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培养不应成为“造星工程”

 新用户78684458 2023-05-26 发布于湖南
台上,一位妆容精致衣着得体的老师拿着话筒给孩子们上着公开课,舞台下,很多老师坐着观摩,这已经成为教师课堂展示的常态。本来优秀的教师展示优秀的课堂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几年来,很多地区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打造少部分的优秀教师成为了一种常态。

每一个学校和地区都会有重点培养的教师,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公开课任务,承担了大量的展示机会,承担了大量的课题。久而久之,我们发现优质的资源,各种荣誉以及奖励都在向这部分老师倾斜,甚至有些地区的思路就是:要极力拉开教师间的差距,把资源集中在少数优秀教师的身上,打造典范,树立榜样,让广大老师向他们学习。就像我们在一个班级中培养孩子一样,我们把过多的精力和财力用在了培养尖子生的身上,把大部分的关注都放在这些老师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希望“差生”去向他们学习。

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杜绝老师吃“大锅饭”,希望老师们能有危机意识,希望所有的老师都会冲着成为优秀教师而努力,久而久之,教师培养更像是打造教育界的明星工程,被打造的老师分身乏术,被忽视的老师缺乏动力。

在努力培养优秀教师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忽视了很多。

图片
图片
1.每一位学生都值得拥有优秀的教师
如果说在重点中学培养尖子生和在教师群体中培养模范优秀教师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尖子生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和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可能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教师群体本身都在创造价值,他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很多学生,当学生进学校学习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和其他的班级和学校的孩子一样,拥有同等优秀的教师。

可现实是,名校的优秀教师更多,有些学校的部分班级优秀的教师更集中,我们谈教育均衡,最重要的应该是师资的均衡,而我们想要师资均衡,仅仅依靠打造少数优秀的教师群体是难以实现的,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均衡才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人会说,教师队伍中真的有很多特别差的人混在其中,难道不应该把他们驱逐出去吗?的确,当一个群体发展壮大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合格的少数人的存在,但是优化教师队伍最好的办法难道是打造少数优秀教师让大部分的普通教师仰望之吗?

我们培养学生尚且需要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希望,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关照,那么我们培养教师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呢?当一个人能够通过考核进入教师队伍,本身证明他就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情怀,我们更应该相信他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如果我们只是在每年新入职的老师中挑选看起来最能干的进行重点展示和培养,那么那些被忽略的大多数老师是否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到此结束了呢?

而那些被忽视的老师也是需要面对一群学生的,当他自己都不被认可为优秀教师的时候,又如何把自信、阳光传递给孩子们呢?

图片
2.僧多粥少必然导致内耗
有些的确每年评优评先把优秀的名额设置得特别少,希望老师们写论文、赛课,挤破头皮去争抢这些名额,最后教育部门给予部分老师以表彰。

相关部门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而忽视的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激烈的内耗。放眼看,每年多少地区因为评优评先发生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每年又有多少地区因为教师职称评聘发生负面事件?更不要说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滋生的教育腐败了。

教师本应该是静心教书的群体,只有教师的心安定了,课堂才能安定,孩子们的心也才能安定。

图片
3.在激励和躺平之间应该有更好的双赢策略
有人说,如果不激励老师,让老师们吃大锅饭,他们都躺平了可怎么办?放眼全世界,激励老师的方式有很多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一种我们看起来像“大锅饭”的方式去培养老师,但是他们的老师都没有躺平,甚至教育的水平会更高。

教师培养的关键是在我们能否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是否相信他们自己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而不仅仅只是评优评先盖章认定这么简单。

当我们去认真重视每一位老师,把良好的资源平均分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唤起每一位教师的教育主体责任,我们的教育均衡才能真正实现,才能真正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培养少数明星教师并不应该是教师培养的追求。

来源:王崧舟
编辑:邱   琨  初审:余   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吕江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