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脱无须用力,不用力即是解脱

 春夏秋花开花落 2023-05-27 发布于辽宁

根据“国学会”壬寅秋分“止观禅修营”暨《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读书会现场分享录音整理

⭕️

一般而言,这种修法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思想模式或概念化的处世方式,不是管得太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世,就是彻底放浪不羁。因此,我们的禅修必须从“我”的表层开始,也就是从我们心中不断生起的杂念或闲言闲语开始。三王以杂念为其第一道防线,为其欺骗我们的尖兵。我们生起的杂念越多,我们头脑的活动越忙,我们就越会相信自己的存在。所以三王一直在企图激起这些杂念,企图让杂念老是陈陈相因、重重叠叠,以致杂念之外别无可见。真正的禅修,既不想激起杂念,也不想抑制杂念,只是听其自然,让它们成为根本智的表现,表现出心之觉境所能有的精确和清明。

我们反复的讲,我们在打坐时候,

有念头升起来,你既不去抑制他,

你也不是跟着他跑掉了,

你就看着他就好了,

其实禅修就是这样简单。

但是我们在打坐的过程中,

不断会有念头升起,而很多的念头,

会引诱我们接着往下关联,

念头连着念头,念头连念头,

然后我们就迷失在念头的连锁反应之中了。

比如你会想起孩子的作业啊,

你会想起公司的事情啊,

你会想起昨天跟谁吵了一架呀……

基本上我们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所带走,

然后你就会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想办法,哎,你就成功被念头带走了。

为什么你坐在这个地方打坐,

会不断的有类似这样的念头升起?

其实这是某一种自我的操纵或者说惯性,

你发现没,你可以这样理解,

这些念头都是在创造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让我们越来越真实地觉得,

我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因为我有这些种种真实的事情。

要知道,事情就是我,我就是事情,

所谓的:人事不二。

如果一个人没有“事”,

那么他的“我”就无法存在了。

这就是为甚么我们总是要不断的搞事情,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不搞事就心里发慌的原因。

吕洞宾《百字铭》,上来就说: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你先来做这个什么都不做看看?

在这个“做不做”的过程中,

你才能看到你之前的做事,

其实不过是为了赚存在感。

图片

⭕️

不断制造重重叠叠的杂念这一招若被识破,三王就激起我们的情绪来分散我们的心。情绪那种令人兴奋、多采多姿、富于变化的特性,抓住我们的注意,使我们觉得好像在观赏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在禅修时,我们既不助长情绪,也不压抑情绪,看清情绪,听其自然,我们便能不再让情绪成为娱乐我们和迷惑我们的工具。如此一来,情绪即可转化为实践无我行的无穷活力。

若无杂念或情绪可用,三王便拿出更有力的武器,那就是概念。为各种现象命名,会令我们觉得确实有一“万物”构成的世间。这样的一个实在世间教我们放心,让我们再度肯定自己也是实实在在、续存无间之物——世间存在,故能见世间之我存在。禅修包括透视概念,致使命名不再具有令世间及我们的自我形象坚实化的作用;命名变成只是区分的行为。三王还有别的防御策略,但太复杂,不宜在此讨论。

这个地方讲到概念这件事情。

概念,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你看佛教里面有一个常用的方法,

就是就是观万物这种“因缘和合”的特性。

观万物因缘和合,

其实是破除概念化心智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比如我们经常举的例子——

就说我手上这部手机,

“手机”,这是个概念对不对?

我们看什么是手机?

你会发现这个屏幕是手机吗?

这个壳是手机吗?摄像头是手机吗?

里面的集成电路板是手机吗?

电池模组是手机吗?

就是这种因缘和合的这种分析方式,

以因缘合合的方式来看待事物,

最后你发现手机它就是一个概念,名相。

你在这个所谓的“手机”里面,

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东西,他就是手机。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这个意思,

就好像吕波对吧?

我们其实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东西叫吕波,

在我的身体里面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东西叫吕波,

在我的想法里也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东西叫吕波。

再比如这张桌子。

这个桌子哪个部分叫桌子?

其实你发现桌子只是一个概念,

它是因为很多的因缘和合而有。

因缘和合的确切的意思就是:

因缘,也就是条件,

和合,也就是条件的具备。

如果我们这样来观察,

不难发现,一切都是条件的产物,

条件消失,这个东西也会消失。

而构成某物的各项条件本身,

也是条件的产物。比如刚才的手机,

它由屏幕,摄像头、电池模组,

集成电路板,通话模组,芯片等等条件构成,

而屏幕、摄像头等等条件,

本身又是由另外一些条件构成,如此细分下去,

会发现并不存在一个确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当然,这个是佛教的结论。

现在的科学家还在尝试通过大型粒子对撞机,

企图找到那个最小最基本的宇宙粒子。

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来理解和认识“空性”的。

以前我在分享“空性观”的时候,

说有一种不究竟的空性观,

就是“因缘和合”的空性观。

现在你在外面听到讲“空性”的,

绝大部分都是在讲这种“空性观”——

你看这个桌子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原子由粒子构成的,

而粒子中间又是电子中子什么的,

而这些东西又是瞬间消失瞬间产生的,

你看哪里有一个桌子在呢?

他们认为这个就是“空性”。

这虽然是一种不究竟的空性观,

但这种观察,这种思维方式,

它有助于破除我们对概念世界的执着,

对物质世界真实存在的执着——

我们觉得确实有一万物构成世界,

或者说确实有构成了世界的万物,

有桌子,有椅子,有树,有花,有草,

有地球,有太阳。有你,有他,所以有我……

既然这些是存在的,所以我也是存在的。

用来证实我是确实存在的。

图片

⭕️

佛观自心中的杂念、情绪、概念及其它活动,发现我们无须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也无须受“唯物三王”的统治。解脱无须用力,不用力即是解脱;达此无我境地便是成佛。能将心材从表现“我”的野心转变为表现根本智和根本觉的禅修过程,可以说是真正的修心之道。

这一段其实极其极其重要:

关于我们的生命能量的转化……

其实我去年最重要的分享,

《把生命从人格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就是在说这一段的意思。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量是本具的,

但是因为妄想和执着,

所以我们把生命的能量,

用于证明自我幻觉的存在之上,

用于保护这个并不存在的自我之上,

乃至于因此而做了很多伤人害己的事情。

其实我们以前的生命活力是被控制的,

被我们想证明自己的心智活动所操纵。

当然当我们不再去证明自己存在,

以及不再做那些为了证明自己存在,

而做的种种事情的时候,

生命会绽放出极大的活力和创造性。

qs:那你说这个失误就是不可控的哈,无常之类的。那有些东西还是暂时可控的,比如说我控制我的手,可以让他动;这个事情我这么做了,他就会这样发展……都在我的掌控之内,但是他又是不可控的,这种这种底层的不可控,和他暂时可控制是因为因缘和合,所以它是可以动的?

从本质上来说,

你的这个问题是“真空妙有”的问题。

但我们今天不细说这个部分。

我们还是来谈谈关于“我”的部分。

我们伸手把可以把这个手机拿起来,

我们翻这个书,它就可以被翻开……

这个事情其实本来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当我们把它摄入到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就涉及到“我”。核心是什么呢?

是我们会生出一种“我存在”的感觉。

我们这样拿一个手机,

这个手机就可以被我拿起来,

他不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我感”,

但是我叫一声,下面就有一个人,

像哈巴狗一样就过来,

啊,领导你有什么的需要?

这种控制所带给你心里面的那种满足感,

是完全不同的。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我们这种“我感”,存在感,是由粗到细,

由象端一杯水那种浅层的,比较淡的控制感,

到对很大的事情很多的人的那种强烈控制感,

等等非常复杂地组合起来的。

或者说我希望明天不要下雨,

第二天结果它下雨了,我们的那种失落感,

和我老公以前一直都听我的,对我百依百顺

突然今天他不听我的了,

带来的那种失落感是完全不同的。

这里面核心是那个“我感”,

我控制所产生的那种快感,

以及失去控制后所产生的那种失落感,

这个东西才是作怪的原因,核心和关键,

无论是快感还是失落感,

都让我强烈地觉得“我存在”。

这里面第一是程度强弱的问题,

第二是它其实最重要的是涉及,

我被确认,我被满足,我被喂养……

Qs:也就是说我的任何感觉,都是我感,都是我之确认?

几乎是的。尤其是到现在,

这种不自觉地强化/证明我之存在,

这种心智的运作程度。已经极其极其深入,

且极其极其自动化以后。

这个“证明和强化”我之存在,

会有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三个:

第一、他是无时无刻的,

会消耗你大量大量的能量。

一旦你停下来,就会觉得心慌;

第二、他对这种证明/喂养,

所需要的养料不断要有”新材料“,

同样的材料会让人觉得厌倦。

第三、而对相同的证明材料,

则要求越来越”重口“。

比如像一个小朋友,他拿个笔画画画,

歪歪扭扭写了一个字出来,

但那个时候好多大人跟鼓掌,哇,

你看他会写字了耶,

这个小孩他心里也会得到满足,对不对?

但是现在你就不会满足于,

会写个字被称赞了对不对?

Qs:那你说这个能力越强或者是成就越大的人,他“我感”越厉害了?那所谓的淡泊的人,人家“我感”就不那么强烈了?

Xh:成功的人就很偏执的呀!

对!就说怎么讲呢?

当然这二者可能有程度的差异,

但不等于一个不成功人“我执”就不重。

他的我执可能是另外一种我执。

他的我感,是靠另外一些素材拼起来的。

就像我们以前举的例子,

有些人的存在感,几乎全部是靠“痛苦”喂养的,

你看我好痛苦,所以我是存在的。

而一个所谓淡泊名利的人,

他可能觉得你们这些所谓成功人士,

你们都在世界上造业,

你看我不造业,对吧?

但是的确,我执是有程度的差异的,

哪怕一个成功的人,也不一定我执就很重,

也许从外人看来他做了很大的事情,

但不一定他的我执就很强烈,

也许人家只是在顺其自然地做热爱的事情。

其实本质上是对“我”的,

那种坚固的确认和不断的喂养。

所以说核心是这样的,

就是说呈现的这个事情本身是不重要的,

基本上我们无法通过一件事情来判断,

但是他通过这个事件,在喂养某一个自我,

他在巩固这种我的实存感,这才是重点。

Qs:他跟这个人聪明不聪明没关系?能力大小也没有关系?

Xh:他就是说就像一个人万贯家财,不是代表他对钱这个东西看的有多重。如果一个人没有,也不代表他就不看重钱,如何的两袖清风,或者如何的视金钱如粪土。我心无挂碍,那他就真无挂碍。

对,是的。重点是人的心,

你的心在受这个东西所困扰,

你在吃食这个东西带给你的感觉,

通过吃食这个感觉培养出来某种人格,

这个人格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甚至是“我是一个很悲惨的人”,

他照样是在坚固“我执”。

这里的确非常微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