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商有学问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5-26 发布于河南

第二章经商有学问

经商,新旧商业都讲究经济效益,这是商业工作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只不过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区别。旧社会的商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资本家经营的目的是为赚钱。他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既为产业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而且还采取欺诈手段剥削和掠夺广大消费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它的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它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其经营中取得的合理利润,还上缴给国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特别是有时为了支持生产、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某些商品还赔钱经营,其亏损额由国家补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策性亏损”。但新旧商业在经营活动中还有个共性,就是要把买卖做活、生意做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在研究经商之法、理财之道。有人认为,做生意无非是一买一卖,一进一出,没有什么学问可讲,没有什么技术可学。其实,真正把生意做好,学问很深,技术很多。商业中的各行各业,每个行业中的各个环节,经营起来都大有学问和技术。就是同一行业、同一店铺,有的生意做得活,经济效益好;有的买卖做的死,甚至亏损倒闭。

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商业中,许多富商大贾之所以能获得较好的利润,就是具备经商得法、理财有道的本领。比如,春秋时代有个善于经商的范蠡,就是他在吴、越相争中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弃官不做,而“乘扁舟,浮于江湖”,做起买卖来了。他为了隐瞒自己的身分,几次变易姓名,到齐国时化名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省定陶县)时化名为朱公,因此后人称他为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在定陶十九年中发了三次大财,即所谓“三致千金”。史记作者司马迁还介绍了范蠡经商致富的要旨:“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定陶在春秋末期,北接燕、赵,东通齐、鲁,西达秦、晋,南连韩、楚,是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在这里经商,产地接近销地,货物流向合理,运输方便,耗费较省。拿现在的说法,就是按照商品自然流向组织商品流通,环节少、费用低、盈利多,这在今天仍有学习借鉴之处。还有一个叫端木赐的人,也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做买卖的本领也很大。相传,他经常“结驷连骑”(即带着成队的车马),周游各地经商,与各国诸侯“分庭抗礼”。孔夫子称赞他“臆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做生意的诀窍是能预见行情涨落。以上两则故事就是在旧社会商店门脸上经常书写的“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来历。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还有个善于经商的名人叫白圭(魏文侯时代人),他把自己做生意的经验总结为“智、勇、仁、强”四个字。“智”,就是通权达变,有灵活性;“勇”,就是掌握时机,当机立断;“仁”是人取我与,人弃我取,有远大的眼光;“强”,就是耐心守时,不轻易妄动。当然,白圭总结的这一套经商术,无非是把他贱买贵卖、唯利是图美化一番而已。但今天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户来说,如何搞好市场预测,摸清工农业生产情况和群众生活需要,及时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扩大购销业务,增加企业盈利,确有不少可取之处。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说明每个行业都有学问、都有技术。商业、服务业既是一行,经营起来就有学问、有技术。就以卖货为例:营业员如何把账算得既快又准,就得研究点数学;如何使柜台上的一问一答让顾客感到谦和有礼,说话亲切入耳,就得懂得一点语言学;根据不同顾客的爱好,当好参谋介绍商品,就得学一点心理学;如何恰当地、实事求是介绍商品,就得懂得商品学;要正确处理柜台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就得学点哲学;为顾客修理商品、介绍养护知识,还要熟悉一些自然科学。再如,理发师给顾客理个好发型、缝纫师为顾客裁缝一件式样新颖的服装,就得懂点美学;摄影师为顾客拍照洗印一张层次分明的照片,就要学点光学和化学;厨师要为不同顾客制作一些可口的菜肴,需要掌握烹饪学、懂得点营养学。千百年来的事实证明,经商和别的行业不同,情况复杂、变化较快,经营中必须不断改变方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为,商业工作一头联系生产,一头联系消费,供需情况不尽相同,山区和平原不一样,粮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不一样,城市工矿区又和中小集镇不一样,加上工业产品的不断更新,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要做好买卖就得学点政治经济学,经常研究市场动向,探讨商品供求规律。有条古老的谚语说:“十年读书成秀才,十年学不会做买卖”。正是说明真正做好生意,谈起容易,做起很难。因此,学做生意的同志,必须头脑清楚,经营灵活,老办法要继承,新办法要创新,买卖才能越做越大,生意方能越做越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