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中的“坑”知多少?

 珠海老杨品谈 2023-05-27 发布于广东

音频内容更全!

1

老人胸椎骨折住院,手术固定后,要戴胸部支具保护支撑。这种辅助用品医院不提供,要自行购买,主治医给了我一个订制商的电话。

我打了,没人接,感觉不太像一个正儿八经的生意人;用手机号机搜微信号也没有。后来又打了两次电话才接。我问了价钱,比较贵,因为现在在中国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太透明了。

我为什么说贵呢?不是正常的一倍、两倍,是十倍。

这里的原由谁都懂,一个主治医生,还有一个康复医生在其中都是要分帐的,两个人还是演了个双簧,才向我推荐的。

这种事在中国很正常,俗话叫干啥吃啥。

医院不把这些辅助用具纳入进来,考虑是多方面的,但从客观上给医生留了利益空间。

那么,你要不要买医生介绍的产品呢?不买你会担心以后医生的态度对治疗不利,买吧,确实挨宰,又助长了行业不良风气。

这就是个坑,你跳不跳?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坑很多。

比如,20多年前,我当老师那阵子。

学校要求学生的作业本统一,不能五花八门。学校的这种要求是被上级主管部门逼的,因为上级检查工作的时候学生作业本的外观统一占了5%的分数。

那就学校统一采购吧?

不行,全校的量太大,涉及到运费的搬运的问题,又不能加价,亏本买卖,干了得不偿失,本来办公经费就寥寥无几。

于是,让班主任自行解决。

最开始班主任让学生自己买,可也总是买不统一。最后,班主任们决定,班级统一买。可是,这样到批发市场买来的也是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存在着20%左右的价差。

那你说,老师卖给学生多少钱?

结果,班主任们在一些帮忙家长的撺掇下,统一口径,以零售价出售。家长理解老师,让老师挣点辛苦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00块钱还是大钱,一个班50个学生,一学期下来怎么也赚个百八十块的。学校为了统一,也就不管了,把这个利益空间留给了班主任。

那个年代正是东北的下岗潮,一家上下三代下岗,没收入,而我们学校又恰恰在这样的生源区。结果家长就不干了,我自己去小商品批发市场买10个本子就是批发价,干嘛这钱让老师赚呢?

因为我实在没钱,不是不给你赚。

同样的问题来了,钱让不上老师赚?这也包括现在老师介绍、暗示的补课。

不让,老师会不会对孩子有想法?这个坑跳不跳?

先说实现解决方案,凡是这类的坑都要跳。

不能说这个钱不让老师医生赚,就没好果子吃,但这个概率一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小。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你自己会因为没有让他们赚钱犯疑,并产生不安心理,担心吊胆。这种怀疑的心态一旦产生,直接的冲突往往在所难免。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作法是不对的,这就是向现实低头。

我们虽然要低头,但必须清醒地知道,这样不对。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也是人生的残酷,明知道不对还要做。

2

一说到这类事儿、这类坑往往都是很无奈的,我们就会想到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甚至是良心。

良心就不要说了,良心不吐出来当不了人。

那我们就讲讲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个新词,西方叫职业精神。中国是一个道德国家,而职业道德被包在了个人道德里边。

你比如说,儒家讲的忠、孝、仁、义、礼、智、勇、信,这里能做到仁与信两条,干什么职业就都行了,不用再提职业道德了。而全做到,那就是完人、圣人了。

所以,中国古代不怎么讲职业道德,只讲忠诚。至于师德、师道尊严属于忠孝系列,为的了防止教出来的人造反。

建国之后,我们开始提职业道德,主要是学习了西方的职业精神。

即:尊重规则,有意识地将自我让位于职业需要,也就是工作的去人格化。

干这一行的你不是你,而是行业的一部分。这大概也就是这些年中国人讲的工匠精神。

所以,西方的职业精神和我们今天理解的职业道德完全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今天谈的职业道德所强调的职业荣誉感和奉献精神,甚至是牺牲精神。

也就是西方人要在工作中放弃的自我意识。

因为这份工作我有荣誉感,或者说是因为有荣誉感我才从事这份工作,那你尊重的是这份工作本身吗?

好像不是。我们抛开职业收入,一般人在选择职业时,看中的还都是职业荣誉感,而不是职业本身。

而职业荣誉感是社会赋予的,可以今天说高就高,明天说低就低。而职业精神是没有职业荣辱之分的,我爱的是职业本身。

可以说,中国古代对术士、匠人、商人这类的人一直歧视,甚至是后代都不能考科举,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职业道德、职业荣誉感,满满地都是屈辱感。

建国后以职业荣誉感为基础的职业道德建设,其实也是对这些行业从业者的认可。但因为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现实的原因就是分出了城里人和农村人、干部和群众)职业平等并没有做到,并没有被社会认可。

没有社会地位的平等,基于职业荣誉感的职业道德也只不过是一张纸儿,更多从业者尊重的只是荣誉或者是收入,而并不是职业本身。

我们在给予一些职业很高荣誉感的同时,比如教师、医生(这两样中国人骂得最狠的行业),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是职业之外的要求。

这也就意识着,他们所以付出的牺牲就更大。我付出的又多,又得不到更多的尊重和回报,还总叫我自我牺牲。这就造成了,这些从业者除了喜欢收入之后,对这个行业一点都不爱。

很多人说他爱,因为收入和福利,甚至是在歧视链中的地位相对比较高。

那么,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有所谓的职业道德吗?

因为谁都不爱职业,只爱钱,所以一切都和钱有关了。这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遇到不同的坑,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可以说是步步是坑,你不跳吧,不行。

而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把职业荣誉感定位错了,比如艺人、科学家。

我们对他们赋予了很高的荣誉,德艺双馨艺术家、著名科学家,但一落到现实中就都摔得拍拍响。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大家可以自己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