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广英:又是一年九月九

 作家荟 2023-05-28 发布于四川

文/王广英

又是一年九月九,又是一年重阳节。二十多年了,重阳节对于我们家来说,都是远胜过年过节的。不管多忙,兄弟姐妹们都会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因为重阳节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连同母亲的生日——农历九月初七,一块儿在九月初九这天过了。因此二合一的生日,似乎更隆重一些。


第三个年头了,九月初九不再是我们姐妹的团聚日,改在初七了,因为父亲在两年前去世了。但每逢重阳节,每到九月九,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起父亲的生日,想起父亲。


父亲性格倔强,脾气暴躁,印象中我是不怎么跟父亲亲近的。但父亲秉性憨厚,热情爽朗,朴实善良,是个侍弄庄稼的好手。


父亲兄弟六个,排行老二。由于兄弟众多,家境贫寒,爷爷奶奶没能力让孩子们都读书,父亲一天书都没读过,依他的话“大字不识一个”!就会种地,喂牲口。哦,还养了好多鸽子。

我记事起家里就有鸽子,满院子的鸽子,飞起又落下,蔚为壮观。


因为鸽子,父亲结交了邻村好多的“鸽子友”。只要不是农忙时节,每逢我们村农历四九赶集,我们家就热闹起来。


来自四面八方的父亲的“鸽子友”汇集到我们家,自行车墙边一支棱,然后就背着手,仰着头,伸着脖子望向屋顶——那一只只或静立,或飞起,或踱步咕咕叫着的优雅的鸽子,悠闲自得的神情吸引着他们的目光。父亲每每自豪地介绍,眉眼里满是骄傲!


从粮囤舀一瓢玉米,抓一把抛向空中,玉米粒便在院子里撒开了欢儿,活蹦乱跳四处飞溅。一院子的鸡啊,鸭啊,鸽子啊,纷纷扑棱棱赶来觅食。特别是那一屋顶的鸽子呼啦啦像灿烂的云,铺天盖地,原本沉寂的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


父亲和友人指指这只,点点那只。看中哪只,临了再大锅盖一支,玉米一撒,麻绳一拉,活擒意中鸽!一手握鸽身,一手转鸽颈,洁白的羽毛泛着油亮的光,好一只美丽的白鸽!

“喜欢就拿走。”

“嗯嗯,不错!下次我把那只瓦色的给你带来!”

“好啊!”父亲呵呵一笑——鸽子就是他们传递友情的纽带。


“走,咱屋里喝茶去”父亲招待朋友最寻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喝茶。所以每逢我们村赶集,母亲一大早就会烧好两三暖瓶开水,就是为父亲招待他那些鸽子友准备的。


赶集的那天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鸽子就是他快乐的源泉。与鸽友喝喝茶,聊聊天,说说鸽子,看鸽子扑棱棱飞起,听鸽子咕咕地欢唱,父亲沧桑的脸便灿烂成一朵雏菊,幸福感愉悦了双目。

由于鸽子,父亲还做过一件他这辈子一直被父老乡亲喜闻乐道的事。


大约是我读小学五年级的那个冬天。那天是我们村大集,中午放学后我发现家里来了三个陌生男人。一个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一个是四十五六的中年人,另一个背有点儿驼,年纪稍长一些。听说话像是外地人,心事重重的样子。


听娘说这三个人是河南人,来山东贩卖牲口的。那天在集市转悠,被我家一屋顶鸽子吸引了——那个年轻人也非常喜欢鸽子。于是,鸽子引路,就找到我家了。


父亲向来好客,“鸽子友”远道而来,自然热情相待。茶过三巡后,客人“兜了底”:老哥,我们遇到难事了。


原来三人从河南来山东贩牲口,许是年关将至资金周转迟缓,河南方的货款迟迟汇不来,三个人带来的生活费早已花光,现在他们身无分文,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父亲听后,大腿一拍,“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门在外不容易啊,谁还没有个难事?没钱怕啥,住我这儿吧我虽然不富裕,但肯定热汤热饭管饱,不就是添两双筷子么。”


于是我和妹妹挤到爹娘的火炕上睡,三个外乡人住在了我们姐妹俩的闺房。


几天过去,货款一直没到账。年越来越近,他们归乡的心情越来越切,那个年长的驼背偷偷哭了好几回:“这可咋办,难道我们非要客死他乡不成?”


父亲理解他们焦急的心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自己家里也不富裕,哪有钱啊!借,就是借钱也要把他们送回家!


于是父亲就去邻居同善家借了20块钱,让驼背先坐车回家。过了几天,货款还是没到,就卖豆子凑了40块钱给了另外两个外乡人作为回家的盘缠。


外乡人千恩万谢,含着眼泪走的,口口声声“老哥,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难忘!钱我们一定会还的,过了年我们一定还回来!”


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笑话父亲:老二,你真傻!不认不识的,60块啊!这么大一笔钱你都敢借给他们!真够大方的啊!他们还会回来吗?你的钱肯定瞎了!


“那你说咋办?看他们那可怜样儿,我不忍心哪!瞎了我也认了!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


记得几天后我们家收到一封信,是驼背寄来的感谢信,里面还夹着60块钱!字写得歪歪扭扭,很稚嫩的笔触,是驼背的小孙子帮忙写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信里的一句话:您高大的背影一直在我脑海……我当时还笑,父亲长得并不高大啊,哈哈。


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过完年那三个外乡人又来了,这回他们带来了货款,后来听娘说她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用她的围巾包着,满满一包——哦,是的,爹娘的善良赢得了外乡人的信任,他们把所有的货款放心地交由母亲保管。邀请父亲帮他们参谋买驴子,马匹,再送上货车贩卖。作为回报,外乡人把一头小驴子赠予父亲,他们更是成为了朋友,多年来一直书信不断……


看到父亲的小驴子,乡亲们红了眼,都说父亲好福气!


是啊,善良就是福啊!

父亲大大咧咧,就是直来直去粗枝大叶的庄稼汉,从不会说什么煽情的话,更不会温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却深明大义。因为自己目不识丁,所以特别敬重读书人,也想让自己的儿女多读书。

我们姐妹三个,我是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弟弟最小。我从小读书好,父亲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直到现在我依旧记得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英啊,你只管好好念,要是你考上大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父亲的这句话温暖了我整个人生!虽然后来的我未能如愿考上大学 ,但我已知足!


我们姊妹仨中属我的学历最高,高中毕业,我也是当时村里唯一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娃。

我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母亲的温良,父亲的豪爽。


记忆中的父亲忠厚仁义,爱交朋友,也勤劳朴实。平素奔波于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春种夏耘秋收,就是冬天也不得闲。


小时候家里养了牛羊猪,还有鸡鸭鹅,当然,更是少不了那群飞起来如云彩般绚烂的鸽子。


父亲负责喂养老黄牛。冬天砸冰窟窿淘麦糠,用铡刀斩玉米秸、豆秸,再拌上玉米面,就是那时候牛的饲料。夏天还好,牛拉地排车上坡,再把牛拴到水草茂盛的沟渠边,等干完活太阳落山了牛也吃饱了。我们姐妹俩下午放学后一人一包袱青草,从不间断。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年又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


父亲73岁那年,得了脑血栓。虽然治疗还算及时,却仍是留下了不可逆的后遗症:左腿不听使唤,走路需要拄着拐杖。不爱动了,没劲了。吃过饭带着板凳,走走停停,坐在家门口,看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心爱的鸽子飞上飞下,看鸡鸣狗叫嬉戏打闹。


再后来双腿不能走路了,就坐轮椅。这样维持了两年,前年刚过完年不久,82岁的父亲在卧床十几天后,终于永远离开了我们。


从此,九月初九不再是我们姐妹欢聚的日子。

又是一年九月九,父亲的生日,我想起了父亲……



作者简介:王广英,山东省东营市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在不同微信公众平台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