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渊向儿子请求放过10个孙子,李世民点头答应,转身却一个没留

 无风起念 2023-05-27 发布于广东

隋朝末年,大势已去,隋王朝岌岌可危。李渊身为一方诸侯,对于取而代之的念头萌生于心,然而这只是一时的想法,缺乏迫切的决心。他深知乱世的残酷,纵然有了一线生机,但要守住已有的底气不易,一旦败尽家财,将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然而,在李渊的心中并未有强烈的取而代之之欲望。但有一人却对此事忧心忡忡,他深觉此时正是起兵的良机,决意向李渊进言,并运用自己的智谋打动他。

这个人就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分析当时的局势以及他们李家的优势,为此李渊甚为赞赏,决定下定决心,晋阳起兵。

为了让李世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李渊亲自为他画了一张美丽的饼,承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李世民在这张美丽的饼的诱惑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李唐的半壁江山几乎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然而,当隋王朝被推翻,李渊登上皇位之后,李世民却陷入失望。

原因在于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一情景让李世民的部下感到义愤填膺,加之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他处处排挤,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既然父亲不给他太子之位,他便要自己争取。

公元626年7月2日,阳光明媚的这一天,李世民命人告知父亲,声称皇太子李建成要造反闹事,而他自己则带领一群武将埋伏在玄武门处。等到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出现时,他们被如箭般射成刺猬,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了这对兄弟。

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玄武门之变。当李渊听到李世民托人带来的口信说李建成要造反时,他已经预感到大事将要发生,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二儿子会如此决绝。他本想出面阻止,但他发现自己已被软禁起来,无法阻止即将发生的悲剧。

李世民之所以决定采取行动,是因为在这之前有一位谋臣提到了一个名字——刘安。李世民听到这个名字时,全身一震,立即下令捉拿自己的十个侄子,并让他们去见他们的父亲。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之子。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刘长不满,勾结匈奴企图反叛,但未能成功,最终被汉文帝捕获。汉文帝出于兄弟之情,没有处死刘长,而是将他流放到边疆。然而,在未到流放地之前,刘长自刎身亡。

刘长去世后,汉文帝心存仁慈,对刘安进行了补偿,希望他能体会叔爱的伟大。然而,刘安并没有因此感激涕零,而是一心想为父亲报仇。他多次策划反叛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他也走上了和他父亲相同的道路,自杀身亡。

然而,刘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他的离世而结束。他的儿子和女儿依然怀着为父辈报仇的愿望,多次谋划叛乱,但都未能成功。

因此,当李世民听到刘安这个名字时,他决定除掉这些未成年的侄子。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长大,但谁又能保证他们在未来不会为父辈报仇,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而且,作为李世民的杀父仇人,他们必定对李世民心存深仇大恨,这种仇恨不是一时的小恩小惠可以化解的。

李世民明白刘安一家对他的家族和皇位的威胁。为了避免未来的祸患,他最终没有顾及李渊的请求,斩草除根地将他的十个侄子统统除去,包括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没有留下任何一个人。

这一决定让李渊感到震惊和痛心。他曾希望自己的孙子们能被放过,不想看到家族的血脉被绝后。然而,李世民的决断是出于自身的政治考虑和安全因素。他知道,放任这些未来可能成为威胁的孙子们存在,无疑是给自己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李世民的举动凸显了一个无情的现实,即帝王之家最是无情。权力的争夺和继承,往往要以牺牲亲情为代价。在乱世之中,血腥与权谋交织,亲情和仁爱变得微不足道。李世民所追求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确保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哪怕这意味着付出残酷的代价。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