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甘岭:王牌出场

 风声之家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一、火炮

10月30日,沉寂多日的上甘岭战场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炮声。
随着火炮一次又一次的怒吼,无数的大口径炮弹划过天空,在上甘岭阵地上掀起了无数的尘土巨浪,阵地上的工事在大口径火炮的摧残下灰飞烟。
原本这应该已经是上甘岭战场见怪不怪的景象,然而这一次,情况却有些特别。
这一次,火炮并不是来自于联合国军那边。
这一次,是志愿军吹响了毁灭性打击的号角。
为了打好这次决定性的反击攻势,15军把自己全军全部80门火炮、24门火箭炮都搬到了上甘岭,开启了志愿军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火炮准备。
阵地上的韩军几乎被志愿军这一手打懵了:志愿军的炮火,什么时候竟然变成如此凶猛,炮弹又如此源源不绝?
从30日中午就开始的炮击,一直持续到日暮时分才突然沉寂。
一听炮火终于结束,韩军忙不迭的从掩体中跳出来回到阵地,准备阻击。
韩军士兵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刚摸进阵地,就再次听见了令他们胆寒的炮声——志愿军的炮击又来了,阵地上来不及躲藏的韩军被炸得人仰马翻。
等到第二轮炮击终于开始延伸,阵地前很快响起了志愿军的喊杀声和标志性的军号,韩军心想,这下子不会错了,赶紧又派人上阵地。
等韩军士兵急急忙忙冲进阵地,才发现阵地前还是空无一人,哪有志愿军的影子?
第二群倒霉蛋同样没有看见志愿军,相反,他们和第一批韩军一模一样,只看见了志愿军送给他们的大礼——从天而来的喀秋莎火箭。
又一批韩军葬身于炮火之后,志愿军的火炮又“狡猾”地沉寂了。仿佛在问:怎么样,你们还上不上阵地?
韩军当然知道这是志愿军的战术,但他们没有办法:不上阵地,难道让志愿军直接把阵地接管了?
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们,虽然被炮火折腾得东倒西歪,但他们一点儿也没抱怨,反而都咧着嘴直乐:这是咱的炮火!打呀,狠狠地打,让鬼子也尝尝这难受的滋味!
就这样,志愿军火炮来回反复,虚虚实实地打了好几个来回。直到韩军的阵地完全变成一片焦土,倒霉的韩军士兵横七竖八地倒在阵地中。
指针指向10点35分,志愿军的炮火终于转向,开始压制联合国军火炮阵地。
等待已久的志愿军的战士们从阵地上、从坑道中虎啸而出,冲向韩军。
决定性的反击开始了。

二、夺回

前所未有的惊天炮火,宣示的是志愿军这次反击的决心:
“这一次再上597.9高地,我们没打算再下来了!”
秦基伟为这次反击准备了9个连:2个连提前进入坑道,7个连依次从后方发起进攻。
经过多日的惨烈拼杀,秦基伟早已明白,上甘岭战场空间不大,一次投入兵力不宜过多,否则只是徒增伤亡。
为此,他要求反击部队2个连为一组,用车轮战法,分3波攻势发起反击,既能减少伤亡,也让反击势头连连不断。
在惊人的炮火掩护结束后,志愿军战士们在30门迫击炮的掩护下向上甘岭发起冲锋。
他们要面对的是严阵以待的敌人:为了守住上甘岭阵地,韩军也拼了血本,韩军在占领阵地期间构筑了大大小小超过70个火力点,摆放了整整65挺重机枪,外加14门步兵火炮。
对于上甘岭这样一个小小的连级阵地来说,这样配置的火力无疑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超配。不仅如此,韩军还在上甘岭放了整整4个连的兵力进行守备。
这注定是一场惊人的血战。
30日晚上的上甘岭,被战场上的火光和源源不绝的照明弹映照得灯火通明。
双方的士兵在地面上厮杀,后方的火炮一刻也没有停下,炮火覆盖了阵地,覆盖了山脊,也覆盖了支援的每一条通道。
晚年的崔建功如此回忆着当时的惨烈局面:“打得很苦啊!一个连的兵上去,冲个两三次,就得换一个连了。。。”
在前后左右几乎永不停歇的爆炸声中,永不停歇的是英雄们奋战的呐喊。
这是炮火和血肉的地狱,这是意志力和勇气的最终决战。
135团6连6班班长吕慕祥全身五处负伤,无力扔出手雷,于是用身体带着手雷压上了敌人的地堡。
战士王合良被炮弹炸瞎了双眼,于是他背起被炸断了双腿副班长薛志高,“咱们两个人,合起来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了吗,走,好歹也要打上2号阵地!”
志愿军的战士们从未在这样的比拼中处于下风。
31日凌晨2点,134团7连发起志愿军第11波冲击,他们在敌人炮火下狂奔35分钟,凶猛地扑上主峰阵地,迎面撞上韩军反扑的两个连。
134团7连,和8连一样曾经是45师的主力连队,和8连一起被称为“铁七连,钢八连”。
7连在上甘岭战役中已经死过一次。
《上甘岭战役政治工作总结》中写到:10月17日,134团7连在歼敌800余人,弹尽援绝之后,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畏缩动摇。
现在的7连,是45师专门抽调百余人重建起来的,由原8连排长赵黑林任连长。
新生的7连继承了前辈的军魂,面对2个连的韩军他们丝毫不惧,反而扑上去猛冲猛打,打得韩军拔腿就跑,7连还不依不饶地追了很远。
8连连长李宝成收到了赵黑林一张歪歪斜斜的字条:
“我巩固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在7连收复主峰后,除东北山脚的2、8号阵地和外围11号阵地外,597.9高地所有重要阵地已经全部被志愿军夺回,韩军守军4个连全部被歼。
597.9高地,收复!


三、坚守

志愿军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夺回整个597.9高地,韩军当然不甘心。
第二天天一亮,韩军立刻组织手上所有部队发起全面反击。
然后,韩军发现自己踢上了铁板。
31日,韩2师动用自己全部剩余兵力,向上甘岭发起接连不断的冲锋,然而,没有一次冲锋能够奏效,整整一天下来,韩军竟然连一个阵地都没有拿回来过。
美9军军长詹金斯亲眼看着韩军一波波溃退,皱着眉头下了命令:算了,你们别上了,明天我叫人来。
志愿军前所未见的炮击,当然也感受到了,于是,他叫来了韩9师30团。
这支刚刚在白马山击退38军进攻的韩军,是联合国军目前风头最劲的一支骄兵。
11月1日,南30团换下南2师,向597.9高地发起猛攻,刚刚经历的胜仗似乎确实给这支部队增添了不少的战斗力。
在联合国军的炮火掩护下,韩军仿佛无穷无尽一般,悍不畏死地一波波向上甘岭冲去。
经过整日的恶战,下午3点钟,韩军一个连队终于突破志愿军的防御,冲上了6号阵地。
30团团长大喜,下令赶紧查查这个冲上阵地的连长叫什么名字,要重奖。
名字还没查到,团长就亲眼看见这个连已经被志愿军一波反冲锋给赶了下来。
仿佛是因为被冒犯而生气一般,在这一天战斗的最后时刻,志愿军86团趁着韩军溃败发起反冲锋,一举夺回了2号、8号两个阵地。
两天的恶战过后,韩军基本上已经死伤殆尽。反击不仅没能夺回任何一个阵地,反而丢失了上甘岭几乎所有阵地。
这两天,秦基伟在日记中如此写到:
(11月1日)
敌人指挥上的错误,以数个营的兵力分路而又是一晚间和白天不停止的攻击,被我早有充分准备的迫击炮弹野榴炮等给敌人做好了干粮。
在近代战争中双方如此强大的炮火谁白天甚至夜间是一样,这样大的用兵而且又是那样的密集冲锋有多少人死不完呢
敌人一次使用四个营分为四路,其中有一路被我炮火杀伤全部失去攻击能力。其他三路均是在炮火及我步兵团的火力下死去,这是最痛快的一天,敌人死伤一千五百余我仅伤亡七十人阵地仍在我控制中。
只要敌人敢于反扑,我想应该表示特别的欢迎。美帝国主义拿无数美国士兵及南朝鲜李伪军的生命开玩笑讲面子,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战机,在这两个连的阵地上打掉敌人两个师,这不是很难得的机会吗?

(11月2日)
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在军事指挥上犯错误,继昨天的攻击失败之后今天敌人以数百门大炮百余架次飞机的轰击下使用大量的烟幕弹掩护步兵四个至五个营的连续冲锋攻击。
从上午八时开始至十八时结束,敌先后攻击十八次而这十八次攻击毫无例外的都被我强大的炮火和英勇的步兵所击退。
敌人走着来拖着回,有的就干脆再也回不去了——死了。
今日战斗有我九十一团新生力量的投入。
钢铁阵地英雄守,英雄面前无困难。
秦基伟所写的,恰恰正是联合国军目前的现实——这一天过后,范佛里特面对伤亡巨大的败局输红了眼睛,下达了一个无比疯狂的命令:要求空降兵187团进入上甘岭战场。
第187空降团,原为美国著名精锐部队第82空降师第505团,属美军最早组建的伞兵团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参加过西西里岛、诺曼底登陆、萨勒诺登陆、进攻荷兰等重大战役。
美军对这支部队的重视从团长军衔就能看出来,美军步兵团团长都是上校军衔,而187团团长是准将军衔。
让187团空降团加入上甘岭战役,这个命令的疯狂之处在于:空降兵最擅长的是以空降方式突袭重要地点,范佛里特却把他们派去攻坚,这是把精锐空降兵的优点全部抛弃,直接当成普通步兵用了。
这也说明联合国军真的没人了。
而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在上甘岭这个前所未见的绞肉机战斗了半个多月之后,双方不约而同地派上了自己的精锐。
就在187团奔赴上甘岭的同一天,秦基伟也下达了调动命令,调走了已经在上甘岭坚守了18天、精疲力尽的45师。
替换45师上场的,是91团。

四、精锐

志愿军12军31师91团,曾经有一个更加震耳欲聋的名字。
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1师第1团。
从建军的那一天起,这个团就是一等一的精锐,许世友曾经说,这个团是我军的“老祖宗团”。
想要知道这个团有多厉害,根本无需多提其他战绩,单是他们在朝鲜的表现就已经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在第五次战役中,91团由于冲的太猛,在志愿军全体后撤时来不及返回己方阵线,孤军深入敌人后方达100公里。
在完全失去后勤和援助的绝境之下,91团在敌后大胆迂回,一路靠沿途的苞米和黄豆充饥,最后居然成功穿越了敌人的层层封锁,成功回到志愿军阵地。
他们不仅没有丢下1人,甚至还带回来100多名俘虏。
抗美援朝25:绝境之军
10月20日,91团在向休整地前进途中接到作战命令,立刻掉头奔赴上甘岭前线。
11月1日晚,准备许久的91团终于收到了出战的命令。
团长李长生一到上甘岭,就发现阵地上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战斗反复拉锯,每个阵地上都混杂着好几个连队的士兵,这对指挥非常不利。
于是,李长生下令,91团9个连分为9个梯队,在防守时用车轮战术,一个连接一个连上,第一天上去的连不管伤亡多少,第二天都撤下来,连长留下来给第二天的连队做好交接,每天如此反复。
这个非常重要的命令,让91团在上甘岭战斗期间不管打得再狠再乱,指挥始终井然有序。
而针对上甘岭高地阵地和坑道距离较远、不便于部队上下运动的缺陷,李长生找来10名战士,在高地反斜面距离山顶10米处挖了3条能够容纳2个班的小坑道。
11月2日,精锐碰撞正式开始。
战斗一开始,志愿军就发现,今天这伙敌人跟往常不一样,装备着清一色的自动武器和草绿色尼龙防弹衣。
187团一出场,就展现出相当高的战术素养,其队伍先头是突击队,中间是由重机枪、60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组成的火力队,火力队后面隔出五六十米则是第二冲击梯队,形成连续攻击的纵深配置。
冲击前,187团士兵非常熟练地施放烟幕,掩护班、排小股兵力,以疏散队形做试探性攻击。待探明志愿军守备兵力与火力部署后,就用厚密的炮火弹幕支持连、排规模的冲锋。
进攻失利时,187团会果断退回冲击出发阵地,摆出T字形对空指示板,引导第五航空队轰炸机实施轰炸,准备下一次攻击。
187团不仅战术娴熟,战斗意志也高,凶狠的进攻冲击一波接着一波汹涌着冲向志愿军的阵地。
然而,任凭187团战术精湛、冲击凶猛,上甘岭的阵地却岿然不动。
因为他们遇上了更强的对手。
此前就以“小兵群战术”而闻名的91团,来到上甘岭后将继续把战术发扬光大。
面对美军如“羊群”一般的冲击,91团始终用少量兵力在阵地上接敌,敌人过来一个排,91团仅用2-4个人就将其就退。甚至当后来敌人一度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冲击时,91团5连也只派出15人分头接敌,并且以伤4人,阵亡1人的代价就把敌人打了回去。

以小敌多,志愿军的秘密是火炮。
91团出战后,阵地上始终摆着步话机,有时候步话机的数量比战士的人数还要多。阵地上战士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呼叫炮火,并指示修正目标。
凶猛的火炮一次又一次帮助志愿军打退敌人,有时没等敌人接近阵地,炮火就把敌人的队伍炸散,把攻势粉碎了。
在91团的严密防守之下,1天的攻势下来,187团始终找不着便宜。
一直打到下午4点,187团才终于攻进西侧的10号阵地。
然而,阵地上的美军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了一个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恐怖场景:志愿军的炮响了,一群志愿军战士玩命一般紧紧跟随着自家炮火的弹着点,如同杀神一般向阵地冲了过来。
这群战士根本没有浪费时间在阵地前互射,而是一跃跳进阵地,和美军开始脸贴脸的厮杀。
转眼的功夫,10号阵地上的美军撒腿就跑。
91团打起仗来,用彪悍这个词都不够形容。他们看见上甘岭遍地浮沙没有办法搭掩体,顺手就把美军的尸体叠起来,在上面架起了机枪。
而在危急时,无数的战士们用最后的力气拉响手雷,用身体包裹着爆破筒冲向敌人。
眼看187团无功而返,范佛里特又丧心病狂的把这个地区能动弹的部队全部集合,调集了整整48门8英寸榴弹炮和36门155mm榴弹炮,对597.9高地发起了最后冲击。
155mm榴弹是什么概念?一炮下去,弹坑有半个篮球场大,8英寸的榴弹炮就更可怕了。
11月3日,是91团防线最艰苦的一天,在美军天崩地裂般的火力打击下,刚刚走上阵地的91团7连伤亡惨重,打到下午两点钟,7连的预备队就已经打完了。
前一天刚刚撤下来的8连指导员刘怀珍看着7连的伤员陆续不断地下来,知道阵地已经快要没人了,他拔腿跑了十几里山路,摸黑赶到团前沿包扎所,对躺在地上的伤员们说:
“同志们,团首长表扬我们八连打得很漂亮,但是,7连现在需要援助,而8连现在又缺少战斗骨干。我代表连党支部要求大家,能动的都跟我走,我们一起回去再接着干。”
几十年后想起这件事情,刘怀珍还是忍不住感慨:
“我们的兵真好啊,我话一说完,呼啦啦爬起来三四十个,就那么拄着棍儿,相互搀扶着,一句话不说跟着我往上甘岭走。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兵,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赢?”
前两天,尽管战士们非常机智而英勇,但是面对敌人丧心病狂的反扑,每天伤亡仍然高达一两百人。
在战士们浴血拼命时,团长李长生始终在思考着破敌之法。
11月3日,当敌人发起进攻时,李长生抬手一看,又是8点钟。
敌人总是在8点进攻,那么,敌人的集结时间和地点很可能就是固定的,只要找到敌人的集结点,就有可能克敌制先。
当天,李长生派出侦察兵,连夜寻找敌人的集合地。
侦察兵战士非常给力,凌晨4点回报:韩军就在597.9高地正南边的一片树林里集合。
李长生立刻飞奔找到火箭炮团,火箭炮团一听大生意上门了,立刻请示首长,一轮火箭炮齐射在半小时内呼啸而出。
几百枚火箭弹准确地砸中了韩军集结的树林,其后果显而易见:11月4日当天,韩军一直拖到12点才发起进攻,并且攻势明显疲软,这一天,91团仅仅伤亡50人就打退了敌人。
韩军没想到的是,这还不算完,还有更多在等着他们。
11月5日,91团一位名叫胡修道的新兵,走上了上甘岭战场。
这位新兵有多新呢,这是他第一次走上真正的战场,此前,他从来没和敌人面对面过。
新兵胡修道第一个任务,是在班长的带领下防守3号阵地。
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胡修道很快掌握了战斗的技巧,他还发现,自己似乎挺能打的。
他确实是挺能打的。
很快,班长被调去支援别的阵地,胡修道则和另一位新兵一起,来回奔波在3号和10号阵地之间,打退了敌人好几次进攻。
打着打着,胡修道发现,阵地上只有他还能战斗了。
胡修道也没多想,拿起手榴弹和机枪就干,干退一波敌人,接着再干下一波。
新兵胡修道,就这样继续着他充实又枯燥的一天:3号阵地上来敌人了,胡修道就去3号阵地打机枪,10号阵地来敌人了,胡修道就赶去10号阵地扔手榴弹。
来来回回,一共41次。
等到战友们终于冲上阵地,一把抱住还搂着机枪射击的胡修道时,胡修道全身上下黝黑黝黑,衣服早已全部焦糊破碎,只露出雪白的牙齿和眼睛。
新兵胡修道,打退了敌人的41次进攻,消灭整整280个敌人。
他以肉身创造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战后,胡修道记特等功,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 6 月 25 日,他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胡修道

1月5日的战斗结束后,崔建功在坑道里翻看《阵中日记》:
1日,战斗半夜时分结束;
2日,战到天黑透,敌人于18时罢手;
3日,敌人17时停止攻击;
4日,敌人还是17时停止攻击;
5日,15时左右敌人就不打了...
崔建功当时就想:美国鬼子不行了,最多再打一两天,就该结束了。
崔建功不知道的时,差不多就在他看日记的同时,美第九军军长已经正式下达了停止进攻597.9高地(三角高地)的命令。
而第二天,美军正式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美军在597.9高地的行动已经失败。
就在美军决定撤军的同时,志愿军的嘉奖令也同步到了上甘岭:
敌军集中了空前优势的炮火、飞机、坦克及大量步兵集团冲锋,不仅不能夺取我军阵地,而且丧失了一万五千余人的有生力量及大量炮弹,你们则发扬了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愈打愈强,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打愈密切,战斗伤亡则逐渐减少,特别是2日毙伤敌一千五百余人,我仅伤亡一百九十余人,这样打下去,“必能制敌于死命”。
我们特向你们祝贺,望激励全军再接再厉,坚决战斗下去,直到将敌人的局部进攻完全彻底粉碎。预祝你们胜利。
11月7日,一封来自主席的电报,为597.9高地的胜利给出了最好的阶段性祝贺:
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的胜利。
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面胜利而奋斗。
而从这一天起,12军31师正式接管上甘岭战役,他们将与韩军在537.7高地进行最后的决战。
韩军在得知12军加入之后,心有戚戚地发表了评论:“中共12军享有精锐部队之称,具有攻防全面作战能力。”
一场早已得知结局的终局之战,开始。

老旦点评

1、打到现在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不是说敌人伤亡很大吗,为啥眼前韩军那个师一直打不完呢。
2、还真是打不完,因为人家美军的后勤方面造诣比较深,他们从朝鲜战争一开战就忙活训练兵的事情,忙了好几年终于搞出一套完成的士兵训练和补充体系,韩国青年源源不断地送进军校,出来直接往战场上送,五次战役的时候这套体系还没搞出来,阵地战后期开始搞出来了。
3、志愿军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事情,结果上甘岭战役期间就遇到这个问题,前半段志愿军都知道敌人伤亡很大,想着说再耗几天韩军就得死光了吧?结果人家训练兵从军校拉出来,直接就往韩军前线部队里面补,美军机械化程度高,朝鲜又小,军校直接开往前线也就1天时间。
4、美军自己的记载是平均每天可以补700名步兵,上甘岭期间情况紧急,每天至少能补1000人以上,所以上甘岭的韩军总也打不完,志愿军确实也没预料到还有这种操作,中间有一段非常被动,只能靠坑道的部队硬撑,等后面的援兵调集过来。
5、反而是美军承受不了太多伤亡,因为美国人一个也补不了,所以美7师早早就撤了。
6、有人可能要问,既然联合国军补充源源不断,为啥后面还要撤退?这也不复杂,补上来的都是新兵,老兵死一个就少一个,打到最后老兵死光了新兵上去都是白送,打下去也毫无意义了,当然只能撤退。
7、这里也能看出,187空降团被投入战场到底意味着什么,那真是打急眼了要拼命了才会这么干。结果187团气势汹汹重来,迎头撞上我们的老祖宗团,精气神无论哪个都比不过,打了没两天就伤亡惨重撤走了。
8、王牌之间的战斗落幕,战争的结局已定。上甘岭,这个注定属于志愿军的荣誉,即将到来。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