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辉丨杨成凯先生论著目录初编

 书目文献 2023-05-26 发布于北京

注:本文为书目文献首发,感谢向辉老师授权发布!



杨成凯先生论著目录初编


向 辉
‍‍‍‍

杨成凯先生(1941-2015)是令人敬仰的学界前辈。杨先生1973年12月至1974年7月在天津市财经学院外贸系学习,1974年9月至1978年9月在天津市红桥区中学(天津营门东中学)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追随吕叔湘(1904-1998)先生和范继淹(1925-1985)读硕士,是语言系首届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在社科院工作,由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曾任北京语言学会副秘书长。(参见:邵敬敏《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 1978-2008》,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68页)杨先生晚年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专家。

杨先生学术研究兴趣横跨语言学、词学、翻译学、美学、编辑学、古籍整理、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学等多个学科,是典型的全能型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杨先生勤于著述,发表著作以本名和笔名署名,笔名有‍‍‍‍林夕、罗济平、任中奇、慕侠等。为更好了解杨先生的学术贡献,现将他的著作、文章初编索引如下:

甲、成书著作、译著和整理著作

a.个人著作5种

[1]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中华书局,2018年。2016年版415页,2018年版319页。该书共10章,附录《从汉语语法研究看中国语言学理论四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两文。有参考文献和主题索引。自1978年开始进行语法理论研究以来,杨先生发表了《说宾语小句(提纲)》《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词类理论和汉语的词类问题》等专业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了全国汉语语法理论的诸多重要学术会议和重要议题的研讨。他在语法理论的代表性成果是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语法理论研究》(1996)一书。杨先生去世后,中华书局再版印行(2018)。

[2]林夕:《闲闲书室读书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该书为《煮雨文丛第2辑》之一,收录古籍鉴赏、收藏和阅读的文字。正式出版时五卷,共252页。原稿有七卷,且已排版,末页页码为第302页。第六卷收录《古书市场今昔》《古书价格漫谈》,第七卷收录《读〈词集考〉随记》《乐曲一字一拍》《〈乐府补题〉之咏叹调》《〈青房并蒂莲〉的作者》《〈偶彭楼词〉之疑》《江藩纪年之误》《人称之误》《纪年之误》《“子”和“午”——古书校勘一例》《“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

[3]杨成凯:《问学:杨成凯先生访谈录》,北京:北京煮雨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1年。60页。此书为非正式出版物。收录《孔夫子网访谈录》《〈藏·品〉访谈录》《寒窗青灯五十年 不可一日五此君:书海随想》《明寒山赵氏小宛堂刻〈玉台新咏〉真伪考实》。

[4]杨成凯:《人间词话门外谈》,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年。323页。此书内容有前言、人间词话、人间词话补编、人间词话附录、参考文献和后记。该书将王国维的“境界”话语以理论的“可能世界”话语重加辨析,以语言学理论和版本学的方法对《人间词话》展开阅读和讲评。

[5]杨成凯:《古籍版本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23年。461页。本书包括:导论(古籍版本研究和收藏面面观),第一至十讲分别是宋刻本的鉴赏与收藏、金刻本的鉴赏与收藏、元刻本的鉴赏与收藏、明刻本的鉴赏与收藏、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活字本的鉴赏与收藏、抄本的鉴赏与收藏、批校本的鉴赏与收藏、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以及赘语(古籍的价值与收藏)。

b.翻译著作4种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 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杨成凯校,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正文682页。该书注明底本为费顿出版社1983年第5版3印本。书名同前,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正文页。该书为尹定邦主编《设计学丛书》之一。书名同前,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译,邵宏校,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正文388页。此书有贡布里希2000年第6版序。该书版权注明底本为费顿出版社2002年版。

[2][英] E.H.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 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林夕校,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998/2008)年。该书有译者后记。《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林夕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费顿出版社1995年第16版。书名同前,范景中译,杨成凯校,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底本同前。书名同前,范景中、杨成凯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底本同前。有范景中2013年修订后记。

[3]蒋希曾:《中国红》,杨成凯译,高志华主编、通州市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蒋希曾文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7-116页。这部小说是蒋希曾的代表作。李俊民《美国华裔作家蒋希曾所著〈中国红〉〈出番记〉中译本叙记》说,“蒋希曾(1899-1971)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左翼作家。他是华裔,国内知道他的人不多。”“赵毅衡寻觅到《中国红》《出番记》两部著作的原文,设法复制并寄回中国,委托他的好友林夕(即杨成凯——编者注),将这两篇小说翻译成中文。林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文字专家,他是吕叔湘先生的高足,精通中外,他的译文朴实淳厚,忠于原作,但也不太容易,有些地方不大好译,比如《中国红》原文中涉及江北农村一些民间风习,与其他地区不同,就难以翻译,而林夕译来栩栩如生,有如亲自耳闻目睹,富于乡土气息。”此书翻译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完成,当时未能出版。赵毅衡回忆说:“蒋希曾的昔日广州时期战友李先生(李俊民),80年代任上海出版局局长,拟出版蒋希曾的著作,我们请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杨成凯先生翻译。可惜在书籍出版迅速市场化之时,译文已成,却未能有出版机会。”(赵毅衡:《蒋希曾:一个不应该忘记的华人作家 附记二》,赵毅衡:《对岸的诱惑》,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54页。)

[4]蒋希曾:《出番记》,杨成凯译,高志华主编、通州市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蒋希曾文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17-220页。又见,蒋希曾:《出番记(节选)》,杨成凯译,《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近现代小说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92-803页。节选文本末注杨成凯翻译、李俊民推荐。

c.古籍整理多种

杨先生作为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的学术策划人之一,亲自点校整理古籍若干种,并撰有整理说明。不过这些整理说明和点校者皆未署杨先生本名,可以确定为杨先生撰写整理说明的有《教坊记》《绝妙好词校录》《四书章句集注》《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幽兰草·倡和诗馀》《书目丛刊》精选古今诗馀醉》《书林清话》等书。其他还有《诗经》《竹汀先生日记钞(附八喜斋随笔)·钮非石日记·曝书杂记·前尘梦影录·破铁网》《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香研居词麈》《五杂组》《知圣道斋读书跋》《竹笑轩吟草》等书的整理说明也可能出自杨先生之手。其中,《云间三子新诗合稿》《书林清话》《书目丛刊》《精选古今诗馀醉》的整理说明已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四(第173-200页)。

d.主编1种

林夕主编,煮雨山房辑:《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该书分为明清卷和近代卷两部分,共70册。本书序言为杨先生所撰。傅旋琮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欲穷千年目 通览此套书》一文评论,傅氏说:“此书收集自宋至20世纪前期有代表性的藏书目158种,将近半数系第一次公之于众,有80来种为名家抄本、校本和稿本。全书皆按原书尺寸拍摄影印,16开本,共70册。这应当说是新世纪古籍研究与传统文献整理的又一部力作。”[1]

由以上著作可知,杨先生的学术领域主要是语言学和语法理论研究、词学研究翻译和古籍整理与古籍版本研究,在这几个领域皆有代表性著作,足以传世。特别是他和范景中、李本正共同协作翻译的贡布里希美术史和艺术理论著作多次再版,反复重印,影响几代读者群体,为美术学的发展做出了他们的贡献。

乙、发表文章

笔者未见到杨先生本人整理的论文发表目录,不知道是否他曾有意识地把发表的文章都搜集在一起过。通过“中国知网”、“读秀”、“孔夫子旧书网”等文献数据平台检索和网络搜索,通过杨先生本人在发表论著中提及的文章信息,以及其他引用杨先生文章做为参考文献的文章追溯杨先生发表的作品,初步查到杨先生的文章160余条,大致可以分为语言学和古籍两类。其中,语言学方面的文章有73个条目(篇),古籍方面的有84个条目(篇)。杨先生本来打算做词学方面的研究,这方面发表的论著主要以他主编的《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典籍》部分为代表,和若干篇关于词人、词作、词集的讨论,暂归于古籍类。按照上世纪末的学科分类,古籍整理也属于语言学的大类,则杨先生的文章基本上都在语言学的大学科范畴之中。

a.语言学和语法理论方面

杨先生在《汉语语法理论研究》(1998,2018)一书参考文献中已列出他在语法理论方面的论文16篇:

001. 杨成凯:《语言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79年,第62-66页。《复印报刊资料》,1980年第4期,第9-15页;《学习与思考》,1981年试刊号,第62-67页。该文以音位和词类为例说明结构分析方法的原理。

002. 杨成凯:《说“兼语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1981年。导师是吕叔湘和范继淹。本文五章,7万余字,主题是讨论的事语法中的“兼语式”句(S)V1NV2,包括其句法、语义特点和语法分析等。第一章讨论有关“兼语式”句的意见分歧。第二章讨论确定N是不是宾语和NV2是不是宾语小句的语音标志和语法标志。第三章按V2的语义特点把可能归入“兼语式”的句子分为七种主要类型,逐一讨论其句法和语义特点以及句法分析的可能途径和得失比较。第四章总结讨论把V2部分归入宾语、补语、谓语的问题。第五章结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原理,即很多看起来不同的分析方法,往往没有本质的差异;某些概念是一种跨越式的范畴,可以容纳不同的事例。朱德熙在《语言学新探》一书序中说:“本书论文作者都将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的接班人,任重道远。”[2]1978-1983年,全国六届研究生中,语言学方向为340余人,有文字、语音、词汇、语法、方言、语言理论、民语和外语、修辞、应用语言、古籍整理等十个分支方向,杨先生的论文属于语法分支。从《语言学新探》[3]一书可知,古籍整理也在语言学的大学科范畴之中,杨先生以后走向古籍事业,似乎也仍旧在语言学的范畴之中。

003. 杨成凯:《说宾语小句(提纲)》,提交1982年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一部分写成《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010)。

004.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国外语言学》1986年1期第37-41页、第2期第76-83页、第3期第110-120页。收录:[美]菲尔墨:《“格”辨》,胡明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37-188页;2017年,第145-197页。译者说:“为了帮助不太熟悉菲尔墨这个人的读者对他有所了解,承杨成凯先生慨允,把他介绍菲尔墨的理论的文章《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附在《'格’辨》后面,这样,读者对《'格’辨》的理解就会更全面一些。”

005. 杨成凯:《词类理论和汉语的词类问题》,提交1988年第五届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改写为《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007)。

006. 杨成凯:《Emid/Etic分析和语言单位的同一性——从逻辑的观点看》,余志鸿主编:《现代语言学——全方位的探索》,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39页。

007. 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年,第63-86页。

008. 杨成凯:《语义分解与合成——语义学的定义》,提交1991年第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论文。

009. 杨成凯:《关系语法》,1991年成稿,收入李惠国主编《社会科学新方法大系》,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

010. 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1期,第26-37页。

011. 杨成凯:《关于形式和意义问题的反思》,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六)》,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51-63页。

012. 杨成凯:《从汉语语法研究看中国语言学理论四十年》,《语言研究》,1993年1期,第65-81页。收录:《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8期,第43-59页。收入《汉语语法理论研究》附录。

013. 杨成凯:《关于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的反思——汉语语法特点散论之二》,《汉语学习》,1993年2期,第10-16页。

014. 杨成凯:《语用学理论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编:《语用研究论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27-56页。

015. 杨成凯:《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语言研究》,1994年2期,第13-24页。收录:《语言文字》(人大复印),1995年第5期,第31-42页。

016. 杨成凯:《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反思——汉语语法特点散论之三》,《汉语学习》1994年6期,第2-7页。

上述十六篇文章只是1994年前刊发的论文中和语法理论密切相关者,还有其他一些文章需要补充;1994年之后发表的语言学论文也需要补充进来。杨先生为《汉语语法理论研究》一书所撰写的序言说,这是他的第一部语法理论著作。或许当年曾经设想过第二部、第三部。在《怀念胡明扬先生》一文中,杨先生说:“2011年春节前夕,我去拜望先生(胡明扬先生)。谈话中提到汉语语法问题,先生又一次劝我把个人的语法学观点写出来,说写得通俗一点,就容易为人理解。我说先生说得对,谈理论不是我的目的,有时间我很想写一本汉语语法书,内容不要求多么详尽,但是要对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就像当年家师(吕叔湘)的《语法学习》引导上小学的我学语文那样。先生听了,大表赞同,同时说自己也准备写那么一本书。”[4]杨先生晚年的确想过要出版关于语法的第二部书,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他在《语法学基础散论》(《语言科学》,2006年第1期,第52-59页)明确提出:“检验和分析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最好的方法是认真地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元理论分析(metatheoretical analysis)。”他认为理论研究的作用至少有二:即通过对既往观点的鉴定和总结,对它们的立足点有所把握,并由此组织既有的知识,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模型;和通过对不同的立足点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形成新的模型。前者是总结的思辨,后者是开拓的探索。按照的杨先生这篇文章,他似乎要在总结既有知识,组织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型,从而推动语法理论的拓展。杨先生的语法理论研究第二部并未完成,不过围绕这一课题也已经先后发表多篇论文。详目为:

017. 杨成凯:《“兼语式”存废之争》,《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1期,第64-69页。收录:《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84年第4期,第137-143页。

018. 杨成凯:《“兼语式”分析》,张志公主编:《语文论集(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年,第162-188页。此即杨先生硕士论文的压缩版本。该文列入该刊《学位论文选刊》栏目,有编者按:“从本辑起将陆续选刊各类学位论文。学问论文一般都是在掌握比较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下了一番功夫写成的,有不少新意和创见。”杨先生对该文有一个注解:“本文原作是作者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现代汉语及语法理论专业的毕业论文,原题为《说“兼语式”》,导师是吕叔湘先生和范继淹先生。原作共七万字,本文根据原作第三章缩写,个别地方略据他章补苴。”

019. 杨成凯:《小句作宾语的划界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编:《句型与动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年,第225-241页。

020. 杨成凯:《本刊编辑部召开语言学理论座谈会》讲话,《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3期,第139-140页。

021. 杨成凯:《从“请坐”是不是省略谈起——语言学方法散论》,《学语文》,1989年第5期,第12-14页。

022. 杨成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汉语教材——评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研究》,1991年第1期,第38-41页。

023. 杨成凯:《动词作主宾语是汉语的语法特点吗?——汉语语法特点散论之一》,《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第9-12页。

024. 杨成凯:《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说的方法论分析》,《语文研究》,1993年第1期,第39-45页。

025. 杨成凯:《参禅和顿悟——读〈呼唤柔性〉》,《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1期,第68-73页。

026. 杨成凯:《汉语句子的主语和话题》,徐烈炯、刘丹青主《话题与焦点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1-82页。

027. 杨成凯:《高谓语“是”的语序及篇章功能研究》,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45-259页。收录: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 精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92-303页。

028. 杨成凯:《“主主谓”句法范畴和话题概念的逻辑分析——汉语主宾语研究之一》,《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第251-259页。

029. 杨成凯:《关于汉语分词问题之我见》,《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3期,第111-113页。

030. 杨成凯:《语言单位同一性的逻辑观》,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八)》,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81-98页。

031. 杨成凯:《永恒的怀念——记难以忘怀的马汉麟先生》,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纪念马汉麟先生学术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0-33页。

032. 杨成凯:《连动式研究》,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06-121页。

033. 杨成凯:《〈马氏文通〉和汉语语法理论》,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26-338页。

034. 杨成凯:《汉语模糊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喜读伍铁平教授的〈模糊语言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81-82页。

035. 杨成凯:《汉语语法学发展历程和展望》,“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第28讲,2002年1曰13日。收录: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第1缉,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89-112页。该讲座内容介绍为:“这个演讲打算简单地勾画一下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情况,重点介绍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观点,比较它们的得失,从科学角度对若干历史问题予以再认识,阐述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演讲,关注的是汉语语法学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问题,学者对那些问题如何认识,今天应该怎样看待那些问题和学者的不同论点。不是平铺直叙地讲汉语语法史,更正确地说,是对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研究过程的回顾和重新分析。”[5]

036. 杨成凯:《事件阶段和语法表示》,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17页。

037. 杨成凯:《元理论分析及其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散论》,许江主编:《人文视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403-430页。

038. 杨成凯:《关于“指称”的反思》,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16页。

039. 杨成凯:《语法学基础散论》,《语言科学》,2006年第1期,第52-59页。

040. 杨成凯:《从subject的功能分析看汉语句子的主语概念——语言学方法散论》,《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辑组编:《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83-194页。

041. 杨成凯:《怀念胡明扬先生》,载贺阳编:《烛照学林 胡明扬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59-162页。

李惠国(1938-2022)主编《社会科学新方法大系》(重庆出版社,1995年)中语言学和符号学部分由杨先生主持,他撰写的条目署名杨成凯的有32条之多:

042. 语言学与符号学的方法论,

043. 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的形式化方法,

044. 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的元理论分析,

045. 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的结构主义方法,

046. 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

047. 生成语言学方法,

048. 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的功能分析法,

049. 文字学方法,

050. 语形学方法论,

051. 法位学方法,

052. 层次语法,

053. 范畴语法,

054. 从属关系语法,

055. 子从属关系语法,

056. 配价语法,

057. 格语法,

[009]关系语法,

058. 功能语法,

059. 角色和指称语法,

060. 蒙塔古语法,

061. 语义学方法论,

062. 逻辑语义学方法,

063. 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的命题逻辑,

064. 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的谓词逻辑方法,

065. 可能世界语义学方法,

066. 外延和内涵分析,

067. 真值条件语义学方法,

068. 模型论语义学方法,

069. 对策论语义学方法,

070. 语用学方法论,

071. 位相和体相分析,

072. 转换分析,

073. 辖域分析。

语言学的语法理论是杨先生的本职,也是他一生心力所系,以上关于语言学方面的发表文章,全部署名杨成凯,这是他对自己理论工作的自信表达。他的不少文章广为流传,对语言学相关研究的深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未来能编辑一部《杨成凯先生语言学论集》的话,将对学界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杨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学术成就。

另据陈建初、吴泽顺主编《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第141页)“杨成凯”条可知,杨先生还主持编写了LEARNING CHINESE《学汉语》(1989年,对外汉语教材,1989年与北京华远技术公司合作制成教软件件),主持《现代汉语话语关联》中华社科基金资助1992-94年科研项目。

b.古籍方面(含词学、书评、序跋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杨先生就一边开展语法学的理论思考和研究,一边收集古籍善本,探索古籍版本的理论系统。从那以后,杨先生为古籍整理、研究、出版和保护倾注了极大心力,撰写的文稿不少,甚至越来越多的占据了他的学术研究精力,发表论著的条目数量也就和语法理论研究不相上下了。

起先,杨先生以一种非古籍版本学的专业身份进入这门学问,他似乎也没有想过要在这个领域中成为权威专家,从他发表文章所署笔名林夕、罗济平、任中奇、慕侠等就能窥其一斑。这些笔名有何深意,不得而知。罗济平或许就是杨先生用“逻辑评”的理论思考版本学的问题,是一种“剥茧抽丝的论文笔调”,其他的或许是随意而为。兴之所至,情之所衷,梦想之学,他就这样为古籍版本的学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是详目:

001. 林夕:《“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1期,第114-115页。

002. 林夕:《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目录版本学问题》,《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第106-111页。

003. 杨成凯主编:《典籍》,王洪主编:《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第734-813页。

004. 杨成凯:《三谈改琦的〈玉壶山房词选〉》,《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1年第237期,第17-18页。

005. 罗济平:《连城三璧,美玉有瑕:记三本版本学著作》,《读书》,1991年第4期,第91-97页。

006. 罗济平:《“相台岳氏”不是岳珂》,《读书》,1991年第3期,第153-155页。

007. 杨成凯:《〈赵闻礼〈阳春白雪〉版本考述补正》,《文学遗产》,1991年第1期,第140页。

008. 林夕:《海内外两部中国印刷史》,《读书》,1991年第8期,第61-68页。

009. 林夕:《关于〈绝妙好词〉》,《读书》,1991年第11期,第44-48页。

010. 林夕:《“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评藏书家传略与记事之作》,《读书》,1992年第2期,第46-50页。

011. 林夕:《书痴痴乎哉?》,《读书》,1992年第11期,第75-83页。

012. 林夕:《独惜斯文留半卷·说残书》,《读书》,1993年第1期,第135-138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五,第247-252页。

013. 林夕:《巨著之失》,《读书》,1993年第2期,第82-84页。

014. 慕侠:《所谓“一字一拍”》,《读书》,1993年第3期,第104-104页。

015. 林夕:《子虚乌有的书》,《读书》,1993年第4期,第158-159页。

016. 林夕:《〈要览〉之疏》,《读书》,1993年第5期,第56-57页。

017. 林夕:《十年和廿年: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始末》,《读书》,1993年第6期,第121-127页。

018. 林夕:《清词丽句说周密》,《读书》,1993年第10期,第114-115页。

019. 林夕:《读书的学问》,《读书》,1994年第2期,第58-62页。

020. 林夕:《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说初印本》,《读书》,1994年第4期,第146-148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五,第241-246页。

021. 杨成凯:《词学研究的一座丰碑──评饶宗颐〈词集考〉》,《文学遗产》,1994年第6期,第113-118页。

022. 林夕:《自有庄严一亩宫》,《读书》,1995年第5期,第58-59页。

023. 林夕:《明寒山赵氏小宛堂刻〈玉台新咏〉版本之谜》,《读书》,1997年第7期,第145-148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二,第53-60页。

024. 罗济平:《〈清代目录提要〉阅读札记》,《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12期,第23-38页。

025. 杨成凯:《汲古阁刻〈说文解字〉版本之疑平议》,《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8年第4期,第33-39页。收录:杭州大学古籍所、杭州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编:《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97-212页。

026. 罗济平:《试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第2期,第70-76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二,第95-108页。

027. 林夕:《明寒山赵氏小宛堂刻〈玉台新咏〉真伪考实》,《藏书家》第1辑,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第65-72页。

028. 任中奇:《古书价格漫谈》,《藏书家》第2辑,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第121-130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一,第41-52页。

029. 林夕:《读书和藏书》,《藏书家》第3辑,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第12-22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一,第17-28页。

030. 林夕:《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五代词〉》,《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1年第1期(总359期),第21-26页。

031. 罗济平:《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随想》,《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1年第4期(总362期),第2-7页。

032. 林夕:《藏书家的眼光》,《藏书家》第4辑,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第1-13页。

033. 林夕:《流人文化的拓荒研究:读〈诗人吴兆骞系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2年第2期。收录:李兴盛:《流人名人文化与旅游文化 流人史流人文化与旅游文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51-557页;李兴盛:《吴兆骞杨瑄研究资料汇编》,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09-414页。

034. 杨成凯:《词的文体特征和词的理解与阐述——周邦彦兰陵王公案评议》,许江主编:《人文视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375-402页。

035. 林夕:《古书市场今昔》,《藏书家》第5辑,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第156-167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一,第29-40页。

036. 林夕:《明刻本的鉴赏与收藏》,《藏书家》第6辑,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第12-25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37. 杨成凯:《古籍和电子化》,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古籍编辑工作漫谈》,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第131-168页。

038. 林夕:《〈著砚楼读书记〉面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第3期(总385期)。

039. 杨成凯:《古籍和电子化漫谈》,《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第9、10期(总第391、392期),第67-页。

040. 林夕:《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藏书家》第7辑,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第51-61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41. 杨成凯:《寒窗青灯五十年:书海随想》,《藏书家》第8辑,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第1-11页。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一,第3-16页。

042. 杨成凯:《徐乃昌卒年补说》,《文献》,2004年第1期,第16页。

043. 杨成凯:《清代版本散论》,《文献》,2004年第2期,第215-231页。

044. 林夕:《初印和后印: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9辑,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第148-160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45. 林夕:《喜看词学史料学研究佳作〈词学史料学〉》,《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4年第11期,第18-22页。

046. 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序言》,林夕主编,煮雨山房辑:《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页。

047. 林夕:《丛书的版本和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0辑,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6-88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48. 林夕:《版本佳作 书志楷模——读〈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书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8期,第16-23页。

049. 林夕:《宋刻本的鉴赏与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1辑,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第180-190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50. 杨成凯:《南陵徐乃昌的墓表和墓志铭——略及人物生卒的查考》,《文献》,2006年第3期,第127-132页。

051. 林夕:《王兆鹏〈词学史料学〉》,刘扬忠等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 2004-2005》,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年,第263-269页。

052. 杨成凯:《读书和藏书散记——从〈宋词三百首〉的版本说起》,《藏书报》,2007年7月30日第14版。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一,第69-77页。

053. 林夕:《金刻本的鉴赏与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2辑,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172-178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54. 杨成凯:《研精覃思 美不胜收:读〈中国印刷史〉增订本》,《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557-562页。

055. 林夕:《元刻本的鉴赏与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3辑,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第185-193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56. 林夕:《批校本的鉴赏与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4辑,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第173-182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74. 杨成凯:《古籍鉴赏与收藏》,“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第166讲,2008年6月28日。讲座信息见: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文化论衡——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十年选萃》,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第253页。

057. 林夕:《读《近代藏书三十家》(增订本)随想》,《光明日报》,2009年7月25日第5 版。

058. 林夕:《抄本的鉴赏与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5辑,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160-170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59. 林夕:《活字本的鉴赏与收藏:古书版本知识》,《藏书家》第16辑,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176-184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0. 慕侠:《词集散记》,《藏书家》第16辑,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12-21页。含《梅苑》《花庵词选》《宋四家词选四卷序论一卷》《词辨》《艺蘅馆词选》《梦窗词甲乙丙丁稿》《弹指词》等。收入《闲闲书室读书记》卷三。

061. 杨成凯:《宋刻本的赏鉴与收藏》,《紫禁城》,2009年第1期,第114-121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2. 杨成凯:《金刻本的鉴赏与收藏》,《紫禁城》,2009年第2期,第120-125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3. 杨成凯:《元刻本的鉴赏和收藏(上)》,《紫禁城》,2009年第3期,第121-123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4. 杨成凯:《元刻本的鉴赏和收藏(下)》,《紫禁城》,2009年第4期,第116-121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5. 杨成凯:《明刻本的鉴赏与收藏(上)》,《紫禁城》,2009年第5期,第124-125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6. 杨成凯:《明刻本的鉴赏与收藏(下)》,《紫禁城》,2009年第6期,第118-123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7. 杨成凯:《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上)》,《紫禁城》,2009年第7期,第104-108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8. 杨成凯:《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下)》,《紫禁城》,2009年第8期,第110-115页。收入《古籍版本十讲》。

069. 杨成凯:《古书版本的价值观》,《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10期,第82-88页。“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第192讲,2009年7月8日。

070. 杨成凯:《国家图书馆令珍本重现于世》,《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3日第10版。

071. 杨成凯:《曹寅和梦庵禅师》,《曹雪芹研究》,2011年第1期,第 4-10页。

072. 杨成凯:《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光明日报》,2011年12月8日第16版。

073. 孔网小编:《读书与藏书 访目录版本学者杨成凯先生》,《收藏》,2012年第7期,第82-87页。收入《问学:杨成凯先生访谈录》。

074. 杨成凯:《我与黄裳抢过书》,《东方早报》,2012年10月28日,载曹旅宁:《国史探微》,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73-174页。

075. 杨成凯:《张丽娟〈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076. 杨成凯:《我与中华古籍四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编:《书卷多情似故人 “我与中华古籍”优秀征文作品选》,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第128-132页。

宋词的欣赏文2篇:

077. 周邦彦《兰陵王·柳》,

078. 李清照《如梦令》。载:王洪主编《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

《中华再造善本》提要6篇:

079. 宋刻本《东山词》二卷,

080. 宋刻本《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十卷,

081. 宋刻本《芦川词》二卷,

082. 宋刻递修公文纸印本《花间集》十卷,

083. 宋绍兴十八年(1148)建康郡斋刻本《花间集》十卷,

084. 宋淳祐九年(1249)刘诚甫刻本《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提要皆署名杨成凯。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编著:《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唐宋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787-800页。

杨先生勤于撰述,他留下来的文字不止上述这些刊发的文章。像学术信函、学术札记之类,尚不清楚有多少存留。另外,他还为古籍拍卖图录写过说明,具体有多少篇不得而知。杨先生还先后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书店等单位做过《古书版本与印本》《古籍版本的价值观》《古籍版本面面观》《治学——读书与藏书》等公众讲座。据赵前老师告之,杨先生在中国书店的讲座不止一次,比如《闲闲书室读书记》中的《明刻本漫话》即2002年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春节讲座的讲稿,《清刻本漫话》则是2002年全国古籍(旧)书店古籍业务培训班讲“明清刻本概说”的部分内容;《词的文体特征和词的理解与阐述——周邦彦兰陵王公案评议》和《元理论分析及其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散论》则是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思想与艺术”专题讲座的讲稿。杨先生还为《新世纪万有文库》《中华再造善本》等出版项目建言献策,有文字稿件若干。

如果有可能的话,未来编辑整理一部《杨成凯先生古籍论集》,将能够蒐集到的相关文章汇为一帙,以便于我们了解杨先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贡献,也很有其学术价值。

如果将语法和古籍两部分发表的文字合编为《杨成凯先生文集》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致谢:本目录初步编定后,上海图书馆郭立暄、中国社会科学院完权两位先生提供了补充信息。

注释:
[1] 傅璇琮:《书林清话》,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年,第123页。
[2] 陈海洋等编:《语言学新探1978-1983年全国语言专业研究生论文提要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89页。
[3] 陈海洋等编:《语言学新探 1978-1983年全国语言专业研究生论文提要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4] 杨成凯:《怀念胡明扬先生》,载贺阳编:《烛照学林胡明扬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59-162页。
[5] 《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在京举办》,《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第126页。

【作者简介】
向辉,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相关链接:

向輝丨詩之治理術:郝敬《毛詩原解》整理弁言

向辉、刘继青丨探索蕴含于经典中的教育原理——于述胜教授的《〈中庸〉通解》述论

向辉丨学术赞助与版本之谜:以天真书院刻《阳明先生年谱》为例

向輝:榮耀之禮:蔡節《論語集說》版本學考察
向辉丨北宋道书的编集与《祥符道藏》刊刻

“书目文献”约稿:凡已经公开发表有关文献学、古代文史相关文章,古籍新书介绍、文史期刊目录摘要等均可。来稿敬请编辑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夹压缩方式配图(含个人介绍),发到邮箱njt724@163.com。感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