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中医:脏象学说之十四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五、膀胱

  1、“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州是州县之意,都是都会之意,州都之官是管理县市的官吏,有上传下达之职能。张景岳注曰:“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

  需要说明的,州都之官是三国魏的官职名,即州的大中正一职,该官辟谷主管品评人才,掌握着用人的原则,故其有着向上推举贤才,向下传达的作用。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因《内经》早期传本《甲乙经》和残本《太素》均未收载《灵兰秘典论》,州都之官名又是隋朝的,故有人疑《灵兰秘典论》为全元起在为《素问》作训解时补入的。

  中医将人体内的水液性的、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都称之为津液。膀胱是“三焦水液所归”之地,所藏的水液乃津液之余,《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谓:“津液之余者,入胞脬则为小便”,“小便者,水液之余也”。

  关于气化,原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在中医学上是指人体内气机的运行和变化,包括脏腑正常功能的发挥、气血的化生、气机的升降和开阖、以及水液的代谢等。

  关于“气化则能出焉”一句中的“气化”,有几三种的不同的认识,以中医院药教材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此处的气化是指肾的气化功能,即肾阳对膀胱排尿作用的推动作用。《笔花医镜》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人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焦而为癃闭。小便之利,膀胱主之,实肾气主之也”。

  第二种观点认为气化是指膀胱对津液的气化作用,或化为汗或化为尿液。如明·吴昆认为:“然津液于膀胱不能自出,必气机转化,则津液而出为溺也”。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膀胱“位当孤府,故谓都官。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故日气化则能出矣。”

  第三种观点认为,气化是对全段文字的总结,是对十二官功能特点的概括。

  还有一种观点是指汗出,唐氏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认为,“气化则能出焉,此指汗出,非指小便”。

  在理解膀胱的功能时,一定要防止从西医解剖学的角度来理解。

2、肾合膀胱

  肾主水,膀胱为州都之官,二者俱主水,《儒门事亲·卷二》曰:“夫膀胱水府,专司渗泄,小肠水道,专主通泄,肾为少阴,总统二水”。

  膀胱的气化正常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推动,肾气虚则膀胱开合抑或有失常,《石室秘录·卷二》“有人小便点滴不出,亦不必十分太急,乃肾气不能行于膀胱也。补其肾气,则小便自出;不必视为根本之病,而急欲出之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