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自学能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以数学学习为例

 圣龙领主 2023-05-26 发布于重庆

在家长群里有一些经久不衰的话题,比如计算,比如内驱力,再比如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一个话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它关系到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毕竟人生而有涯,知却无涯,在现代社会,学习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毕竟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的怀抱,自己踏上人生旅程。

所以,很多家长都很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总是为孩子似乎缺乏自学能力而纠结。

今天就简单聊一聊我对于自学能力培养的看法,望各位海涵。

一、关于自学能力的一些概念辨析

自学是一个行为过程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没有外人的强干预——手把手耳提面命,完全安排好一切,不管他是自己看课、看书,我们就可以说是自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有,但能力却有高低,体现出来就是有些人自学效率很高,单位时间内能够高质量完成大量任务,有进度有效果;

有些人坐在那里半天,看似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

还有些人一旦脱离家长、老师的指导,就只能坐在那里六神无主,连该干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学能力的核心要素:

1、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

2、自我规划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3、自学的技巧与方法

4、坚定的意志力

我们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本质上就是对这四项要素进行培养。

有家长认为孩子只有看课本、看教辅学习才叫自学,看视频,看课,都不叫自学。

这种认知是比较狭隘的。

自学,我们可以称之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把握,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通过组织利用各种资源高效达成目标。

那么不管是课本、教辅、直播课、录播课、试卷,都只是学习的资源和素材,并不是判断是否自学的标准。

学习是天生的能力,自学也是如此,但自学能力需要不断的优化

每个人都会自学,但是在现在的竞争下,强调的是高效率,那么就需要不断的培养,修正,优化。

既然是学习,那么作为一件主观性很强的事情,自我约束能力显然也是自学能力的一部分,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二、自学能力四要素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自学能力天生就有,但自主学习的意识却未必人人具备,其原是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根本则是没有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孩子一开始学习就要着重培养

一开始,可以是利用寒暑假的预习,脱离老师的安排,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学习并不是学校的专利,并不是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也是可以的,要让孩子具有这样的认识

而且家长的指导也不需要那么细致,因为是假期预习,所以具有一定的冗错空间。

我们家渣娃在假期自学的时候,我一般都是不干涉的。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是做课本,扔给他一本数学课本,自己做一做,我看一看。

到了中高年级后,改变了一些形式,不再是看课本,转而变成看洋葱,主要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以后,课程内容里有一些引申的内容需要深入,只看课本怕是不够,所以选了洋葱。

但基本上课内数学我是不干涉的。

这些只是让孩子建立一个认知——我自己可以学,而且能学的不错,且自学就是一种常态。

主要是解决自信心和自我认识问题,但离自觉自愿的自我学习,其实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需要让他尝到甜头才可以。

老朋友都知道,我家是在平行线上课的,一开始每次上课,我和糖妈都会带着渣娃预习,他上课之后就感觉自己学习起来很轻松,于是没到上课前,就能自己主动的提出要预习,我们觉得这就挺好,也挺满意。

当然孩子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都搞定,那他就不需要报班了,此时我们就会一起探讨,有时候能解决,有时候解决不了,但那也没有关系,带着问题去上课也挺好的

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而是需要慢慢的不断积累,尝试——获得收益——再尝试——再次获得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形成习惯,同时自主学习也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有时候就是一些预习之类的小事,种一粒种子,慢慢发芽。

(二)、自我规划能力的培养

很遗憾,可能是因为我和糖妈都是老师,导致在学习方面我们两个比较强势,虽然我们也一直想让孩子能够拥有自我规划能力,也一直在鼓励他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但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是太好。

渣娃在我们让他自己安排任务的时候,还只是停留在常规学习任务的重复,没有上升到根据自身情况来主动安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是要屡败屡战的。

所以,我们虽然进展不是很顺畅,但是每次讨论任务,我们还是会和孩子讲明白,为什么要布置这个任务,是基于什么原因,要达到什么目标,以求耳濡目染,教他慢慢学会分析。

是的,对于自我规划来说,首先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

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做的不够好。

就像是一个二维空间的人,没有三维的空间概念一样,学生受制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水平,很难对自身学习情况——强势、弱势、漏洞这些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

有一些孩子甚至有意识的回避这个问题,有些孩子则是心理清楚却没有行动

但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对自身的学情分析。

这个过程显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如此,需要足够的低起点、低台阶,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逐步培养

我们是从分析试卷的错误开始这个错误源自何处,反映了什么问题,然后对应的去解决。

一开始是我们说,后来逐渐就是让渣娃自己说。

说了之后,就是让孩子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的标准回答都是:多做点题......

这时候,我就让他自己去扒资料找题练习。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考试太过于简单,基本上逼不出我家渣娃的错误,导致经常无错可究,有时候你指出了他的问题,但是人家没有犯错,听你说了也不是很服气。

只有一些比较难的考试才有机会利用一下。

下一步准备有意识的在这方面多给些压力,让他有危机意识

在这里我们提到使用试卷进行自我检测,这其实是大多数学生进行自我认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

尤其是到了初高中以后,考试频率很高,以此为坐标系,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是最方便的手段,但实际效果上看,孩子们并没有做好这一点。

问题出在何处呢?

除了过于繁重的任务让他们疲于奔命之外,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题目——知识技能这个链条是割裂的。

今天我在群里看到某位家长朋友询问,孩子的课本上一学期下来之后,几乎是新的,问其他家长家是不是这样?

排除掉这个孩子学习习惯相当不好的原因,也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的确有重应用,重题型解法,重模型这样一个特点,题目背后的知识与思路,一般讲的不是太多

所以一个问题错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孩子们分析不出来,因为他脑海里就没有这样一个知识。

加上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更难察觉了。

懵懵懂懂的学习,懵懵懂懂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改改错题,下次继续懵懵懂懂的错误。

要破此迷局,就还是要从试题分析上做文章。

此处的试题分析,其实是老师思维,也可以说是费曼学习法的变式应用,即面对一个问题时,分析其对应的知识点,分析每一个条件的作用,分析题目的考察手法,分析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这其实是一个将题目与知识技能对应的总结过程,一开始比较繁琐,长此以往就比较快了,之后在分析错题时,也能及时找到对应的问题所在。

只有对自己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去谈下一步,即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规划。

自我规划包含制定目标——远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选择资源——课程、教辅、视频、老师,制定方案——时间、进度、自我检测。

那我自己举个例子,为了准备渣娃的初中,我准备提前准备初中数学的学习了。

基于对我自身情况的了解,对初中数学知识和中考的认识,我锁定了自己的研究目标,也就是远期目标——解决中考数学压轴题

解决中考压轴题这个目标有些大而无当,那么我就需要进行细化——我到底要解决什么题型的中考压轴题?

通过研究我们本省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结合我手头的资料,我决定以广猛说题为主线,按照它的题型分类逐个击破。

那么我就需要划分一个时间段,根据我的精力时间——不太够,这本书我需要两个月时间吃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重点研究——模型的原理,常用的技巧,格式的规范。

但是只看书、做题显然不够,幸好我手头有很多试卷,考虑最后剩下一段时间做题检验效果。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掌握的不错,似乎进度可以快一点,那我就调整先看例题后做习题的过程,先尝试一下,看看自己利用之前的学习成果是否能解决,如果不行,再看例题,找关键步骤。

在事后的检验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动点问题掌握的似乎不够好,那我就专门再找相关的课程或者教辅书去重点突破,一定要找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出在哪里。

(三)、自学的技巧与方法

对于自学的技巧和方法,因为千人千面,情况比较复杂,没有什么方法是能够立竿见影,也没有什么技巧是不为人知的。

我们在此只是聊一聊一些共性的原则和方法,在此我所针对的都是具体的系统的自学。

1、拆分大目标,投入整块时间

对于自学,还是要用整块时间,围绕一个专题,专题解决,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入状态,尤其是比较难的知识,需要花费时间去思考,时间太短,效果未必很好。

2、划分小时段,保证高效率

虽然是整块时间,但并不意味着必须长时间静坐,可以利用番茄钟,或者利用题目对大块时间进行切分,适当调整,保证学习效率。

3、最近发展区

对于比较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一些系统的学习目标,从最近发展区开始是不会错的。

其实我一直在强调的都是减轻自学的难度,把自学难度降下来,保证好上手。

知识,尤其是系统知识本身就是有结构的,上手之后,会逐渐快起来。

4、综合运用各种工具,不排斥使用其他资源

不要排斥听视频课,找老师,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用的,我们的目标是获得知识。

有家长会觉得看视频,让老师讲,是不是会让孩子变得更懒,不愿意独立思考。

那也许是老师的水平不够,没找到好老师。

另外,孩子听课是跟着老师,但是做题总归还是他自己一个人啊,总不可能做题也不是独立思考了?

如果觉得会有问题,可以让孩子把自己课程内容跟你讲一讲,也就是费曼学习法。

5、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一个挺好的方法,简单说就是让孩子给你讲,或者给别人讲,在讲的过程中他就会梳理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也容易发现问题。

(四)、坚定的意志力

自学什么最难?

不是方法,不是资源,是意志力。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家长就会发现,大家在群里讨论录播课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往往得在旁边守住。

甚至录播课上有个防盗的跑马灯,家长朋友都觉得影响孩子注意力。

何况是自学了?

自学就意味着外界的约束力量很小,除了家长就是自己,有时候家长忙,就要靠自己了。

能不能控制住自己,不分心?

自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一些难关无法克服,怎么办?

是把它拿出来攻克,还是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面对困难能不能咬牙坚持?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使用打卡积分奖励等方法,可以保证一定的自觉性。

对于中学生,怎么办呢?

陪读并不是不值得推荐的做法,但问题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前行。

保持自制有一种做法,就是不去消耗,尽量做到劳逸结合,给孩子喘息的空间与时间,以换取学习时的高度集中。

或者可以让孩子处在一个比较公开的场合,并保证周围没有分散注意力的物品,比如可以开B站学习直播。

最好的还是在孩子在小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锻炼他的自控力,并及时给予反馈,这是最好的方法。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