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课堂丨智能时代数字化课堂下观课的思考

 新用户78684458 2023-05-26 发布于湖南

本文大概

2000

读完共需

5

分钟

作者 | 龚翠华
来源 | 贤思莲想
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2018—2022年) 》指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智能时代,数字化教学下的课堂已将成为一种常态。如何理性观课,需要观课教师从观念上转变。常态观课一般从四个维度,五个视角进行观课。
学生学习: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教师教学:包括环节、呈现、对话、指导、机智五个视角;
课程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五个视角;
课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五个视角。
数字化教学下的课堂教学观察涵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策略的展现等。此外,我更建议转变观念观课,从而实现有效观课。如何转变观念观课呢?即以4月21日在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举办的全国“AI OMO”课堂数字化研讨会中所呈现的课堂教学为例简述。

图片


一、观课者角色的理性转换
图片
观课者其实就是学习者,须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亲历者和研究者。如果认为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看客”,观课前不做充分准备,观课过程中忽视师生的课堂活动,不关注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就无法把握授课教师的目标和意图,也难以掌握学生全面、真实的课堂表现。观课者在观课的过程中应具备以下三种角色,并能根据情况随时实现不同角色的转换。
授课者角色:观课时,对执教者课堂出色表现或不足要客观分析,要顾及实际情况,不盲目拔高或低估讲课者能力,而作出脱离主观判断。只有把自己设想为授课者,才可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思考面对课堂的各种情形时可能采取的处理办法或能达到的程度,从而使判断准确,并充分肯定授课者的优点,理解授课者的不足。比如《小马过河》课堂第一环节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请孩子“告诉老师”。我就思考假设我来组织课堂,课堂主角谁?为什么只“告诉老师”,可否是“与大家交流”?简短要求,露馅的就是课堂组织者对自己身份的定位。
学习者角色:很多时候,观课者也需要将自己设想为学生,课堂上要如何学习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当下,学生鲜明的个体差异正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应更多为学生放低身段,设身处地,互换位置,认同学生的接受水平,体验真实的学情,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比如数学课《找次品》立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思维从简到繁,学习效果很好。
观课者角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课者的角度有利于理性观照课堂上的一切。一是认真全面观察,随时收集课堂上所能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师生的外在表现,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二是要注重深入分析思考,以比较高而全的角度环顾整个课堂,见他人之未见,思他人之未思。

二、观课者的学生观
图片
从“教师中心”到“儿童中心”,如果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形态的话,观课者关注的就只是教师对教材的领会、阐释的方法手段,以及教师对技术和资源的选择运用等。所以,观课者就会很少去观察学生的言语、动作和表情,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如果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就会留意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和知识、经验走进课堂,以怎样的状态参与课堂的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提出和解答老师的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因此观课者更应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学习行为、思维状态、参与程度、情绪状态、交往行为、生成状态等,将其作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纳入观课者视野。

数字化课堂下,更要关注学习结果反馈中的学习差异,及时帮助拨乱反正,关照结果背后的错因,更好的寻求帮助学生课堂生长的路径。比如思辨性思维培养,《小马过河》中,个性化解读中设问:“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请教别人是好办法吗?”这就考量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表达的深度认知。课堂观察中的深度反思能给自己的实践教学过程积累教学智慧。


三、观课者的学科观
图片
从课堂上可以观察的角度、获取的信息繁多。为切实提高观课的实效,可以侧重于分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的观课记录与研究。比如语文课,我重点关注语言的学习与思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数学课则重点关注数理思维逻辑抽象能力的关照;艺术课则重点在审美与表达;生活实践课则重点在生活关联度与实践能力解决问题上。
学科不同,其性质与核心素养侧重也不同,但立足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素养的提升,指向问题解决。因此观课时既要关注显性知识的化用,也要关注思维的生长;既要科学与学科与人文融合,也要观察教师的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完成度。
比如《挑山工》在学科教学之后,将做事与做人哲学关联;《我心中的革命小英雄》,通过教读阅读方法,技术赋能,让人物品读课更开放,容量更海量,阅读更多元,交流更深广。美术课《有层次的风景》向get提问“江南水乡美在哪里?”即时用classin截图功能向学生展示,这些特定的技术赋能,让学科的美动态呈现在课堂,非常棒。
事实上,数字化课堂教学下的观课给我们观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学科本位视域下,还应关注技术是否让课堂更广博与厚重,学生成长了什么?能量化的或是不能量化的在哪里?评价及时性也是即时性背后给我们教育者更多选择与思考。我们如何更加切实用好、用活技术,从而玩儿转课堂,切实赋能课堂,以实现课堂教学理想,即师生的双向成长。

图片

龚 翠 华

未来教育邹贤莲名师工作室成员,

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德育主任;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区级骨干教师,曾获重庆首届新课改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多篇论文获评国家级、市级奖项,认证为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 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