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故乡:罱河泥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在我小时候,还没有化肥,每到冬季,河水较浅,农活不忙时,生产队要组织队员到大河里罱河泥。

   罱河泥的罱,读lǎn。罱是指捞河底的淤泥的工具,是二个呈河蚌壳形的竹编的器物,合在一起时呈河蚌形状,长40多厘米,宽近30厘米,深约10厘米。用两根长毛竹竿从罱中穿过并固定好,两根竹竿通过铁匠铺打制的铁构件连接成钳状。

   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艘三吨或五吨的水泥船,船的用处很多,如用作将收割的稻、麦、菜籽、山芋、西瓜等运到生产队的场院上或仓库里,也可以到长荡湖里装芦苇,运猪粪、羊粪到田地里,或在冬天摇到上海运氨水等,或用作接亲等。

   罱河泥时,人站生产队船边上,将张开的二个罱插入河底淤泥中,夹取淤泥后收紧,倚在船边上提上船,将淤泥倒入船舱。清代大学士钱载《罱泥》诗云:“两竹手分握,力与河底争。吴田要培壅,河泥粪可成。罱如蚬壳闭,张吐船随盈。”

   罱河泥是一项力气活,一般都由二个壮劳力协作,半天左右可以罱满一船河泥。因为费力,所得工分也较高,大约半天可得一个工分。我哥哥那时也罱过泥,因为罱河泥消耗力气大,容易饿,所以在罱河泥的早上都要吃些团子、米饭之类比较耐饥的食物,否则身体吃不消。

   那时,罱河泥有时会夹到鱼和蛤蜊,夹到的鱼甚至有斤把重的鲤鱼、鲇鱼等,带回家中可以添做一个菜。记得有一次,队里的建斌在罱河泥时就夹到一条二斤重的鱼。

   河泥罱满后将船停靠到在河边上预先挖好的泥坑边上,安排二个女劳力,用木制的长柄畚箕形状的工具,一下一下地将河泥“拨”到泥坑中。“拨”一船河泥工分要比罱河泥低,大概可得八分工。

   “拨”泥池中的河泥,或乘其未干结时加入稻草、麦秸秆等搅拌后堆沤成肥。或待月余河泥干燥成块后,再挑到大田里,掺和到田地里,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使土壤更适于耕种。

因为罱河泥,那时的河道里不会有很厚的淤泥,也不存在河道淤塞变浅的问题,保持了河水的清澈。

   “拨”河泥的第二天,我会去河泥池看,因为有螺丝、蛤蜊之类会浮在已经淀清的光滑泥面上,有时能捡到小鱼、小虾玩。在泥面上,螺丝游走的痕迹非常清晰,交织纵横像一张地图,我那时就喜欢观察螺丝游走的线路,觉得比较有意思。

  那时候也割水草积肥。割水草都在夏天,那时河道中的水道丰茂,人可以在船上或站在水中用割水草刀割断河道中的水草。

  割水草刀呈是铁匠打造的长镰刀,长约30厘米,绑在长竹竿顶端。这样可以斜插到河底,割一下可以割断一片水草。

  水草一般生长在水深一米左右的地方。水草大致有三川,在河底淤泥较厚的地方长的水草,长长的,像马鞭草样,颜色深绿,长约340厘米,甚至能达到1.5米长或更长,由于长得很密,人在这种水草丛中游泳时,手脚较容易被水草缠住,特别是小孩子常常有因此遇难的。另一种在河底泥质较硬、淤泥较少的地方,长的水草则像宽宽的面条,呈深黄绿色,长约30厘米,是家鱼较喜欢吃的水草,所以有人割这种水草放到鱼塘中给鱼吃。还有一种相对较短的水草,长约2030厘米,叶子狭长,也呈深绿色。

  割断后的水草后漂浮在水面上,然后用小钉耙钩起,捞到船舱中,很快就能捞到一船。

与罱河泥一样,割水草除了可以积肥,也可以清洁河道,还可以减少小孩子们在河道中戏水时的风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