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该书广泛搜集押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汇编成册。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下《增广贤问》以及这句话所包含的涵义! 《增广贤文》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集结了中国古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你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 二是谈命运; 三是谈如何处世; 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其中又包括:立志篇、真理篇、合作篇、劝学篇、读书篇、环保篇等等。 介绍完《增广贤文》,我们也就更容易的去理解“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句古训了。因为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包含着深奥的涵义。 第一句:慈不掌兵这一句非常容易理解过于偏激,慈不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而是不宜仁慈过度。一个执掌千军万马的将帅在战场上过于仁慈,队伍将会无组织无纪律,人心也将会涣散,打起仗来便会乱成一锅粥,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一个将帅必须有坚硬的意志和顽强的决心,才能带好兵,打好仗。 但是,治军只要不仁慈,天天黑着脸特别严肃的对待士兵就是正确的吗?当然也不是。“慈不掌兵”与“以仁义治军”并不冲突,岳飞对待下属就非常仁义,但士兵触犯军法,你看岳飞饶过谁?所以,想做好真正将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句:情不立事大家常说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只有明白和意识到法和规的重要性,才能做成大事。而太感情用事的人,最容易无视和破坏规矩规则。规则是针对每一个人的约束,规则失去了作用,秩序必然一片混乱。 所以,感性多于理性的人,一般都干不了大事。 第三句:义不理财义不理财,原书是义不守财,意思是一个太讲究兄弟义气人,仗义疏财,即便拥有千金也会很快散尽,所以,义者守不住财,也不能守财。义者重感情,在友与财之间,重友轻财,觉得兄弟朋友间谈钱伤感情,搞不好还会在双方的经济往来中弄的兄弟朋友反目成仇。 相信大家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都会有过与朋友之间相互借钱的经历,把钱借给了朋友,如果不是数额巨大,有几个好意思追着要的。如果朋友并没有归还所借的钱,这样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嫌隙,逐渐彼此疏远了。 《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就不适合管钱。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可谓千金收入,但却万金花销,其中很多就是仗义疏财,一辈子江湖打拼,临终时留给家人的就是一大堆借条,甚至还要求家人把借条都烧掉。 所以,世界上最会理财的犹太人,生意经中就有一条规则:不借给朋友钱。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际的情况、彼此的关系所达到的程度以及所借钱财的数额等综合因素了。 第四句:善不为官纵观古今,若在官场上太善良,便会容易被坏人利用,也就成不了大事。心地善良,就会看不得尔虞我诈,看不清阳谋阴谋,容易被人算计,也很难在官场立足的。 例如实施一项政策,有些人万般阻挠,胡话连篇说得相当可怜,你这一心软政策便搁浅了。不法分子更会有机可乘,编造一些谎言来欺骗你,那你也相信了。三国时期的嵇康,就不屑于为司马昭卖命,更看不惯他们用巧夺豪取的方式来得到天下,最终在钟会的陷害下伏诛,临终也没能旷世奇作《广陵散》的曲谱留下,确实可惜。 所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自己很难做到自保的。而且容易失去“官威”,下属不把你当回事,你的工作也无法开展,政绩也就无法建立,到头来只能是回家种红薯了。 小编感悟结束语:古人用千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教训,汇总成这样的几句话,便是为了警醒后人。这些凝结了古人的为人处世智慧,远比所谓的鸡汤美文更有“营养价值”,更能让人得到启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