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媒编辑500天抗癌记·中】停止大鱼大肉,全素生活!| 原创万字文

 大发菩提之心 2023-05-27 发布于上海

       作者:郭丹(中央媒体高级编辑)

术后一个月,又开始了中西医联合化疗,并继续服用中药,底气有了,信心更足了,要开始新的努力了。

在中医配合下又做了五次化疗,恢复了一个月后,在协和医院的医疗联合体—隆福医院,由当时肿瘤根治术主管医生助理、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陆君阳给我进行了还纳手术。手术不到1个半小时,很顺利。在头次手术后,大夫都在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催大家赶紧下地,说总不下床容易造成肠粘连。当然,这对于一个身插三个引流管,起床都要靠护工帮助的术后病人来说,肯定要受些苦痛。这在刚手术完时,下地走动的好处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不知到底有啥用。好在常是“乖孩子”, 医生说什么就照办。等到回纳术前系列检查,才被医生告知,如果上次术后不及时运活动,不仅有可能造成下肢血管栓塞,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肠粘连,就有可能失去回纳机会,有的人因此把临时造口变成了永久造口。在中医的帮助下,即便术后经历了五次化疗,身体状况也符合手术条件。没有三高,对肿瘤患者来说,是多么好的手术基础条件。

这家新晋的三甲医院过去也没听说过。医联体这个创新医疗改革真好。不然协和的床位这么少,要等回纳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会有床位。而且协和外科副主任医师的手术机会大大增加,隆福医院年轻医师的复杂手术参与机会也猛增。在隆福医院外科病房,患者基本都是协和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来进行手术。而且隆福医院有深厚的中医背景,很多患者术后还能享受到中医的康复治疗。我回纳术后就服用了有消炎解毒收敛止血功效的裸花紫珠颗粒。伤口愈合很顺利,拆线时没有任何化脓发炎等其他同类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的情况。所以要大赞一下医联体这个在不断发展的新事物。隆福医院因为是有中医特色的新三甲医院,对一些手术前患者给与耳豆助眠食疗,给另一些痔疮患者给与中药盆浴治疗。

在隆福医院,病房主管大夫是李鑫新,他协助陆大夫给我做回纳手术。他非常认真负责,耐心回答我一个又一个问题。手术后教我如何绑腹带,还给我拔除了8个多月的输液用PICC管。按照惯例,哪个医院安装的,哪个医院负责拔除。他和其他隆福医院年轻大夫一样,受益于医联体,手术量的大大增加,让他们这些年轻大夫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肿瘤根治术后,觉得身上没有小包包的感觉真好。在隆福医院,当回纳术后去掉戴了半年的造口袋和9个月的化疗注射用PICC管后,感觉没有体内体外悬挂物的人生真是美妙, 觉得从此获得了新生。

九.控便:后半场的“前锋”—中医出征啦!控便和继续调整体内环境,治理多处结节囊肿、协调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成为主要内容。我理解,这就像一间屋子里有了害虫。消灭害虫后,还得清扫房间,改变害虫可以生长的环境。所以后半场也很重要,事关患者的长治久安。

直肠肿瘤患者关心的不仅仅是保肛保器官,更重要还有保持肛门的功能,恢复控便。由于术前一直进行火针治疗,所以体会到的好处比术后再针灸的患者多多了。首先,术前买的纸尿裤出院后一次没有用过。过去总听人说,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回纳术后要受多少罪,要受多少苦。结果一切还好。虽然回纳术后的第一个月后半期每天大便次数也是15次左右,但没出一个月就敢去离家来回30多分钟的购物广场了。术后一个月开始火针治疗并服药后,治疗不到一月大便就控制到四五次。而且可以来回三、四个小时逛大商场。

从秋天的红叶到春天的樱花,从带着造口袋到一身轻,每次来回三四个小时的公园行让我在工作38年后,第一次真正体验到北京最美的秋天和北京春天最美的样子,去公园的次数多过前10年在京去公园次数之和。在治疗取得一个个阶段性胜利后,更感觉到北京的大美和生活的美好。术后一年的检查结果都达标合意。治疗还在继续。因为还有术前就发现的肺结节、一堆胃息肉以及几个月前发现的形状可疑的甲状腺结节,以及防止肠息肉的治疗。即便如此,内心仍然充满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不放过争取到的小确幸,乐观前行,朝着不断康复的方向。

看看黄主任快手视频里介绍的控便成功案例,那位女士治疗前真是“苦大仇深”,每天大便15到30次, 术后好几个月都没法出门,每晚靠在厕所墙壁睡觉,感觉厕所要比儿子亲。幸好黄家军用针灸和汤药让她免受了很多痛苦,成功控便。估计回纳手术后无法控便的患者还不少。据说,甚至还有患者要求重新做造口,因为无法控便实在是个无法忍受的事情。

黄主任已经把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控便作为科室一个重大研究方向,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让这项研究走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列。这个全球首创的让针灸参与的肿瘤治疗科室用火针围刺八髎等穴位深度参与化疗,使疗效事半功倍,让肿瘤缩小降级期,以保证保肛手术顺利进行。每一个被其他医院拒绝的案例取得有效成果,就为黄家军在低位保肛控便治疗领域添加一份底气和自信。懂针灸的都清楚,八髎的八个穴位就是腰下八个微小的孔,使用火针必须稳准快,姜大夫的针法让很多来实习的外地大夫自叹不如。看一个中医科室是否有活力,第一看外地患者是否和本地患者一样多,第二就要看来交流学习的大夫多不多。在针肿,同期来学习交流的大夫来自湖北、新疆、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其中还有一些中医院的科室主任,好几个大夫都是学习交流3-6个月。和一些外地大夫交谈过,他们都想从黄主任和黄家军那里学些独特而有用的的本领,回去更好地为本地肿瘤患者和相关科室患者服务。

黄主任每周在北中医三院两个出诊上午的号在京医通上是要靠抢的,一般50个号,不到1分钟就变零了。每次他出诊,诊室门口周围里挤满了拿着拉杆箱来求医的外地患者。有看抖音快手视频的,更有口口相传的患者介绍。

(四)

作为一个术后患者,为了今后的健康安好,调整自以为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重要的事。自己患病前,对于严格管住嘴、迈开腿,不吃鱼不吃肉的人是十分尊敬的,因为觉得自己顶多十天半个月可以做到,再往长了,肯定要当逃兵。

     从确诊的2019年12月20日开始,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女儿、江苏南通中医院院长、肿瘤、风湿病治疗专家朱婉华,就嘱咐我停止大鱼大肉。从此,我就开始了至今的基本全素生活。

图片

图为江苏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院长朱婉华在研读中医典籍。(资料照片)

而2020年2月第一次到黄金昶主任那里看病,医嘱就写着忌口凉甜(红薯、蜂蜜、水果、酸奶等),虽然没写不鱼不肉,但其实在他的科室里对绝大部分患者基本上就是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他但凡号脉摸出患者吃了油腻的东西,必是严厉追问。一般的过程是患者随即小声狡辩或抵赖,黄主任从眼镜上方看着患者问“真没吃?”然后患者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用越来越小的声音为自己辩护,“没吃多少”。

黄主任及黄家军对绝大部分患者的禁食条例的“洗脑”工程显然是成功的,以至于看到熟悉的患者在朋友圈晒大鱼大肉,就会警告,声称要到黄主任那里打小报告。而看到如果有大夫过年过节晒的家宴里有大鱼大肉,患者们就会留言:不厚道,太不厚道啦!而且患者如我,每当要吃点哪怕是一只鸡爪或一片鱼,还要给自己找十足充分的理由,比如随访检查抽了四管血等等。你可以到每天的门诊看看,这些长期吃素食的人目光多像温顺的牛、羊和兔子,云淡风轻、慈祥而和蔼。

所以从2019年12月20日确诊以来,我不仅不吃红肉,鸡肉鸡汤也很少吃了。只是治疗得太辛苦或是一下子抽了几管血做检查,就“偷偷”地吃个鸡爪或买鲈鱼切成八份,一次吃一块,一周不超过一次。最好笑的是一次在化疗中,想给自己补一补,买了几只酱鸭翅。正提着鸭翅,接到了朱婉华院长打来的问安电话。她不断提醒我千万别嘴馋,另外牛奶也不要喝,不吃不该吃的东西。说有个医学专家,肿瘤治疗本来很有效,但在多次山珍海味前未能抵制住诱惑,结果前功尽弃。她的电话让我感到羞愧万分。虽然鸭翅没当场扔掉,但是却是放到了冷冻柜,一周吃一只。

黄主任对患者的不断提醒和恨铁不成钢的“训斥”也使绝大部分患者对吃这些不提倡吃的东东有“负罪感”。况且,不论是黄主任还是姜大夫,对脉象都摸得很准,不管是多吃了甜、咸、冷、腻都能摸出来,堪当精密的探测器。由于每周扎针两次,偶尔“偷吃“一二片鱼,或是吃了涉嫌甜的东西,姜大夫都能在一二天后的例行针灸前号脉中,准确地“探“出来。平常每隔21天去黄主任那里改方开药。

从2020年2月开始,可以说是没有吃一个水果。后来连生西红柿都戒了。好友从外地快递给我一箱生吃非常好吃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原以为开水烫三次,吃点西红柿没事,做西红柿鸡蛋太可惜了。结果有一次在化疗后第四天就忍不住吃了两个生西红柿。结果黄主任号脉给摸出来,还说要训我的主管大夫,怎么能放任患者在化疗期间吃生东西,结果都堵在那里,造成脾胃不运化

其实,每次从黄主任那里回来,就是开始反思的过程。他说我吃甜了的,就会想到底吃了什么看起来不甜,含糖量又比较高的食品。在甜食方面,我已经放弃了曾十分喜欢的糖炒栗子、山楂卷,就是化疗时多喝了点肠营养粉;说我吃太咸了,我就放弃了爱吃的酱豆腐、榨菜和北京辣丝;说我吃油腻了,一想也没吃肉呀,原来是早餐和晚餐的芝麻酱吃太多了。而且觉得啥好吃的也不让吃,干脆吃点干果,结果一天连吃个核桃、一大把炒花生显然是超标了,当然也被黄主任“抓了现行”。看中医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和不断修行的过程。然后就想知道,除了白菜豆腐、土豆、胡萝卜、豆腐食品和每天两个鸡蛋,到底还能吃些啥?说来也奇怪。没有大鱼大肉,好像也没营养缺乏,一年半不吃水果,手指上也没长倒刺。除了有时有点馋之外,一切都还好。就是看到同事提着在食堂买几个酱肘子,心里惦记了好一阵子。

所以能吃什么是我们在北中医三院候诊时,患者们时常热烈探讨的问题。由于黄主任的不断强调,至少是大部分同时经常做针灸的各类患者都比较自觉地执行这些近乎是苛刻的要求,因为这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有关健康相关的认识常常可能是片面的。

这次患病才明白,自认为超级中医迷,看过点中医普及书籍的我,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十分片面和浅显。比如大部分人会觉得每天一个红薯有利于“排毒”,健康无比,殊不知对于像我这样脾胃虚弱的人,天天吃会积累很多湿气,然后往往演变成瘀堵。其他甜食也是如此。好多过去认为都是对自己好的食物,比如三蒸三晾的用来补血红枣、蜂蜜、话梅糖和“生加甜“的各种水果,这些日常食物原来都是体内产生湿毒的帮凶,而过去每种都是认为对自己好的东西。这不仅是甲之美食,乙之砒霜。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看起来近乎完美的“健康食品”在我肠胃虚弱,工作无比紧张,会时不常造成脾暂停运化,而停留在我的薄弱环节,成为湿和毒。

通常一个人病了才去了解这种病,等遇到肿瘤才知一二,那付出的不仅是一、二次手术和七八次化疗的代价。这种对患者心理打击通常是痛彻心扉而难以磨灭的。

不敢说绝对百分之百执行了黄主任的禁食清单,起码比绝大部分患者执行得好些。只是在偶尔清蒸一小片河鱼(一条鱼分八段),吃一只鸡爪。手术后前期喝了鸡汤,用家人送的牛肉几小块炖了土豆胡萝卜(不吃肉)。后来自己没买任何红肉。

一年来经历了不少的考验,比如朋友请客吃日料,看着大家吃以往最爱吃的生鱼片,而默默地吃碗清汤面;比如家人在天津给父亲过90大寿(回纳术后第四个月乘私家车去的),面对大大的皇后蟹、刚出锅的大虾以及美味的河豚鱼,都一一谢绝,只吃点白菜豆腐和面食。还有朋友来看我时,会选择海底捞,他们吃他们的肉肉,我吃我的青菜。各取所需,互相理解。

我本以为,不吃水果不吃肉会造成维生素缺乏,蛋白质不足。结果术后一年的血检项目中,可以显示营养程度的肌酐是达标的。再说,每天煮的药里有三个蜈蚣、15只蝎子,谁能说蛋白质不够呢?

谈到营养品,黄主任一般是不提倡的。所以平常服用较多的是西洋参。早上做豆粥时放几片。高丽参力道很大,就我的体质来说,偶尔喝一小包口服液没问题,连着两天喝,就有可能嘴里起血泡。还买了些东北林下参,冬天偶尔炖一小只。其他产品,比如灵芝孢子粉什么的,朋友送就服用,不专门去买。

其实,吃什么只是物质层面的事情。保证顺利康复和今后的健康,晚上的睡眠与之一样重要,更重要的是保持情绪的平稳愉悦。我想,每一个刚得知自己确诊癌症的人都无一例外会有从恐惧、绝望到放下、接受、然后学着面对这些心理过程。那么,谁可以当心灵摆渡人, 谁的话可以安慰你焦虑无着的心呢?大夫的话对于那些像漂在大水里的患者,常常可以像扔来一个救生圈。曾经历过癌症和化疗的家人和朋友,也是鼓励你一步又一步熬过手术和化疗的艰难每一步的人。虽然不能指望感同身受,但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说的话比泛泛的鼓励要有用的多。

如果有“红尘相伴、法喜永存”的朋友,可以随时轻松聊天,那就更好了。漫步公园,听听音乐,会让你心情放松,沉浸在大自然或其他美好事物里。当然,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按照正确轨道上的努力依然是是重中之重。

(五)

患病后,维度高的朋友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你是怎么发现的?”。黄主任告诉我,像我们这样肠道发生问题的人通常都是胆小的人,而肝有问题的人则是脾气大的人。因工作需要小心谨慎,不能出差错。2019年是我工作非常繁忙的一年,工作压力很大,周末上一个班常是10小时连续工作,午饭都吃不下,晚上下班觉得气虚,很累。又逢脚踝扭伤,虽很快用艾灸复原,但也有至少三个月没锻炼。五月份出差很辛苦,回来后一个多月工作需要加班熬夜,所以大概7、8月份就开始大便带血。因为从未便秘,也没有腹痛,所以想当然就觉得可能是痔疮。因为在国外工作“缺医少药”,只是去中药店买了马应龙。用了几盒还是不太见效。所以就想回京休假时候做个肠镜查查。因为回京休假要“排队“,没明确病情就不好要求提前休假。按部就班在2019年11月回京休假。找朋友安排了无痛肠胃镜。结果还真查出了问题。隐隐有不好的感觉是因为父亲在76岁时曾患II期直肠癌,北医三院做的手术。术后三期化疗,吃了一年多中药。现在马上90大寿了还能自己骑带斗的三轮自行车去附近超市采购,提10斤的大米不在话下。过去以为70多岁生的病都是自身的原因,对后代没影响。殊不知,一级亲属患肿瘤,是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当然这是内因。一个鸡蛋,在寒冷的天气里也是孵不出小鸡的。除了工作紧张,有焦虑情绪,总觉得太累外,当时的锻炼也不够。患病之前大半年还真吃过不止一两次羊肉、蛤蜊、大虾以及传说中的著名红肠。这些食品的作用应该就像在燃烧的房子上加了一大捆柴。

我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缺乏的不仅是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理财,更缺乏的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比如无家族史的人,45岁后最好要做一次肠胃镜,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至少10年。有句话说得好,50岁后没有肠胃镜的检查就是耍流氓。虽有点过,可事实如此。如果你觉得没事做这些麻烦,那你做过大便潜血检查吗?做过CEA、CA199血检了吗?认真做普通体检中的肛门检查了吗?有调查显示,在每年100万个新的大肠癌患者中,70%是直肠癌。而在直肠癌中,又有大概60%-70%是低位直肠癌。

有同事父亲得了II期直肠癌后,马上让30岁左右女儿去做肠镜检查,结果每年都查出有息肉,然后切除。看到家族史这几个字,不得不慎重。

大家口口相传的肿瘤治疗方法一般是手术、化疗、放疗、然后有些会找中医吃一阵子药。其实中医在肿瘤治疗中一直都应是球赛中的上场队员。当然,患者能遇到哪个大夫,肯定不是偶然的。做出何种选择,要看维度的高低。

不管在北中医三院的针灸微创肿瘤科,还是平时和好友交谈,都能碰到,家族里一级亲属患肿瘤,其他成员也中枪的。有同事母亲快90岁患肺癌,结果60多岁女儿不久后也发现有肺癌,而且两年后就复发,靶向治疗和化疗都作用不大。另有50多岁的姐姐患乳腺癌,40多岁妹妹随后也发现同类问题。所以基因这种内在的遗传力量有事会很强大。遇到合适的外因更会起到巨大的化学反应。还有两个舅舅和母亲都是肠癌,自己和姐姐也发现肠肿瘤的。横向和纵向的一级亲属们都要注意呢。而且家族第一个发现肿瘤的年龄真是没上限,真让人大跌眼镜。过去总以为五十岁以前父母得的病才会对子女有影响呢。

当然,这些只是内因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对自身的运化系统到底有没有问题,有多少问题并不了解。所以只是人云亦云地吃认为对自己好的“健康食品”—比如,每天一个蒸红薯、每天几个三蒸三晾的大枣,一天一勺蜂蜜。还比如,认为食堂伙食不足以抵挡强工作的压力,自己买些牛羊肉、鱼虾和蛤蜊来犒劳自己。其实对于我这种脾胃运化很差(后来胃镜很多小息肉)而不自知的人来说,这些日复一日的浓甜食和每周的“伙食改善”,都转化成为体内湿毒的有力帮手,再加上工作强度大,压力大,造成了脾胃肺等功能的弱运化,所以等于自己害自己。

就周围的几个病例看,不少第二代的发病时间普遍比第一代早十几二十年。难怪黄主任建议大家的伙食标准最好与改革开放初期持平,不要像现在这样想吃鱼吃鱼,想吃肉就吃肉,无节制吃甜食,喝甜饮料。

在协和医院住院治疗时,基本外科三病房里结肠肿瘤患者明显比直肠肿瘤患者多,想必是很多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还没有具备保肛条件,而在门诊外候诊时,大部分遇到的是低位直肠肿瘤患者。一问,常常是距离肛门只有1、2厘米。如果说,直肠肿瘤患者因为大便带血而去医院检查确诊,结肠肿瘤患者很多是因为几个月内暴瘦20-30斤,血色素很低,有时会晕倒,上下检查一遍才会发现结肠出了问题。在协和病房里,每当遇到结肠肿瘤患者,我都会衷心地向他们道喜,因为他们不必像直肠肿瘤患者那样做临时造口,不必挂至少半年的小粪袋,不必再全麻一次做回纳手术把肠子接回来。在病房,看到不止一个年轻或中年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失去保肛机会,只能做永久造口,背一辈子小粪袋。当然,在生命健康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河南特大洪涝灾害,300多鲜活生命的流逝提醒对整个社会的灾难教育。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的国家,肺癌、结直肠癌和胃乳腺癌为新发病最多的癌症。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得到的肿瘤防治知识少之又少。除非你已成为患者,那么你一浏览今日头条相关资讯,会自动弹出来很多有类似内容的文章。

比如体检,这几年才有单位把50岁后员工的X光胸片检查改为胸部CT平扫,使一些肺结节患者显现出来。而单位的体检从来不会包括胃肠镜。美国的标准是建议45岁以上人群都要做肠胃镜检查,我国是50岁。但知道的人恐怕不少,即便知道了,很多人也嫌麻烦,不去做。其实1000多元的检查就有可能挡住很多未来的恶性发展。比如我的肿瘤切除机器人手术,公费50000万左右,我自己付费49,000多元,加上回纳手术公费2万多,自费6000多。去年一年光手术费就10多万元,加上每次住院化疗的一万多元,或日间化疗的9000多元,八次化疗费也得小10万元。还不包括每月近5000元的中药费。比起治疗费,和患者以后受的罪,检查费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工作38年,前37年,除了住院生孩子,真没怎么报销过。从未做过CT、核磁,当然也没做过肠镜。当然,谢绝放疗也给单位省了大几万元。这些还不包括不便宜的艾条费和6个月的进口造口袋级配套用品。单位出大头,个人在治疗和配套方面花钱也如流水,还不包括受的那些罪,和经常受到的惊吓。谁来做肿瘤防治的科普知识呢,老百姓从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知识呢,是个大问题。

一般人只是得了一种病才去了解相关知识。如果是热心人,还会向身边家人和朋友传播防治知识。如果身边没有这种人,普通人谁还会有事没事在今日头条里看人家肿瘤患者的故事。

患者教育很重要。经常在相关微信群听黄主任在网上关于肿瘤防治方面的访谈,其中不仅包括他对肿瘤治疗的思考和总结,还有很多一般患者没注意到的生活细节。患者听了以后很有实际的收获。比如几个月前听黄主任一个访谈节目,同样内容认真听了三次,最后又发现自己在日常饮食方面的漏洞—爱吃北京辣丝和腐乳等咸菜,在化疗没有食欲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在三甲医院看西医,医生给人的更多的感觉是权威和高水平;而中医大夫给人的感觉不仅是给患者信心、更多是亲人般的温暖和热情,而且不论男女老少,是否是熟人朋友。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很多患者因为显著的疗效对医生的衷心感激。因为每周至少到北中医三院治疗两次,看到黄主任、姜大夫、张大夫感到很亲切。平时有疑问和问题,都能及时用微信沟通,向他们寻求解决方案,很贴心。给了患者治疗病痛的极大信心和勇气。比如在协和医院做肿瘤根治术期间,拔掉导尿管后,快一天尿不出来,于是用微信向中医大夫求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点按穴位后,终于在医生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小便。不然听说还得回插导尿管,留管几天。

本平台内容仅作分享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