ⑤

原来理宗时,左丞相吴潜反对右丞相贾似道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海)后,被贾诬陷,景定元年(1265年)吴潜也是贬谪到循州(今广东惠阳),途中也是入此古寺并题诗壁上。“八月,似道至漳州木绵庵,虎臣屡讽之自杀,不听,曰:'太皇许我不死,有诏即死。’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拉杀之。” ⑥时人无不拍手称快,后人立碑纪之。此碑高3米多,宽1米许,镌刻“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原为明代平倭名将俞大猷所立,后断半截。清乾隆间(1736-1795)龙溪知县袁本濂重立。


漳州木棉庵“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

(图源:网络)
九日山祈风石刻的核心价值
 
    泉州知府和市舶司一年两度在九日山主持规模盛大的祈风祀典,便是借助道教轨仪直接服务于海洋贸易的制度创新,即是为中外海舶顺风出洋或乘风回港祈祷海神通远王保佑平安,又是给漂洋过海的中外海商以心灵慰藉。对于异教徒的蕃商来说,他们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对此他们心存感激。其实,这就像泉州官方每年迎送蕃商举行犒赏盛宴热络感情一样,目的是希望他们来年再到刺桐贸易。
 
    作者认为:“九日山祈风石刻核心价值在于它是中世纪木帆船时代人类掌握季风自然规律进行航海活动唯一的石刻记录遗存,同时也是泉州地方政府招徕蕃商、热络感情而独创的市舶管理制度的唯一石刻记录遗存。它不容置疑地提供了12—13世纪欧亚大陆所有港口城市闻所未闻的、且长达上百年之久的官方祈风祀典的证据。不仅如此,九日山祈风石刻所记录的泉州道教体系的海神祈风祀典,能吸引不同宗教信仰的蕃商参与,则是刺桐“四海一家”特质的杰作。”⑦

【备注】

①南宋·李邴:〈延福寺水陆堂记〉,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 ·山川·九日山》

②③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④ ⑤⑥元·脱脱等:〈奸臣4·贾似道〉,《宋史·列传》卷233,中华书局,1977年。

⑦戴泉明:〈刺桐港考证及其申报世遗的文化意义〉《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