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跃:王步青花的工艺美学与思想

 非遗之美 2023-05-27 发布于江西

【编者按】2023年4月2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教授应邀在景德镇弄子里学堂,作了题为“王步青花的工艺美学与思想”学术讲座。全方位分析研究了王步先生以瓷代纸、以中国画表现形式与陶瓷工艺与材料相融合,在陶瓷工艺美学与思想上探索拓展,开启了近代陶瓷青花艺术从装饰走向绘画的先河。

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多变,景德镇陶瓷工业与其他民族工业一样,在外抢内掠双重压迫下,负重跋涉,瓷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二十世纪上半叶,瓷业衰败”(《中国陶瓷史》)。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王统治,延续500多年官窑严格限制之下的景德镇御窑厂随着清王朝覆灭而寿终正寝。原本荣耀辉煌、配合默契、精绘细作的皇家御窑厂烧造模式转瞬之间松散开来,景德镇御窑厂能工巧匠与彩瓷艺人们、获得了难得的自我艺术表达空间。

此间,陶瓷业开始寻求由传统分工合作、各司专工来样制作、彩绘图案装饰走向艺术家瓷艺与画艺多元变革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间(同治)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他们之中有当时供职于御窑厂以程门、金品卿为代表一批皖南籍画家,他们以陶瓷作为媒介、开创了近现代具有文人画韵味的特色之路。稍后以“珠山八友”与同时代的王步等为代表艺术家。他们以瓷代纸、以中国画表现形式在陶瓷上绘画创作表现、开启了近代陶瓷艺术从装饰走向绘画的先河。瓷艺百年,精于青花、独步天下只有一人,他就是——王步。

王步一生以主要的精力从事绘画,他襟怀浩落,有人评价他为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独步于千年景德镇。有人称他为独树一帜的“青花大王”。而在我的心中,他是20世纪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陶瓷巨匠”,不仅他的绘画创作对中国陶瓷绘画的当代性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在工艺美学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并引人深思。

王步青花的工艺美学追求和风范

青花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它以其洁白的胎体,莹润的釉色,清丽雅致的文化品格陪受青睐,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任何一种工艺美术品,它不仅仅是美术家对材料技术加工的组合,而是制作者驾驭材质、材料进行审美创造的有机组合。工艺,既有技术的意思,也含有艺术因素。它的总体涵义,它既有工,也有美;既包括生活日用品制作,也包括装饰艺术品创作;它先工后美,工艺并存。

王步的青花非常讲究工艺美学、其美学加工的形式、方法、鲜明的表现在其作品创作之中 。如何认识 王步青花工艺美学思想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中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启蒙性质,下面分别从工艺美学的追求和风范,以及思想表达两大方面剖析王步的青花工艺美学。

何为“工艺美学 ”?“工艺美术是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术,它不以技术加工的程度为标准,而以美术加工的程度为依据这种研究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方法和过程的学科,称之为工艺美术学”。

(一)王步青花分水的形式美

何为青花?青为青色,花为纹饰,青花以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胚胎上绘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1300℃左右高温下烧成,呈现出蓝色的花纹或颜色的瓷。

青花分水是绘制青花的一种技法,(青花分水有“料分五色”之说,将青花发色分为“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它是用“鸡头笔”蘸取钴料水,左手拖坯,右手执笔,笔锋不触及坯体,缓缓挤出笔上的料水,左右手配合默契,在坯面上让料水顺势而流,烧成以后浓淡分明,单一的蓝色分出了不同深浅的色阶,达到水色鲜亮、明净莹澈的艺术效果。

一件青花瓷画作品,要想达到深邃的内涵和意象,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力,还需要绘画者对青花物料的创新性表达与突破才可能实现。青花绘画分水的“笔墨趣味”不同于中国画在宣纸上作画,它是在生坯上直接绘画,青料画上去水分会被吸干,线条不易流畅,稍一停顿,就会产生凝滞的效果。

青花绘画分水的“笔墨趣味”不同于中国画在宣纸上作画,它是在生坯上直接绘画,青料画上去水分会被吸干,线条不易流畅,稍一停顿,就会产生凝滞的效果。王步摆脱仿古瓷的制作,他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到青花绘画中,在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时,特别注重坯体与宣纸的区别,结合青花传统技法,充分发挥钴料的色泽效果,增强青花艺术的感染力,守法而不囿于法,匠心独运。 他在青花绘制中,针对不同的色阶与料晕,以鸡头笔蘸料水,利用料水积层的厚薄以及托拿坯体的左手侧坯和右手提笔收水相配合的技巧来表现。他习惯于在分水笔上保持一定的水量,落笔轻捷,运笔从左到右,根据画面的大小、笔上料水的多少一气呵成。

王步的青花分水、清澈明快不趋于大同、堪称一绝,他从来不用民间青花的“搨水”绘制技艺、分明暗,而是根据他独创的青花分水技法分出从淡到深、或由浓到淡一气呵成、料分五色、浑然一体。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呈现一种节奏,产生一种韵律,达到一种即有对比又有和谐效果。

王步的青花的分水继承和发扬了清代康熙年间青花分水的优良传统,并大胆将中国画大泼墨手法运用在青花绘画艺术创作之中,从而形成自己青花绘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十分熟练地运用这种分水技法,充分发挥青料的特质,以汤匙将青花色料泼在坯胎上、依据料水的流动而因势而行,从而增强青花艺术的感染力,丰富了青花的表现技法。

王步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将传统青花画线、分水技法发展为没骨分水、钩线的方法,创造了大写意青花画法。这种技法十分符合青花的工艺制作,并且将陶瓷坯、釉与青花料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栩栩如生,意趣盎然,使得现代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凡的光辉。

王步在青花创作上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他借鉴中国水墨画方法和传统青花绘画的技法相融合,笔法大胆而豪放,分水灵动而有韵律。他认为青花分水笔墨的形式美取兴于绘画者的灵性,要有感而发。绘画到达了工艺美的新境界。这标志着,中国传统青花在向瓷画艺术形式变革表现中初露峥嵘,青花艺术瓷由此从传统走向现代。

(二)王步青花用线的“笔形”与“笔势”之美

线,作为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表现物象,塑造形体上,而且还能够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和艺术家独特艺术魅力。 王步青花绘画用线从传统青花以线造形、表现物象,向注重用线与注重“笔形”与注重“笔势”用笔方式大胆变革。

1.以线造形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方式,线,不仅可以表现物象的外形特征,同时也可以表达画家的内在心灵。 王步的青花作品,根据自己对表现客观物象与内容的感受,以线为骨,作画好用铁线描与折芦描,用笔圆润苍劲,其线条如惊蛇走龙,疾驰于淋漓苍润的“云水之中”。在这一绘画创作过程中,线成为王步心情的轨迹,线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以线的“笔形”传神。王步的青花绘画中注重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必然使青花绘画注重对画面的情感神韵表达,注重用线的“笔形”对人物情感世界的揣摩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一幅画不但要以线写形,而且要用线的“笔形”表现出内在神情……然后把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世界生动的表现出来。

3.以线的“笔势”达青花韵律美。线条是重要的造型手段,王步青花用线不仅注重笔形传神,还特别强调“笔势”表达与“笔势”的运转节奏变化、运动感的用线笔势表达、笔势运用能够体现出青花瓷画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节奏感。王步青花绘画是由各种线条的变化组成的艺术,“线”的“笔势”韵律美主要是由青花笔绘画中的轻、重、缓、急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空间感……洋洋洒洒,将绘画时的情思倾注于笔墨间,赋于物象丰富,错落有致的如生命般舞蹈线条。

(三)王步青花的料色之美

中华民族自古尚青如“青绿”“青山”“青云”“青天”“青色”“丹青”,青色的广泛应用,“丹青”、“青绿山水”、“青瓷”、“青花瓷”、“青花五彩”青花瓷以色调“清丽”、“幽静”、“内敛”、“温和”花纹清朗。

青花是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下彩瓷,它成熟于元朝,发展于明、清,是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制品。青花瓷它利用单一的蓝色,分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层次,也就是分出若干色阶,它和中国画的水墨画同样美妙,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王步青花绘画十分讲究,青料料色,他所使用的青料多由自己配制,一般来说,青中泛蓝黑,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他的青白忌用纯白釉。而常用一种白中泛青润泽如玉的釉色。对于一个美术家来说,仅仅掌握艺术表现的形式、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材料的特点与工艺,他认为这种白中泛青的釉温润无浮滑之感,这样的青花才能称之为上乘之作。

王步深谙青花瓷画这一工艺技术上的特质,他苦心钻研青花与釉料发色的艺术表现张力,并不断寻找影响其发色的原因。“沉静不出宣德、漂翠诸称康熙”,王步的作品大都给人以庄重、宁静、浑厚的感受,这与他对历史上各时期青花料研究与审美感受有很大关系。

他作品中所用的青料,大多由他自己配制,青花料料色泛青,微带蓝黑,光泽莹润,典雅幽靓。加之王步的青花绘画后、在其上施以一种自配白里泛青的釉,这种釉色本身的白,使画面的青花呈现一种纯净之感,同时又给观者产生丰富的视觉联想。

(四)王步青花绘画的题材之美

王步青花作品的绘画题材是耐人寻味的,常以萝卜,白菜、八哥、菊花、鸟、鲇鱼、鳜鱼等反映乡村生活的田园风味为题材,典型概括,生动有趣,卓尔不群。王步绘画这种民俗与乡土气息,农家乐的青花题材显得平和低调,有着他独有艺术感染力。

他表现神州大地春意盎然的景象,不醉心于姹紫嫣红的烂漫春色,而是画《杨柳飞燕图》,赞颂红梅俏不争春铁骨冰心的情操,有《梅雪迎春》,还有香远益清的《荷塘幽趣图》等等,这些题材充分体现了作者敦厚的品质,乐观向上的思想。

(五)王步青花加彩的技艺之美

“青花加彩”是指在青花装饰工艺的基础上,使用斗彩的装饰技法,其表现形式有釉下加彩与釉上斗彩之分,此外还有青花与雕刻、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运用。1953年开始重新专攻青花后,王步不仅执着于青花的创作实践。为了追求完美的陶瓷艺术境界,王步还潜心发掘陶瓷传统工艺,独自心裁地开启了现代青花陶瓷综合装饰艺术创作新路径。

他采用青花釉里红、柴金釉、龙泉青釉、宋均釉等特制的传统色釉,创新现代釉下斗彩、釉下三色工艺,他在青花瓷上施以胭脂红。同时,他还用传统刻印和堆雕技法等综合装饰创作陶瓷作品,他在青花加彩的工艺方面,有不少创新、突破。

(六)王步青花文人画的审美品格

王步青花内蕴着他的传统文化素养,他的青花作品多以超凡脱俗的情怀,高雅纯正的笔墨技巧,简约高逸的物象表现,达到传神写照、妙合自然的气韵,形成他有别于其他绘画的平淡出奇、雄恽天成、艺高绝俗的审美特征。

1.构图。王步的青花艺术意境深邃,情趣感人。在构图表现上采用文人画的构图方式力求简洁,画中空灵处见苍润,疏略中显精致。他的青花作品以简略的用笔随动而动获取最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减削画中物象来增加意境之美。清代程正揆说:“意高则笔减”,何也?意在笔先,不到处皆笔。王步深悟其理。“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王步在构图上以此为宗旨,并力图表现于他的青花作品之中。如在瓷板上仅仅画两条鲇鱼,连一根水藻也不补上,就凭着两根飘动的长鱼须画在大片的空白处,衬托了波光粼粼的碧水。又如《翠鸟》一画的下端是一只翠鸟接息在芦苇杆上,上部三分之二的空白,只画一根挺拔的芦草。惟其空,才境界开阔,惟其简,才得象外之趣。前人有畜。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2.留白。王步的青花绘画始终在注重而别具匠心地设置留白布局,与画面中青花色彩的规律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如:青花《八哥》瓷板画,王步采用简约的笔法勾勒出八哥左顾右盼、欢歌对语的场景跃然瓷上。作品笔法古拙、极具动感、画中大量的空白给欣赏着无限神韵,妙趣横生。

3. 诗、书、画、印结合。王步在陶瓷绘画中创造性的融入诗、书、画、印寄托着一种崇高的人文精神,既加深了中国文人瓷画的文化内涵,又拓展了表现思想的领域,是对现代陶瓷绘画语言与感性诗境的超越。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仿古瓷制作盛行、帝王年款最为时兴。王步却首开先河,将个人名号绘于青花瓷上,“竹溪”款从此声名大震。

时至王步青花创作的成熟期,更是将画作与书法题跋、钤印结合,其才华与功力可谓出神入化,挥洒自如。其诗书画印的结合除起到了平衡画面、点明主题、丰富主题、增加意趣之外,还使画外意和画内表现密切结合起来发生延伸画意之外。使之瓷与画、画与诗、相映相衬、相得益彰。王步落款常见的有“竹溪”、“王步”、“竹溪道人”、“竹溪陶青老人”、“长湖陶青主人”等。有人评论他的题字“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阔而不肥”造诣极高。

王步的书法启蒙,源自'珠山八友'中书法高手邓碧珊。王步的书法题跋运用在瓷器上,往往追求与画面的对比效果,张扬的线条与方块字的搭配,给人以和谐的视觉享受。

三,王步青花的工艺美学与思想

从事陶瓷艺术绘画创作者不仅要有坚实绘画功底、还要有文化理论素养——所谓由实践至文化理论、然后再充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否定旧我,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高层次。

文化修养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王步深得其奥秘,他在一首诗中写到:“骏骏岁月无蹉跎,潦到珠山等闲过,争奈诗书穷读少,徒教技艺苦磨多。”王步对于明宣德与清代康熙青花十分青睐、评价极高。王步把一生对青花料色及技艺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写出《青花料色及技艺》一文,曰:“宣德青花发色明艳,色性安定,散晕声瓷器的胎釉之间,青翠披离,画出来以后淋漓尽致,具有水墨画的效果。加之胎土致密而洁白,釉水深凝,器形美观,图案也精细。他认为青花画在泥坯上,不但涉及料色,还关系到瓷土与相关材料的性能问题。如果胎骨的瓷土质地不好,就会影响到青花色性的烧成效果。王步青花绘画,起初是临摹历代陶瓷名窑制品,再研习中国文人水墨画,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文化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文化人修养之高低。

绘画创作须通“心灵”,须得“机趣”,此四字,论及者寡,能做到者更少。王步则与他人有很大区别,他的青花绘画最大的特点是除了独特的绘画功底,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修养和独特的风格。在理论上、一幅画创作的品味的高低是作者艺术功力与文化素养、艺术生命活力的再现。

“绘画一道有两个重要素:一是“灵性”,二是“学问”。无灵性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现思想。”

王步是一个睿智、有思想的青花绘画艺术大家,他的绘画一是向前人学习,向历代优秀的绘画名家、名窑精品学习、寻找艺术创作的源泉,而后会古创新作品创作于灵性中挥发笔墨,于学问中生意境,两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功夫。笔墨技巧是陶瓷绘画的表现的基本形式,陶瓷绘画光讲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讲意境,无学问来生发艺术灵感,则也是一句空话。王步有学问、有灵性,可称双绝。

王步的绘画艺术创作的历程,第一步是由不似到似,第二步再由似到不似。第三步才是发自内心艺术创作灵感的再现。

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者要深究美学,不讲究美学则不能振拔,综观王步的青花艺术作品创作,每个不同的时期、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思考与艺术追求与变化。最后达到其作品无古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的佳境。王步的青花作品既不重复古人,又不重复他人,还不重复自己,这是大智慧、大家。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别号竹溪,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父亲王寿春,乃清代同治、光绪时景德镇御窑厂“画作”艺人,专擅青花绘画。1904年王步6岁时其父去世,孤儿寡母回故里丰城长湖乡竹溪村,1907年9岁的王步回到景德镇学艺,毕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

他擅长青花、斗彩、刻花、堆雕、釉上粉彩,尤精青花。他研习明、清两代官窑名品与八大山人、黄慎的笔墨、并将陶瓷传统精神与中国水墨画之美融为一体,其青花作品把中国画墨分五色之意韵、融于料分五色分水表现之中,一洗晚清陶瓷装饰繁琐的画风,将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在陶瓷上表现,可谓前无古人。

纵观王步艺术创作绘画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 1907年-1926年(由不似到似)

1907年九岁的王步只身重返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有生为师学艺、1912年14岁学徒出师,然而所在工场倒闭,为了生计只得代人画鸟食罐为生,清贫的王步并未视此为小物小品,反而精于每件作品绘画,其艺术天分逐渐展露,所做制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1919年陶瓷实业家吴霭生赏识他,并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制作,朝临摹暮摹、清官窑名品、深得古瓷画意。

1926年王步因师吴霭生逝世后,他受珠山八友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开始研究学习传统绘画技巧,同时向邓碧珊学习书法,至此王步渐渐开始摆脱仿古瓷的制作最终推陈出新的将中国水墨画技法融入青花瓷,创造性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与意笔中国画相结合创作出清新大方的青花瓷作品,一洗晚清陶瓷彩绘装饰繁琐之风。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清风,自此,王步名声大振。

第二年阶段 1926年-1949年(再由似到不似)

王步是一个善学好思的人,他在声名鹊起后,还不断进取,致力于研究清代画家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的笔墨研究,并将陶瓷艺术的传统精神和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融为一体,使其作品展现出豪放苍劲的气质、笔墨雄浑而简朴。 这一时期王步作品,摒弃了清代青花纹饰装饰繁复的画风,将传统文人水墨画的品格引入青花创作之中,引导传统青花装饰性纹饰表现向绘画艺术性发展,其青花所作钉头鼠尾,描折芦描、潇洒倜傥,大气自然,画面层次青分五色,变化极为自然。

1937年由于日寇侵略,瓷业萧条青花出品少,1939年王步精心绘制的百余件青花作品在窑火烧造中全部损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陷于绝境。他在“珠山八友”的帮助下,他转行从事不需固定场所和柴窑烧制釉上粉彩瓷创作。这一时期彩绘多作人物、山水和丛菊,风格独特辨识度极高。

第三阶段1949年-1968年(发自内心的创作灵感)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瓷业得以恢复发展,1954年王步进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新中国时期的王步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创作高峰期。

自此,王步振作精神,重新研制青花技艺,他的青花巧妙的把青花的绘制技巧和中国文人画方法相结合。

一改民国时期细致、清新的表现手法,在康熙青花的基础上,他独创青花大写意分水技法。王步大胆将中国画泼墨手法运用在青花绘画上,青花分水根据画意从淡到深或由浓到淡一气呵成,料分五色浑然一体。

王步青花绘画先分水后画线,用手指撮鸡头笔饱蘸青花汁,使其能分能收、或涂或疾、有时画作用汤匙将青花料泼在坯胎上,然后再画线,画面物象与青花色料融为一体,作品空灵开阔,大气磅礴,予人以无限的美感。

他承古创新,创新了一批具有个性独特风格与鲜明时代特点的作品,1959年他为建国十周年创作了成批献礼作品,如青花釉里红2.06米巨型万件大瓶与大瓷桌面等。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研求与实践,既有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又熟悉掌握原材料工艺,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一代艺术新风,形成了淳雅、简洁王步青花鲜明的艺术特色。

如果说民国时期王步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陶瓷艺术家,那么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阶段王步青花的艺术成就和高度成就了他,从艺术大家到陶瓷“百年巨匠”的蜕变!

————【作者简介】————

李文跃,1959 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擅长粉彩、墨彩、高温釉 彩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中国大百科全书《陶瓷装饰》卷主编,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主持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

他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与墨彩 瓷的清丽雅致融为一体,创立“粉墨彩瓷”瓷绘艺术。代表作品《十八罗汉》瓷板画 1990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有《水乡》、《婴戏图》等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多次 获奖,《九老观画》、《唐人诗意图》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并 多次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赴法国、突尼斯、摩洛哥、加篷等国家交流讲学。撰写出版 《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景德镇陶瓷史·现当代卷》、《景德镇粉彩瓷》、《图案装饰 基础》等理论专著上与教材。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左一)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右一)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