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电图培训学习精要 I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职称考试必备

 屠医生 2023-05-28 发布于内蒙古

脑电图概述,电极安置与导联

5.1 脑电图活动

(1)脑电图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2)脑电图记录的电活动是由皮层神经元产生的突触后电位。

(3)突触后电位是在神经元顶端树突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s)间的变化。

(4)脑电图记录的节律性活动是一种在EPSPs和IPSPs之间交替的同步活动。它起源于大脑皮层和丘脑的相互作用。

(5)脑电图活动主要由锥体细胞突触后电位产生。

(6)脑电图持续记录两个大脑区域之间的电压差。

(7)节律性爆发性脑电图活动产生于丘脑的网状核。

5.2 脑电图记录

(1)圆盘电极连接头皮和脑电图记录仪。

(2)皮层放电细胞产生的电流幅度和形态受到脑组织、脑脊液、颅骨和头皮形成的容积导体调节。

(3)成人标准电极组由21个记录电极和1个接地电极组成。

(4)电极采用国际10-20体系(图5.1)。

(5)奇数表示左侧电极,偶数表示右侧电极。

例如,F3为左侧额电极,F4为右侧额电极。

图5.1 电极放置采用国际10-20系统上

(6)字母“z”表示中线。例如,Cz是中线中心。

(7)编号由前往后递增。

(8)这些电极包括:

1)额极(Fp)。

2)额(F)。

①F3和F4位于前额。

②F7和F8位于额下位置。

③F7和F8常记录前颞区。

3)中央(C)。

4)颞(T)。

①T3、T7、T4、T8为颞前区。

②T5、P7、T6和P8是颞后区叶。

5)顶(P)。

6)枕(O)。

7)耳郭或耳垂(A)。

5.3 基于10-20系统的电极应用

(1)沿头皮中线上测量枕骨隆突和鼻根标志之间的距离。

1)FPz表示为以鼻根以上10%枕骨隆突至鼻根距离的点。

2)Fz、Cz、Pz和O沿中线以20%的间隔进行标记。

(2)耳周两点A1和A2的距离可沿一条横穿Cz的线进行测量,T3、C3、C4、T4以上述测量线20%的间隔进行标记。

1)测量大脑的周长跨越枕叶、颞叶和额极点(O,T3,T4,Fpz)。

2)Fp1和Fp2分别各自标记在上述距离的5%左右。

3)F7、T3、T5、O1、O2、T6、T4、F8标记在以上测量圆周的10%处。

(3)测量Fp1-C3-O1与Fp2-C4-O2之间的距离。Fp1和C3的中点标记为F3,C3和O1的中点标记为P3。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右侧F4和P4的位置标记。

(4)T1和T2是真正的颞前电极,有时用于更好地定位。

1)T1位于F7和T3之间。

2)T2位于F8和T4之间。

5.4 改进的10-20系统

(1)T3=T7,T5=P7,T4=T8,T6=P8

(2)根据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协会指南,放置附加电极以更好地定位和增加空间解析(图5.2)。

图5.2 根据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协会(ACNS)的指南改进的10-20系统

5.5 附加电极

(1)眼球运动:

1)通过两个通道记录。

2)将一个电极置于一只眼睛的上方和一侧,并连接到第一通道的输入端口1(E1或PG1)。第二电极被置于所述另一只眼睛的下方,连接到第二个通道的输入端口1(E2或PG2)。

3)两个眼动通道的输入端口2连接到同一参考电极(如E1-A2,E2-A2)。

(2)心电图电极用于监测心脏。

(3)将电极置于下巴或其他肌肉上进行肌电图监测,监测肌肉活动。这可能有助于检测快速眼动睡眠,尤其是新生儿脑电图。

(4)用于监测光刺激的光标记。

5.6 常见的脑电图导联(表5.1)

(1)纵向双极导联(“双香蕉”类型)。

1)输入端口1和2由10-20系统的相邻电极组成。

表5.1 我们中心常规使用的纵向双极(AP代表前后)、耳参考和横向双极导联

续表

请注意,由于Fp1、Fp2和O1、O2相互靠近,所以我们导联不在横向上连接它们。

2)链环状连接,其中输入端口2在的下一个记录通道中变为输入端口1(图5.3、图5.4)。

图5.3 双极纵向导联

3)最适合分析高度局限化的低至中振幅的波形。

4)如果输入端口1中的电极比输入端口2中的电极更负,则波形偏转向上。

5)如果输入端口1的电极大于输入端口2的电极,则波形偏转是向下的。

6)在双极导联中,脑电位的定位是基于波形在两个通道之间的偏转方向,而一个逆转相位有助于癫痫样异常的定位。

图5.4 纵向双极导联记录示例

(2)横向双极导联。

类似于纵向双极,但电极是由左至右的横线排列(图5.5、图5.6)。

图5.5 横向双极导联

图5.6 双极横向导联记录示例

(3)参考导联。

1)每个放大器的输入端口2使用相同的电极(图5.7、图5.8)。

2)应仔细选择基准,使其处于非活性状态,不受输入端口1电极活性的F扰。

3)参考导联由于较长的电极间距离产生较高的振幅波形。绿网教育·屠老师.微信:tu6268528 专业咨询、精准辅导]全专业全班型一站式医考服务。私聊屠老师获取PDF格式完整版电子书

图5.7 耳参照导联

图5.8 参考导联记录示例

4)在参考导联中,波形的振幅(不是相位反转)可以确定癫痫样异常的定位。

5)如果所有频道在参考导联中显示类似的活动,则该活动来自参考电极。

6)通常将耳垂电极(A1和A2)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电极。

(4)拉普拉斯算子(调和算子)的导联。

1)脑电图空间采样分析(图5.9)。

2)使用输入1周围电极中的最邻近电极的加权平均值。

3)在脑电图和癫痫地形图上对病灶异常的检测非常有帮助。

图5.9 拉普拉斯导联记录实例

5.7 脑电图滤波器/纸张速度/阻抗/灵敏度

(1)常规记录设置低频滤波器为1 Hz,高频滤波器为70 Hz。

(2)阅读脑电图时应意识到记录中任何滤波设置变化都可能产生误导。

(3)将高频滤波器降低到35 Hz或15 Hz可能会滤过太多的肌源性尾迹,并使肌源性活动看起来像癫痫样尖峰活动。

(4)将低频滤波器增加到高于1 Hz可能会使脑电图看起来很平,但可能过滤掉缓慢成分的脑电活动。

(5)30mm/s的速度通常用于读取EEGs。

(6)电极阻抗应低于5000Ω。绿网教育·屠老师.微信:tu6268528 专业咨询、精准辅导]全专业全班型一站式医考服务。私聊屠老师获取PDF格式完整版电子书

(7)常规记录的灵敏度设置为7μV/mm。

【核心要点】

·脑电图记录皮层神经元产生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

·突触后电位是在顶端树突的EPSCs和IPSCs的交替活动。

·节律性脑电图活动源于大脑皮层和丘脑之间的相互作用。

·成人标准电极组由21个记录电极和1个接地电极组成。

·电极放置采用国际10-20系统。

·奇数电极在左边,偶数电极在右边,并用“z”表示中线。

·在双极性导联中,相位逆转有助于异常癫痫样的定位。

·在参考导联中,波形的振幅(不是相位反转)可以用于癫痫样异常的定位。

·拉普拉斯导联(Laplacian montage)在脑电图和癫痫地形图上对病灶异常的检测非常有帮助。

·脑电图常规设置包括:低频滤波器为1 Hz,高频滤波器为70 Hz。速度30mm/s。

灵敏度7μV/mm。

阻抗电极<5000Ω。

(曲亮 王学廉)

【参考文献】

[1]Guideline thirteen:guidelines for standard electrode position nomenclature.America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ociety[J].J ClinNeurophysiol,1994,11(1):111-113.

[2]Silverman D.The anterior temporal electrode and the ten-twenty system[J].Electroencephalogr ClinNeurophysiol,1960,12:735-7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