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簪花节的曼妙之旅

 乡愁里的福州 2023-05-26 发布于福建

簪花节的曼妙之旅

作者:孟丰敏

一座城,总是会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当你敲响它时,仿佛历史高高低低的风铃声响起。我的青春城里有一座属于泉州。时间流逝多快,不知不觉我的耳鬓渐有几缕银丝,心虽早已不惑,却也日愈怀旧。来到泉州,似走回了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那是23年前,我大学刚毕业,从事外贸工作,经常来泉州的皮箱工厂出差。

有一次出差,同事们相约去华侨大学参观,夜晚坐在月下品茶,看学生跳交际舞,谈论文人的风花雪月,嘻嘻哈哈中忘了时光也会碎成泡沫,来不及抓住一点,一切便已消失无踪。若非此次再来泉州,我或许也不再想起。而令人感动和留恋的依旧还是人。我在福州的两个作家女友潇潇和沉香都是泉州人,长久相处如家人。我在泉州本地还有一个闺蜜晓荷,对我的爱护胜似亲姐妹。说起与她的缘分,也是因为采访泉州。

我因多年从事外贸工作,后来在文学写作题材上也以研究福州的对外贸易历史为主,对泉州的外贸外交史也十分感兴趣。2017年,我应新华社下属的《瞭望东方周刊》邀请为泉州申遗写了一篇专题文章《“东方第一大港”的前世今生》,文中想特别介绍泉州的福建市舶司建筑历史,努力把这座全国唯一保留的市舶司遗址列入泉州申遗项目中,证明泉州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见证它在中外经贸文化交汇中的重要性。

当时我到泉州,通过海关朋友介绍认识了女友晓荷。她陪我参观,介绍当地学者交流,提供相关资料图片给我,非常热情、耐心、细心。文章顺利完成发出后社会反响很好,泉州的福建市舶司建筑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保护。我们俩都为此感到欣慰欢喜。

此后一别泉州多年,直至20232月,我受邀来泉州蟳蜅村参加妈祖巡香活动,领取“世遗泉州·海丝丰泽文旅传播大使”的证书,似乎是对我当年为泉州申遗助力的褒奖,内心很是喜悦。这次参加泉州民俗节活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座港口城市独特又浓郁迷人的民俗人文魅力,让我情不自禁地迷恋泉州而流连忘返。

从福州坐动车抵达泉州的当天下午,晓荷请假来动车站接我。她还带来女友雪伦为我们开车导游。她们说要陪我夜游泉州古城,再次感受泉州人民欢迎我的热情。从下午到晚上十点,我们一直亲密地在一起游览。在她们的介绍下,我更加喜欢泉州大街小巷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让人热爱生活。

夜晚的泉州城在华灯的映照中笼罩着一种神秘色彩,我们在一条巷子里慢慢地逛,巷子不宽,最多只能容三四个人并排步行,有时游人多一些,两个人迎面相遇需侧身而过。我们刚走进巷子就遇到了这次一起来参加妈祖巡香活动的作家朋友们。巷子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心情也特别愉快。游人多,路面上的“鱼”也多,在我们脚底下“穿梭”,提示我这巷子和“鱼”有关。唐代开始,代表官阶和身份,五品佩银鱼袋,三品佩金鱼袋。雪伦说宋代福建转运使谢仲规官至三品,在此建宅。这条巷子被称作谢衙 其后代均是佩戴金鱼袋的高官,在老宅原址造祠堂,匾上书金鱼世第。谢衙从此被称作金鱼巷” 

金鱼巷的两侧多是红砖古厝,美食、小商品等商铺连成一条商业金脉。我问谢仲规的老宅原址在何处?应当在原址留一座与他有关的泉州特色古厝,作为文旅结合的展示馆,也是泉州的文化之窗,让大家在这里也能快速了解泉州城市。毕竟这里人流量大,是最好的宣传点。

在金鱼巷口,看到两家泉州特色小吃,一家是海丝金凤“元宵圆”,另一家是酸萝卜。晓荷请我品尝酸萝卜,说:“我们闽南话叫菜头酸”。我刚好肝火旺、肺热,正适合吃这个,欣喜之余直赞她和我心灵相通。金鱼巷口地面上有一块巨大的金色钢板,上面浮刻了几条和成人脚印差不多大的“金鱼”。我边品尝酸萝卜,边看儿童在金鱼钢板上游戏,感到如此放松快乐。

从金鱼巷出来,穿过中山中路,看到街对面的泉州府文庙,女友说她小时候曾经住在文庙里,想去看看住过的那间房,之前都锁着,不知今天是否幸运。在文庙里漫步的过程,我惊叹于它的雄伟壮观。雪伦自豪地向我介绍,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夜晚看不清建筑,只见十分宽广的广场周围种满了高大的撑天大树,灯光闪耀在树枝间,将这眼前的一切仿佛带回了大唐时代。在雪伦的指点下,我在迷炫的灯光中认真地辨认着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建筑,了解它们完整地“活”到今天并不易,尤其在市中心依旧保持这么大的面积,仿佛提醒现代人去感受古今的变化,思考今天的文化、思想、精神是否比古代更进步了。

雪伦一路直奔她曾经住的那间偏房,走到房门口欣喜若狂,今天晚上了居然还开放。她恳求进屋拍张照片被拒绝了,她又说明自己曾经住在这里非常怀念,终于感动了看门人,允许她进去拍一张照片就马上离开。屋里只摆了几张新的国学课桌,她似乎也感到亲切地抚摸着,然后恋恋不舍地和我们一同离开。

夜越来越深,仿佛催人入睡。雪伦开车送我回酒店,途经涂门街,看到一座灯火辉煌的寺庙,似乎在点亮一座夜的城,令人惊艳。晓荷说这是关帝庙,希望改天再陪我来参观,说只要我需要她陪,就告诉她。我高兴感动得和她拥抱作别,内心有些酸楚,不知下次再见是何时。

第二天早上,参加泉州民俗文化节启动仪式,观赏真武庙祭海祈福表演过程中,我内心有些震撼和感慨,这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能在泉州恢复多么值得肯定。泉州是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元政府允许外国商人来这里设立贸易点,开放的对外贸易态度让泉州在元朝时迅速晋升为东方第一大港,比广州、福州等沿海城市更早闻名世界。

21世纪改革开放后,泉州依然是一座活跃的外贸城市,但不再以航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现代,泉州就失去了地理位置和港口带来的独特优势,人们也日渐遗忘了这座港口城市的特色,逐渐地将它看成一座建筑老了、街巷老了、寺庙老了的充满历史怀旧感的古城。人们来到这里旅游却也因为它的老旧感,少一些现代机器车轮的灰尘,尤其鲤城区到处都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人情味,真是一座养生的治愈系城市。

舞台表演结束后,当地的文史专家潇风老师为我们导游真武庙。他说泉州历史上有三代海神。第一代是九日山的海神通远王,第二代是宋朝官方推崇的真武庙的真武帝(上帝王),第三代,元朝时官方推崇妈祖。

说起真武庙,我想到南宋末年,1276年,在临安被俘的谢太后要求陈宜中等投降归顺。陈宜中却带着年幼的二王从福州的林浦村绍岐渡上岸后,驻跸林浦平山阁,屯兵于平山,而后到福州城内垂拱殿(原大都督府衙署),立益王赵昰为帝,称为端宗,改年号为“景炎”。

这个流亡小朝廷传檄各地起兵抗元。但陈宜中与文天祥政见不同,排挤走他。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五月,文天祥把梅州组建的军队带回老家江西抗元,初战告捷。而在林浦的陈宜中与陆秀夫、张世杰也不和,内部管理一片混乱。他们带着末帝再次被迫流亡去泉州时,管理福建市舶司的穆斯林海商蒲寿庚拒绝他们入泉州。他们只好驻跸真武庙,然而不久他们因抢船只,与蒲寿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带着病弱的末帝端宗又逃往广州。蒲寿庚软硬兼施的手段,击垮了南宋最后的抗元势力。南宋闭幕后,蒲寿庚开启了他三十年的辉煌贸易时代。

这次,作家们来泉州的重头戏是参加蟳蜅民俗文化节。每年正月廿九,蟳蜅村都会举办“妈祖巡境”民俗活动,俗称“妈祖巡香”。2008年,该民俗活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面环海的蟳埔村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元朝初年建村,村民自古靠打渔为生。那天一大早,我们赶往蟳蜅村,江边的马路已经清理成迎神大道,穿着蟳蜅村渔娘服装,头戴五颜六色鲜花的女性或手持香火,或肩挑花篮、水果蓝,或手扶挂着红灯笼、架着妈祖照片的自行车,或敲锣打鼓,形成一个个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喜庆热闹的场面瞬间点燃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用欢呼声、锣鼓声覆盖掉压抑沉闷已久的灰暗心情。生活重压下的人们多么需要一场如此放松快乐的狂欢节啊!我们真的狂乐了,不论平时多么严肃,哪怕是单位领导,都忘乎所以地投入到这场簪花迎神的民俗活动中。

街边的小店提供服装、簪花出租服务。据说蟳蜅女子头上最早的簪花是白色的茉莉或素馨,曾是拜神供桌上叠满的千层花围花串,祈求佛保佑出海的男人平安顺利地回家。但泉州的市花却是鲜红色的刺桐花。宋朝福建转运使丁谓的诗《咏泉州刺桐》: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如果叶子先发再开花,预兆是丰收年。丁谓担忧民生温饱,只爱刺桐的青叶,却不喜欢鲜艳夺目的桐花。时代的更迭、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祈福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如今的蟳蜅女不再跪拜在佛像下苦苦祈求和等待出海的丈夫回家,而是活出个人的精彩,把自己打扮成美丽的女神,五颜六色的百花铺满头,尤其红色最耀眼,仿佛蝴蝶蹁跹,让人艳羡和模仿。外地来的美女们主动自觉地掏出几十元钱,坐在路边小店门口,笑眯眯、喜滋滋地等待被簪花,仿佛又当了一回新娘,似乎去迎亲而非迎神,奔向长得看不见尽头的巡香队伍中,没入穿满花衣服的海洋,翘首遥望着妈祖大驾的出现。一队队壮汉组成的抬着神像的队伍走到中途突然开始起跑,此起彼落的迎神欢呼声一浪又一浪,路旁围观的人们也跟着跑起来、叫起来,哈哈大笑起来。这期间,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把幸福的瞬间拍摄下来作为纪念。

当坐着妈祖神像的轿子终于出现时,大家都做出虔诚祈福的动作。中国有海和港口的地方都信奉海神妈祖。听说今年是第二届妈祖巡香和簪花围民俗节。我觉得这民俗节的名称太长了,不如直接称作“簪花节”多简洁美好,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来,立即引发了朋友圈的狂欢。大家纷纷询问活动举办几天,明年何时举办,都期待着来狂欢。蟳蜅村简直是一座民俗大舞台,生动上演了千年港口故事,喜庆热闹欢乐的场面让人更加热爱生活,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中外闻名的泉州的独特人文魅力。簪花节也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国传统女性美的最好活动。

这次采风活动内容丰富,我还独自跑去洛阳桥游玩了半天,在那里拍照发朋友圈,说我终于看到《闽都别记》里提到的洛阳桥传奇故事。五代时,观音菩萨在此化身绝代佳人,站立船头,任由俗人往她船上投币,若有人幸运投币打中她的衣裳,便嫁给他。谁知吕洞宾经过,帮助一年轻樵夫投中了观音。观音不得不兑现诺言,但没有亲自嫁给他,而是流一滴血入洛阳江中,顺流到了福州下渡陈氏人家,十六年后诞生一女孩即临水娘娘陈靖姑。陈靖姑成年后嫁给古田一男子,正是当年投中观音衣襟的樵夫。为何出现这样的神话呢?原来当年闽王王审知命担任泉州刺史的儿子王延钧为泉州造一座跨海大桥。王延钧贪污造桥的工程款后,负责造桥的官员为募集建桥款,每天在观音菩萨神像前虔诚地祈祷,于是观音下凡上演了那一幕。桥建好后,命名为万安桥,因为王延钧的才女王后陈金凤被称作万安娘娘。王延钧被杀后,这座桥也就更名为洛阳桥。福州和泉州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多么紧密。

活动的最后一天是作家们去丰泽区的图书馆座谈。一进入图书馆的大门,就看到天阶一般的十多级长长木阶梯直至一片布满星空的大墙前,作家们都欢喜地过去挤坐在一起,笑着,一二三,拍一张,再一张,合影了好几张才满足。这座区级图书馆占地面积逾12000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能举办大型的读书活动。省内其它城市很少有这么大面积的图书馆,因为馆长也是作家,就更加重视文化建设。

虽然来泉州参加活动只有四天时间,我却已真正地爱上泉州了。泉州籍的两个作家女友看我每天在朋友圈广告自己的活动内容,尤其我去泉州美食街播报自己又吃到了姜母鸭、面线糊等,也激动地跟着我开心和怀旧起来。潇潇热情地推荐泉州各种美食,说泉州的元宵节最热闹。看她们难得这样激动欢喜,可知最是美食能慰游子情。我被她们的恋乡之情感染了,一碗面线糊的味道大概都能令她们流泪吧。这是根的力量,所以我常常想,这个世界大移民的大时代,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性格的形成不一定和祖籍地有关,但一定和他长期生活的地方有关,深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顽固的三观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即使如此,这个人也许最爱的却是他的祖籍地,因此即使没有在祖籍地生活过,却可能在生命即将消亡时选择落叶归根。

我喜欢泉州真的与人有关,采风活动结束后我又独自寻访自己的偶像明代文学家李贽故居。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主张童心”“性灵,和袁宏道一起推动了明代的性灵学派,对此后中国文学发展影响很大。汤显祖读了李贽的《焚书》后说: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李贽故居的展览墙上有一幅他的两句诗《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我非常赞赏,发到微信朋友圈,说李贽批判得好,作家危砖黄老师看到后马上留言道: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是看到了孤独。他真是李贽的隔代知音啊。我想李贽的孤独不是缺少同类朋友,毕竟同时代的汤显祖可以引为知音,也并非精神上有共鸣,空间的距离感就不成为障碍。所以还要读接下来的两句: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 

李贽认为做学问最好能和高手在一起华山论剑,所以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学习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李贽十分欣赏苏轼看淡世俗名利,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或许视苏轼为自己的偶像或隔代的知音。当我这样联想时,果然查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评价李贽(号卓吾):“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我欣喜不已,或许我也可成为李贽的隔代知音?可惜这两位同样性格豁达、才德具足的文学大家,生前皆难以得志行道,同样得命运多舛、迭遭贬谪。李贽的著作在明清两代更是屡遭焚毁,被视为“反道学”之异端。有阿拉伯血统的李贽因此才会产生难以排解的孤独感。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李白、苏轼、李贽、袁枚、曹雪芹是否想坐在一起把酒言欢,醉影成一人?我很开心站在李贽的故居里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感到孤独的好处是如此得自由自在和放松愉悦。

准备回福州前的晚上,我到钟楼逛街,晓荷再次心有灵犀地发来微信,说她陪雪伦在大戏院看戏,叫我一起来。我一看地址,就在我所站立的街上,想起我们多年来总是不约而同地发生类似的心灵感应事件,真是感叹这造物主的神奇。第二天我坐动车回家了,半路想起酒店的冰箱里还有一盒五香卷忘了带走。我总是丢三落四,晓荷刻意通知过我,又还是落下了,于是非常抱歉地告诉她,请她记得去酒店取回。当我发出这条微信后,不知不觉眼眶湿润了,感谢你,亲爱的晓荷,或许是因为你的真善美形成的爱的循环,让我和泉州结下这么深的缘分,给我总是带来难以忘记的美好体验。再见泉州,明年我还会带着女友们来簪花,再当一回美丽的女神。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刊《福州》

以优美的散文笔法,生动地讲述福州故事,多角度描绘福州山川壮美画卷,展现福州这座慢城市、宜居地的优雅品味、诗意情调。《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