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发病急、危害大,死亡率高达100%!近日全国多地爆发了这个病毒病

 水产前沿 2023-05-26 发布于广西
鲤鱼疱疹病毒病的防控建议
  • 文/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圣、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杨帆、山西鱼虾安药品有限公司 郭前坤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鱼鱼类养殖品种,主要养殖区域在江苏的连云港,徐州、河南郑州、天津宝坻、唐山丰南、川渝及东北等地,养殖的品种有建鲤、镜鲤、框鲤、锦鲤等,由于消费转型及病害高发等原因,养殖面积逐年缩减,但是总量仍然巨大,近几天关注到多地开始爆发鲤鱼疱疹病毒病,该病发病急、危害大,一旦处理不当短期内即可造成巨大的损失。【更多详情还可以点击:5天损失10万斤鱼!这个病害开始多地爆发了,养殖户不可不防呀!而生产中很多养殖户对于该病认识不够,发病后治疗思路不清,因细节处理不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将该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做下介绍:

01

病原及流行情况

鲤鱼疱疹病毒病的病原为鲤鱼疱疹病毒III型,鲤鱼疱疹病毒共有3种类型:

I型主要危害鲤鱼、异育银鲫及黄金鲫,引起鲤鱼痘疮病,该病发生的时间主要在冬春季,引起鲤鱼、鲫鱼体表出现白色蜡样增生物,内脏严重出血,总体危害不大,主要是影响鱼的卖相,水温上升后可不治而愈;

图1:患痘疮病的黄金鲫

图2:患痘疮病的建鲤

II型主要危害异育银鲫,主要引起异育银鲫的鳃出血病,目前该病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四川、重庆、江西、安徽甚至广东等地大规模连片爆发,已经导致异育银鲫精养面积缩减超过9成;

图3:患鳃出血病的异育银鲫

III型主要危害鲤鱼,引起鲤鱼的疱疹病毒病。鲤鱼疱疹病毒病的发病水温在18-28℃,23-28℃间发病严重。可危害锦鲤、建鲤、框鲤、镜鲤等多种鲤鱼,曾在以色列、日本等国家造成流行。该病对水温较为敏感,在敏感水温外几乎不流行。

02

诊断要点

该病引起的外表症状不甚明显,没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及养殖户容易误诊,主要是:

①短期内出现大量濒死鱼,濒死鱼外观无明显出血,在池边或下风处静卧或缓游;

②眼球凹陷(图4,5);

③头骨凹凸(图4);

④鳃丝腐烂(图5)、出血有大量粘液(图6),局部有增生物出现;

⑤解剖可见肠道弹性较好,无脓液或粘液(图7)。

河南等地养殖户称此病为“急性烂鳃病”,若处理不当,可在短期内形成爆发,死亡率可达90%-100%。

图4:患疱疹病毒病的鲤,示头骨凹陷

图5:患疱疹病毒病的鲤,示眼球凹陷

图6濒死鱼鳃部出血,粘液异常分泌

图7:病鱼肠道弹性较好,无内容物

03

防控建议

鱼病的爆发往往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如鲤鱼疱疹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苗种带毒;②养殖密度过高;③水质恶化。

具体发生的原因是:①高密度养殖池塘中带毒鱼与健康鱼接触频繁,病原传播的概率提高;②因养殖密度高,投饵量大,残饵、粪便产出多,水质调控难度相对较大,在持续的阴雨天气或闷热天气时水体缺氧严重,低溶氧胁迫是鲤鱼疱疹病毒病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爆发鲤鱼疱疹病毒病的池塘往往伴随着天气的突变(持续的阴雨天气或者极端强对流天气)、水质恶化,短期内水质恶化、溶氧下降是鲤鱼疱疹病毒病爆发的主要诱因,天气突变时未及时降料的爆发更甚。

具体的预防措施:

①降低放养密度,改精养为套养,如江苏的连云港的鲤鱼跟南美白对虾套养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和成功。

②构建标准化的水质监测流程及规范,重点对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进行提前处理,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干预,避免低溶氧胁迫的出现。

③在水温16℃时即开始投喂免疫增强剂,时间为10~15天,提前强化鱼体免疫力,可降低该病的发生及危害。

④正确投喂,投喂质量可靠、配比科学的饲料,保证鱼体营养的均衡供给。

⑤发病过的池塘养殖结束后彻底清塘,杀灭环境中的病毒。

⑥苗种购进时对苗种进行检疫,选择不携带有病毒的苗种。

治疗措施:

鲤鱼疱疹病毒病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治疗相对容易(淡水鱼的病毒病中鲤鱼疱疹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的控制相对容易),我们近15年处理了大量的鲤鱼疱疹病毒病,总体效果均不错,只要关注细节、不做过激处理,一般4-5天内死亡量可从几万条降至几条,具体的治疗分外用及内服:

外用:第一天下午有机酸优化水质;第二天上午全池泼洒优质碘制剂,隔天再用一次。

内服:分两种情况:①鱼尚能摄食。降低投饵率至正常的2/3,同时在饲料中拌服抗病毒中草药,恩诺沙星及维生素,连喂5-7天;②鱼摄食不佳。先停料2-3日,外用碘制剂后的第三天鱼应该能够较好的恢复摄食,此时在饲料中添加板蓝根(金银花)、免疫制剂、维生素,恩诺沙星(有细菌的并发感染时需添加)等一起投喂,每天两次,连续投喂5~7天。

注意事项:

①此病发生后,切勿进排水,否则会引起爆发性的死亡。

②病毒灵(盐酸吗啉胍)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属于人用药物,已被禁用。市面上流行的宣称可治愈该病的药物(饲料)大多添加有病毒灵,养殖户在购买、使用时需注意,可能涉及到违法。

③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疾病的前提,该病有烂鳃的典型症状,极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鳃病,疾病治疗前应对濒死鱼仔细观察,细致甄别。

④一旦确诊该病,治疗时切勿泼洒除碘制剂以外的消毒剂,否则会引起爆发性死亡。

⑤该病爆发后摄食变差,在外用碘制剂后的第三天左右摄食会有明显改善,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按疗程投喂内服药物,直至控制病情。

⑥治疗期间及治愈后的一个星期,不要开展肥水工作。

在苗种退化、普遍带毒、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饲料品质不稳的大背景下,鱼病发生和防控的细节已经发生了变化,养殖过程中针对具体疾病的发生诱因将预防工作前移,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重要,而疾病一旦爆发后,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构建相对标准的治疗方案也会总体上降低损失。

传播适用于当下的鱼病防控的逻辑、构建鱼病的临床应用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