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安全,抓紧复习,这个内容常考常新!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3-05-24 发布于浙江
招兼职编辑啦~ 

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大学生,如果您拥有扎实的地理素养和良好的文字功底、责任心强,欢迎成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哟~羊羊地理期待您的加入!

请将简历及相关作品发送至邮箱: 

yangyangdili@126.com

作者 秋雨 | 排版 杳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对于国家稳定、工业材料供应、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所以,这个内容在考试中自然也备受重视。

到底什么是粮食安全?它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如何保障?在考题中如何呈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01 

  什么是粮食安全?


狭义的粮食,主要指谷类,如谷子(小米)、水稻(大米)、小麦(面粉)、高粱等;广义的粮食包括人们日常食用的食品。

粮食安全(又称食物安全),是保证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买得到、买得起生存和健康所需足够食品

“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买得起”,说明市场上粮食供应充足,不会出现供应短缺产生的粮价疯涨。

“健康、足够”,要求粮食在种植、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有害物质。

粮食安全和耕地状况紧密相连,我国耕地的基本情况如何呢?


 02 

我国的耕地现状

  •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图源网络

  • 耕地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虽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夏季风强弱不定,旱涝频发,对粮食生产不利。


图源网络

西北非季风区耕地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

  • 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图源网络

我国高等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而低等级耕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7.9%,中等级耕地占的比重最大,所以整体质量不高。

  •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后备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和两方面有关,一是自然环境条件,如相对平坦的地形,较为适合的气候等,这样可以降低改造成本和难度;二是经济技术因素,只有现阶段科技经济水平能改良的土地才能称为后备耕地。

我国人口多,对耕地需求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不足,分布零散,质量较低,开发难度大

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中西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区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易引起生态问题,如次生盐渍化、石漠化等。

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内容略显零散,我们可以利用“生产总量=生产面积×单位面积产量”这个公式来组织整体的分析思路:

生产面积:人均不足,分布不均,后备有限;
单产:优质耕地占比少。

综上,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定风险,如何找到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数量质量两个角度入手。


 03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思路

  • 从粮食数量方面来看

基本思路为:提高国内产量,多元化拓宽进口渠道

  • 保持耕地面积

只有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总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若某国家或地区耕地面积低于此值,容易面临粮食短缺的风险。


  •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提高粮食单产

①培育高产品种;
②提高复种指数,实行间作、套种;
③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现代生产;
④使用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
⑤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防治旱涝灾害。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植株间隔的地方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而且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提高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上种植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 粮食的跨区域调配

类似于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从资源丰富区向资源紧缺区跨区调配。

例如:建国后,一直到1978年,中国国内的粮食调配都是从南方向北方流动。从1978年开始,南方逐步转变为粮食调入区。到1990年时,基本进入北粮南运时代。

  • 建立粮食储备库

以备救荒救灾、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

  •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拓宽进口渠道。

  • 从质量方面思考

  • 防治耕地污染

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

②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在耕地中的残留。

  • 加强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

可通过修建梯田、构建水土保持植被体系等措施来缓解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

甘肃东部,

“山顶乔灌戴帽,山湾梯田缠腰”的生态梯田模式,

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来提高农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我们侧重讨论陆地上的“粮食生产”。如果看广义的粮食安全,海洋这个“蓝色粮仓”也不能忽略。

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大力发展“海洋牧场”,也可为食物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点击链接,详细了解海洋牧场👉这里的粮食可真“鲜”!海洋牧场,把大海变粮仓~

图源网络

小编已把这部分内容,都整理在下面的知识结构图中。我们在关注内容的同时,要更关注整体的分析思路哦~

制图 羊羊


 04 

常见的考试切入点

  •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非农化,指的是把耕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

【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种植、林业和果蔬种植、水产和禽畜养殖等。


非粮化,是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如种树、挖塘、建养殖设施、撂荒闲置等。目前出现耕地非粮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点:

改种经济作物
相对粮食,经济作物价值更高。部分农民会把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既节省了劳力、还提高了收入。

耕地被流转后却变为他用
在发展乡村经济时,有的区域因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等原因,会出现占用耕地的情况。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撂荒
如我国西部丘陵山区,山高坡陡、耕地细碎,很难机械化作业,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受制约,所以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部分农民外出打工,耕地被撂荒。
非粮化的总结


非粮化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22年湖南卷的综合题中就考察了这个问题。

点击可看大图


  • 藏粮于地 vs 藏粮于技 vs 藏粮于民 vs 藏粮于仓

藏粮于地
“藏于地”,不是说要把粮食埋藏在土地里,真实的含义是要让土地拥有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

土地总量不能减少(即上述18亿亩耕地红线)
②单位面积的产量要提高,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③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耕地休养生息

藏粮于技
“技”,指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品质和单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

藏粮于民
“民”指的是农民,保证农业生产者数量、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

藏粮于仓
通过有效保存,避免因气候变化或其他原因带来的粮食损失。


 05 

试题展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