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念海虞不愿归

 dtmz 2023-05-28 发布于河南

【品诗小语】

心念海虞不愿归

——明代沈玄《过海虞》品读

中条山客

江苏常熟古称“琴川”、“海虞”。 沈玄,明代大医师,吴县人。字以潜,一作似潜。宣德初年征为医士,后擢御医。工诗好琴,有《潜斋集》。《过海虞》是他行经常熟时撰写的一首描写常熟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千古佳作。

常熟河流纵横,湿地众多,面积非常大,像一颗颗绿松宝石镶嵌在东吴大地上,尤其是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和尚湖湿地公园更是耀眼的明珠。而沈玄的“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就是这种美景的最佳写照。

【原诗】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品读】

头一句点出了属于吴地的琴川(常熟)是自古就出了名的。第二句点明作者在傍晚落日时分乘船偶然经过常熟,面对常熟的秀丽景色,不由得诗兴大发。接下来的“颔联”选取了“琴川七弦”和常熟城墙跨山而筑,形成虞山“半入城”的特色景观来代表常熟风物,用精辟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作者将这两个特色景观写成对仗工稳的颔联,也就成了描写常熟自然景观的千古佳作。五、六两句概括了常熟的人文景观。作者选取了与“齐女”和“言公”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事物来描写,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齐女”,指春秋末年齐国国君齐景公的爱女,远嫁给吴王阖闾长子波,由于终日思念家乡而忧伤成疾,临终前请求葬于虞山之巅,以远望齐国。病殁后吴王如其愿。齐女墓有两说,一在城内最高处辛峰亭,或者在虞山之巅望海墩。不管何说为准,诗人乘舟从虞山下经过,望见山巅齐女大墓而触发感想是肯定的。在夕阳映照之下,芬女墓掩映在秋天的荒草之中,暗指常熟有悠久的历史。“言公”指言子(公元前506-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经过言子的故里,似乎犹能听到流传久远的弦歌琴声,暗喻常熟是文学渊远之邦。最后两句,描绘了当时正值中秋之夜,随着一轮皓月的冉冉升起,诗人在舟中一边赏月,一边吟哦诗句的美妙意境,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引入到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

而今,我在榴花盛开的五月天,借渔翁一叶竹筏,穿行在芦苇丛中,清风拂过,芦荡烟雨飘渺,远望白鹭蹁跹,鸥鹜翔飞;俯瞰清溪鱼翔浅底,虾蟹时见。常熟,常熟,又是天下粮仓,鱼米之乡,工商业、文化教育也非常发达,颇有一种心心念念不愿归的念想。是生态旅游和人文景致欣赏的一处绝佳地。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陕州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