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读红楼》开场白

 伴读红楼 2023-05-28 发布于黑龙江

【开场白】

         据说《红楼梦》被评为不太好懂和不太容易读下去的书。仔细一想,还真是,《红楼梦》家喻户晓,但真正认真读完全本小说的人恐怕并不多。这和社会生活节奏快,碎片化、浅阅读习惯有关,也和小说的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的时代差异有关。

       其实真能读憧,是否读完并不重要,哪怕只读懂前五回,收益也胜过读别的一部长篇;反过来,真能读完,你会发现,《红楼梦》一直都怕你不懂,甚至在开篇别开生面地来了个主题先行。读下去,何愁不懂。懂了你就会爱不释手。对《红楼梦》的懂,是无止境的,例如在开头,读了《石头记》的起源,看到顽石游历凡尘,经历兴衰荣辱,品尝世态炎凉的故事,会看到人生如梦,色即是空的主题。但是当你读完全书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红楼梦》不是对男女真爱的否定,而是对爱的执着追求。宝玉出家不是基于对爱欲的解脱,而是由于所爱被毁而愤然出走,是怀爱不欲的痛苦促成的毅然之举。

       读《红楼梦》,只有仔细地、反复地品,才能尝到一些其中味。这伴读,恐怕连品读也算不上。只不过因为比你早点先多看了几遍全书,在细察各部的时候,能多衡量各部的关联,统观全局,《红楼梦》的其中味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有人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自然也不必急于一时读完。

       《红楼梦》是小说,总有人想找到人物的生活原型或者影射对象。总有些人兴味盎然地考索《红楼梦》这里的影射、那里的玄机,甚至用上五行八卦的索解方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联想力。于是就有了多种猜想,还能在书中找到证据,自圆其说。《红楼梦》成了一本密电码,成了某些观点的论据库。

       还有些人热衷于所谓品评。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宝玉,谁更有持家管理的能力,谁因为孤傲没有人缘,谁因为冷漠不够可爱。小说家致力于使艺术高于生活,他们却使足劲来把艺术还原为生活。把《红楼梦》读成办公室爱情故事。

       假如在读《红楼梦》之前,知道了那些研究成果,谁还会願意读?有些专家直截了当地告戒读者,千万别读后四十回,当我真正读完,再看她们对后四十回的批判,才发现上当。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颠峰。艺术是供人欣赏的。咱们普通读者,不搞什么研究,也不管它到底是谁写的,谁续的;更不管作者的家史,祖宗八代;就象游客来到西湖,尽管不知道苏堤和雷峰塔的历史,也照样可以欣赏当下的西湖美景,静静地享受一下一样。 这就是《伴读红楼》的初衷。

       我们只把《红楼梦》当成小说来读,不去猜测所谓作者原意。既不追求加入红学大军,也不去满足八卦欲。希望和您一道,理解《红楼梦》的结构方式,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关系和人物情感。单纯欣赏,其艺术魅力也是享受不尽的。至于《红楼梦》写的什么,咱们就见仁见智,不设定目的地,只管欣赏沿途的风光,享受阅读的快乐。说不定不等读完,你就会喜欢上《红楼梦》,想读第二遍、第三遍的。这正是《伴读红楼》的追求。

        为了避开那些诸如脂砚斋、畸笏叟,八十回后真故事,曹雪芹的原意等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问题。咱们选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来读,不被各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左右,不把作者当作某一观点的代言人,只是客观地欣赏文本的风光,作个好的读者和伴读者,我们只看白纸黑字的文本客观上反映了什么。我们以心领神会为满足。既不盲目与人同,更不期冀人同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