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王子瑜《月》指导老师:王瑛

 中外作家网654 2023-05-28 发布于上海

   

泰前中学初一 王子瑜

最开始的宇宙没人知道是什么样的,可能是一片漆黑,可能连漆黑都没有。后来,宇宙打破了禁锢一切的枷锁,开始缓慢地运动。粒子不断对撞,物质逐渐生成,一颗颗恒星点亮了宇宙,远古的行星在光下移动,渐有如今的雏形。再后来,一位照耀生命万载、被人们托无数泪与叹之情的老朋友诞生了,它叫----
地球与亮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月亮在远古的黑夜长扬。在如今的晚间荡漾,照耀万古,始终如一。在没有生命的太古时期,引力使地球与它相望;单细胞生物繁生的远时期,微生物在它的注视下生长;当恐龙统治大地、用愚笨浑浊的目光仰望夜空时,印下一幕神彩的激昂;直至今朝,人们在晚上拉开窗帘,还可以挥一挥手,道一声:“你好,月亮!”
月亮见证生命的成长,同时也为生命们洒下朦胧月光。大文豪东坡居士在《赤壁赋》中道:“月出于东山之上,徊于斗牛之间。”寥寥12字,勾勒出一幅月升之景,印于人的脑海中:东山高耸入云,在黑夜下显现出一个朦胧的剪影,就在一刹那,道道银光穿过山间,如条条溪流在空中流淌。流过绿叶,绿叶便映成银色;流过山峡,山峡便披上银绸。一轮圆月在山顶上探出头来,照亮山间奇景的同时,将一切染成银包。沐浴在月光下,身心得到洗礼,月光化作雨滴,在心海里荡出涟漪。山间溪水潺潺,林中鸟鸣不绝,仿佛在为月出这一盛景伴奏。银光与鸟鸣织在一起,织成一副浑然天成的的水墨画。自古,无数诗人赞于月,下拜于月景,无论圆缺,它无不沁人心脾,人折腰。
万古年间,人们将自己的心寄于明月之上,仿佛想让远在天边的故人抬眼望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异乡望月时吟作此句,在月光下,他的亲人们是否能看见他的形单影只与悲凉的目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饮酒之时邀月之景,浪漫狂放的诗仙在饮酒之时,看见这明月高挂,是否又会在心中重燃那浓浓乡愁?与之相对,李白的狂也不曾弱于愁绪半分,“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李白人生自勉自强的体现,仙人怎么会久久沉于哀愁之中呢?
这万古明月,见证生命的成长,洒下动情之月光,令无数游人然泪下,重燃乡愁,当然值得我们“一尊还酹”。抬眼逸望,这位老朋友似近似远,它埋于我们心中的,是同万古文人一样的思绪与赞叹;它藏于过住的,是在时光长中无影无踪无人知、被人寄于其上的情感。不论它是近是远,它使终是属于地球的月亮。微微一笑、一叹,终只道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