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症方(20-29)

 它山客石 2023-05-28 发布于浙江

20.人参养荣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变见诸证,弗论其病其脉,但用此汤,诸证悉退。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陈皮  当归  熟地  白芍  桂心  远志  五味子

上十二味,加姜3片,枣2枚,水煎服。

古人治气虚以四君子(方7),治血虚以四物(方13),若病有兼证,则对证加减;若气血俱虚,则以四君子合四物而成八珍汤,再加黄芪、肉桂,成十全大补汤;通常都能收效,但也有无效者。因十全大补汤中,缺行气之品,气虚之甚者,气不能行则补不进;血虚之甚者,本已无血流行,方中川芎却是行血之物,故为不宜。本方虑及于此,故加陈皮以行气,去川芎之行血,再加远志之苦,入心以安神,五味子之酸,入肝以敛魂,使神明安定。心生血,肝藏血,心肝既安,则血流行正常。倍加人参,则气可召至。所以,本方能收完全之效,若气血两虚而变见诸证,弗论其病其脉,但用此汤,诸证悉退。

21.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或健忘怔冲,惊悸盗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及妇女月经不调。

人参  龙眼肉  黄芪  甘草  白术  茯苓  木香  当归  酸枣仁  远志

姜3片,水煎服。

忧思伤脾,久坐亦伤脾。心藏神,脾藏意与智。心属火,脾属土,心脾如母子,子伤则累及母。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难免思虑,思虑者往往伴随久坐少动,因而伤脾。脾伤则智不明,意不定,故而健忘怔冲,惊悸。脾胃太阴经之府,脾伤则阴虚,故有盗汗,寤而不寐之证。脾虚则化生功能弱,因而气血两虚,或有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妇女月经不调等证。

本方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心,母强则子健,参、芪、术、苓、草补脾,远志安神定志,木香少许以畅气醒脾,重点在补脾。

思虑伤脾者,病因在所思虑之事。例如,人生在世,谁不想幸福快乐,然不如意者,十常八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又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等等。解除病因,理当解决所思虑之事,此非汤药之所能,倘若病因不除,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故本方作用有限。直面人生,能则奋力解决问题,不能则随遇而安,方为上方。

22.妙香散

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

山药 70克  人参  黄芪  远志(制)  茯苓  茯神 各35克  桔梗10克   甘草  辰砂(另研)各3.5克   麝香3.5克  木香8

上为末,每服7克,酒下。

心火为君,肝肾之火为相,君火动而相火随。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与志。肾阴虚则不能摄精,肝阳盛则气不固。故心火动,相火随而梦遗失精。人参、黄芪固气,远志、二茯宁神,丹砂镇心安魂,则神宁气固,精自守。桔梗载诸心药久留膈上,甘草调和诸药交和于中。安神固气,则梦少精秘。

俗话说,日思夜梦。因梦遗精,进而惊悸郁结,根本病因在梦,不在肾阴虚,故本方不治肾阴虚,旨在安神固气。心火为君,肝肾之火为相。肾主密藏,肝司疏泄。心火动则相火随。欲望强而不得满足则思,思则心火动,于是梦遗失精,失精则惊悸郁结。若乎老年,肾气已弱,相火已衰,虽有所梦,则无所遗。

病因在君相火旺,心有所思,故汤药虽好,莫若修身养性为佳。

23.震亨清心丸

治中年相火盛,梦遗心悸。

黄柏  冰片(少许)

独泻相火(肾火),朱震亨言,用此方治中年相火盛,梦遗心悸者,屡用屡效。

24.天王补心丹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证。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黄  麦冬  天冬  柏子仁  远志  五味子  丹参  元参  白茯苓  桔梗

上为末,炼蜜丸如椒目大,白汤下。

中医之心,非现代解剖学之心脏,大致相当于心脑系统。心藏神,此神与心之阳气密切相关,或者说,是心之阳气转化而来。阴为阳之根,阳为阴之使,心血不足,则心阴不足以济心阳,阴不足而阳有余,即为心火。主藏者,阴也,阴不足则阳藏不住,心阳有余无所附,则神志不宁,健忘怔冲。阴不足则阴液枯,津液枯则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官,心火盛则口舌生疮。

柯琴认为: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生地黄入肾以滋水,水盛则火息,参、苓之甘以生津益气,五味子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当归之甘以补血,丹参之寒以补心阴,元参之咸以清血中之火,桔梗为舟楫以和诸药,远志以安神。

25. 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60克  甘草37克  知母75克  白茯苓75克  川芎75

上五味,以水1600毫升,煮枣仁得1200毫升,内药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

此治虚劳虚烦而失眠之方也。心生血,肝藏血。心藏神,肝藏魂。气者,劳则张,静则收。气张则血随气行,气收则血随气归。是故,人起则血流向四肢,卧则血归于肝。心血足者,神宁魂守,故卧而能寐。心血不足,则回流入肝之血不足,故神不宁而魂无所附,故卧而不能寐,失眠也。劳,劳心或劳力也。因劳而虚,则伤精血使心血不足;不得意而烦,即烦闷,则伤肝气,肝气郁而不行,则肝之调血功能减弱,也影响心血回流入肝,故虚劳虚烦皆可致失眠。简言之,虚劳失眠者,心血不足也;虚烦失眠者,心事重重不能平静也。

酸枣仁酸平,为生心血之首选。川芎辛散,为行血之品。心血足,则归肝之血亦足。知母滋肾阴,清三焦之火。茯苓利阳水而平阴。甘草甘缓,以保中土。本方意在生血清火,使神宁魂守,则失眠可除。

26. 朱砂安神丸

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寤寐不安。

朱砂(另研)   黄连 各18克  当归7克  生地黄12克  甘草8

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卧时津液下。

上条之虚劳虚烦而失眠者,病因在心血不足,阴虚而阳无所附,故以滋阴补血熄火治之。所谓心生血,乃心脏之泵血功能也;心藏神,乃脑部之指挥、记忆和思维功能也。故中医之心,实含心脏和脑。心神昏乱,即脑功能失常也,病因在心神昏乱,俗称神经病是也,虽惊悸怔忡,寤寐不安,状似失眠,非酸枣仁汤所能治也。

经云: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惊悸怔忡,重则痴妄癫狂。此谓脑功能之重要也。

朱砂色赤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生津,抑阴火之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第一品。黄连苦寒以泻心热。当归甘温以归心血。生地黄滋阴生水以熄火。心血足则肝得血藏而魂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魄自宁。

27.补中益气汤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黄芪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上八味,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建中汤旨在快速建立中土,俾增饮食,生津化气。理中汤旨在补土而制水。薛己制归脾汤,则兼顾滋养心神,调顺诸气,畅和心脾。李杲制本方,侧重点又有不同,故上医不执方而必有方。

凡脾胃虚者,必营卫不足,元气必虚。中焦虚,阳气不能上升,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阳不能升,阴不能降,气之上下交通已乱,阳气下陷阴中而生内热、口渴,营卫不固则表热自汗,不任风寒。热盛阴虚,故脉洪大。上焦气乱,故心烦不安。元气虚,故四肢困倦,懒于言语。肺气绝,故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此阴虚内热,乃中焦之上下交通功能失常,故用补中益气汤,以人参补元气,黄芪补营卫不令自汗伤气,炙甘草温脾胃,白术健脾,当归补血以升阴,陈皮行气使之上下能交通,升麻、柴胡引胃气上升于胸而补肺气。此汤乃治脾阴虚之内热,气郁于中不能上升,故脉洪大,所以用升麻、柴胡以升气。

若肾阴虚内热者,则只宜补肾阴,不宜升气,则不宜此汤。无论阴阳,下焦之虚宜补不宜升。尺脉虚微者,或是肾中水竭,或是命门火衰。先天之气,乃是根本。肾气虚者,再一升提,如树欲坠而拔其根也。

28.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

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白芍  半夏  黄连  泽泻  陈皮

秋令燥,常人当随时令变化而湿去身轻,感觉秋高气爽。脾胃虚弱者,土虚不能制水,虽夏天湿热天气已退,但体内水不受制,泛滥成灾,湿气四溢,滞留于肌肉故体重,滞留于骨节故骨节痛。中气既弱,则消纳转化失宜。生津不足故口干舌燥;消纳弱则饮食无味;转运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土生金,母弱则子不强,阳气弱故洒淅恶寒,怠惰嗜卧,惨惨不乐,面露土色而无光泽。

李杲此方以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泄阳水,二活、防风驱风除湿,解骨节之痛,人参、黄芪、甘草补中气,柴胡升举阳气,陈皮行气,气足上达四布,则洒淅恶寒,怠惰嗜卧,惨惨不乐,面色不和等气不足之证可解,黄连泻中火,白芍酸收以和营,同时节制二活、柴胡之辛散以防其峻历,古人用辛散必配酸收,以防其过也。合之以收燥湿健脾和胃升阳之效。

29. 升阳散火汤

治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及过食冷物,抑遏少阳清气,郁于脾土之中。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各18克  甘草(炙)12克   柴胡12克  防风7克  甘草(生)7

上切碎如麻豆大,混匀,每服20克,水2盏,煎1盏,去滓,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经云:少火生气。少火者,火苗之谓,初生之热也,以现代科学言之,即恰当之温度。天非此火不能生物,扬之则光,遏之则灭。例如,温度合适则鸡蛋孵化出小鸡,而人也可因失温而死亡。时值春季,令行升发,即少火之时,本当万物勃发之际,倘气候异常倒春寒,春天到而寒不去,则少火受遏,万物不生,农民最有体会,遇此必推迟春播。天人一理,人若脾阴血虚,胃阳气弱,必然土虚,脾胃虚弱则气不升,犹如春寒不去,少火不生,故发春困。或过食冷物,抑遏中气于脾土,形同春寒不去。脾主肉,火郁脾土,故肌热。

观李杲此方,当为春困或过食冷物而设。以十味药混匀,每服20克,平均每味2克,用量极少,可知属简单调理,非以治病待之,盖春寒不过是短暂数日,由春至夏,气温渐升,则春困自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