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对于君子,去谈论他崇高的理想。对于小人,去谈论他卑小的实际。

赏析

这是鬼谷子讲游说技巧的一句话。
游说,在鬼谷子这里是一门大学问。孔子周游列国之所以失败,就是不懂得用鬼谷子的“捭阖之道”。他去喜欢兵法的卫国,讲儒家仁义,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对于君王,即“阳言者”,要“依崇高”,谈他称霸天下的理想,而不是谈自己的理想。只有将卫国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相契合,才会有被重用的可能。
如果知道卫国君王的理想与自己不符合,就不必再去游说了。因为失败是注定的。但是孔子还是这么去做了,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在孔子看来,是儒家入世的一种精神,是“阳言者”,但是却不符合卫国的国情。
游说国君,必须谈他的理想,且与自己的理想相一致。
比如范蠡去游说吴王就是成功的例子。吴王就是“阳言者”。范蠡最主要的,就是莫准吴王的理想,并与之大谈其理想。
当时,吴王夫差战胜,要杀越王勾践。范蠡就说,吴王想要称霸天下,就不能杀越王。这就抓住了吴王称霸天下的理想,同时又达到保存越国的理想。所以,吴王最终同意了,这就是“阳言者”要“依崇高”的典型案例。
而他在说服吴国太宰伯嚭[pǐ]时,则采用了“与阴言者依卑小”的原则。在范蠡眼中,伯嚭[pǐ]就是“阴言者”,是小人。对付小人,就要用对付小人的方法,而不能跟他谈理想。小人喜欢谋取私利,比如个人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等等。所以,范蠡一上来就说,越国灭亡是伍子胥的功劳,以前你还能跟伍子胥平起平坐,以后恐怕就不能了。这就是用权力来诱惑伯嚭。只要保存越国,将来越国所有的权力、金钱、美色,通通都是伯嚭的。如此,则伯嚭的利益得到满足,越国也得以保存,符合双方的利益。所以,范蠡最终也游说成功。
正所谓,“以下求小,以高求大。”如此推开出去,真是“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用这两个游说原则,“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可谓无不可说,且无不功成。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