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解毒凉血导滞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朱秉宜主诊)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汤某,女,38岁,于1998105日初诊。

  主诉:间歇性脓血便18个月

  初诊(1998105日):患者自去年三月起,渐起肛门坠胀不适,大便日行34次,质偏干,有脓血便,无发热。经在本院门诊予清热解毒剂内服中药和外用中药灌肠后,症状稍缓。近日因饮食不慎脓血便增多,患者要求入院治疗,由门诊以“慢性结肠炎”收入住院。刻下:大便日行34次,质偏干,伴有肛门坠胀不适,有脓血便量较多,腹不痛微胀,纳寐尚可,小溲调。

  面色红润。舌淡红,苔薄。腹平软,无压痛,脉细弦。肛缘平整,肛内指诊未及异常。

  实验室检查:

     1998105日:本院大便常规:脓血便,干,伴粘液:++ 红细胞:+++,脓细胞:+++,隐血:++++  未见阿米巴;大便培养:无致病病菌生长。本院纤维结肠镜检查: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粘膜轻度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乙状结肠、直肠充血水肿,直肠下段散在糜烂,粘膜充血。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内服中药与外用中药结合。

  川连5g 黄芩10g  生军5g后下  丹皮10g  赤白芍各15g  仙鹤草15 g 蒲黄炭10g  蛇舌草20g  大小蓟各15 g 枳壳15 g 炒槐花15 g每日一剂煎服

  荔枝草30g  茜草10g  紫草10 g  生地榆15g   每日一剂,浓煎200ml,每100ml,保留灌肠。

  做好有关解释,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嘱病人吃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不吃牛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风寒,防感冒。

  二诊(1998109日): 脓血便消失,大便日一行,质软。寐安,纳可,小溲调。

  原方续服

  三诊(1998年10月16日):经前治疗后现患者脓血便已消失,大便日一行,质软,肛门坠胀消失,无腹胀腹痛。纳可,寐安,小溲调。治守原法。

  原内服方和外用方继治。

  出院门诊进一步治疗,以巩固疗效。因本病原因不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请患者在生活、饮食各方面均要注意。如不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寒温等。

  按:脓血便间作在中医亦称休息痢,即下痢止,日久不愈,故名。其原因有因痢疾初起,止涩太早,治疗不当,以致肠中积热未尽;或因饮食失节;或因过服寒凉,脾肾阳虚所致。《普济方·卷二百十二·泄痢门·滞下脓血云:“夫脓血痢者,为春时阳气在表人运动劳役腠理则开血气虚者则伤于风至夏又热气乘之血性得热则流散其遇大肠虚血渗入焉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所以夏多脓血痢者由肠胃虚也。

  本例病历一年余而无虚象之热毒内结者较罕见。因热毒蕴结肠腑,气滞络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法,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内服、保留灌肠。有脓血便者适用保留灌肠法,因脓血便者其部位一般在直肠或乙状结肠,部位较下,用保留灌肠法可以让药物直达病所。所用药物为荔枝草30 g 茜草10g  紫草10 g  生地榆15g, 均可起清热解毒止血之效,故用药后奏效较快。因热毒不同湿热或脾虚,相对变化较少,故本例自始至终均用同一清热解毒,凉血导滞的方法,随着热毒得清,气血通利,络伤得复,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1988年在四川省江油与部分国内同行合影(其中有丁泽民、丁义江、彭显光、钟传华、宋光瑞、彭洪云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