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乡给解放军带路,打听失踪18年的哥哥,说出名字后被急送司令部|陈锡联|詹才芳

 bulaolindtsg 2023-05-28 发布于辽宁

徐向前有这么一句话:“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他们相同的故乡就是湖北红安,在这里走出了200多个将军。

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甚至也走出了董必武和李先念这样伟大的人物。

而有许多烈士更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跟随红军战士从抗日战争一直打到朝鲜战争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就好像我们的主人公:陈锡联。


首次参军

大革命失败后,詹才芳带领他的部下来到红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他的号召下,很快组织起当地的农民建立起一支游击队打土豪,惩恶霸,为农民谋取土地。

1928年深秋,带着一张挂了彩的脸的陈锡联跑到詹才芳所带领的红军队伍,说他也要参加红军。詹才芳看见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并没有收纳他,而是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他,由于部队着急转移,所以詹才芳让陈锡联回去之后,便自顾自地组织转移了。


然而在部队转移走了几十公里之后,有士兵对他说,那个小孩依旧跟在部队后面,并没有回家。这让詹才芳大吃一惊,几十公里的路程对一个大人来说可能都有点吃不消,这个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小孩是凭借怎样的毅力一路跟来呢?

詹才芳找到陈锡联,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参加红军,只见陈锡联撩起自己的衣服露出伤痕累累的身体,带着哭腔对詹才芳说:“自己给地主干活时,只要一点没做好就会被打,一直受欺负,听说红军为穷人做主,所以要来参军”。


詹才芳大受感动,可是看他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只好拒绝了他,并答应他等他长大就一定来接他。

过了两天,部队回到红安,詹才芳将年幼的陈锡联送回家中,看到平安归来的儿子,陈母激动地大哭,悬着的心终于安稳落地,她答应儿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把他送到地主家去当帮工。

母亲为了防止陈锡联又再次偷跑,只好将他和自己用绳子连在一起,只要陈锡联一有大动作就会引起陈母察觉,就这样一直过了大半年,一直到红军再次来到红安。


再次参军

陈锡联在被母亲“软禁”了半年后,游击队来到了陈锡联所在的村子,受他们的影响,也为了不再受到地主的欺负,陈锡联又萌生了参军的念头。

说干就干,趁着自己能单独出去的机会,陈锡联又跑到了红军驻扎地,这一次,红军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参军后的陈锡联打仗异常凶猛,在多场战役时都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被部队好友笑称“小钢炮”。


在国军的围剿中,他更是多次反围剿成功,在红军途中更是多次攻破敌人防线,最终长征成功,和国军的对弈中,陈锡联被磨炼成一位优秀的游击队战士。

抗战爆发后,陈锡联凭借赫赫战功和优秀的军事实力,被任命为129师385旅769团团长。

在抗日战场中,听从刘伯承的命令向原平县东北地区进发,侧面进退来犯忻口的日寇,在到达目的地时,他发现附近有许多日军飞机在天空盘旋,所以他推测,附近肯定会有日寇的飞机场,于是他询问居住于此的老乡,果不出所料,在10里外的阳明堡就有个飞机场。


于是陈锡联带着3个营长乔装打扮一番后就去机场附近侦察,和机场附近的农民交谈,就摸清了日军飞机的底细,于是他辞别村民,和队友一起回去商量对策。

回去后陈锡联召开会议,商讨用什么办法来炸毁敌人的机场,商议过后,他们最终决定在10月19日夜晚用手榴弹炸毁敌人的飞机。

时间一晃就到了10月19日,当晚,陈锡联带着队友,偷偷潜入机场,将捆绑的手榴弹丢进敌人的驾驶舱,成功摧毁了日军全部飞机,还击毙了100多名日军,给日寇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夜袭阳明堡让陈锡联一战成名,中外媒体纷纷报道他的英勇事迹,他的英雄事迹登上报纸,传到了他的故乡。有位老乡拿着报纸找到陈母,说:“这娃长得真像你家锡联啊”,陈母盯着照片看了许久,一时泪如泉涌,声音哽咽,“是他,他还活着!”

激动万分的陈母找到村里的秀才,让他代笔写了份书信寄给陈锡联,几经辗转,这封家书终于到了陈锡联的手中,可是他却高兴不起来。


自古忠孝两难全,陈锡联为了参军保卫大家,却忘了自己还有个小家,自己作为家中长子,不但没有替父母分担家务,反而自己不告而别,独自参军,从此杳无音信,让家中老母担心多年,陈锡联自己无愧于国,却有愧于家。

收拾好心情,陈锡联给母亲回了封信,为了防止由于自己的身份而使母亲遭受伤害,他只能欺骗母亲,说自己在外经商,等形势安定了再去看她,而等这一安定,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回到故乡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让陈锡联自以为有时间回到故乡看望自己的母亲,可是,旋即而来的解放战争,又让他开始忙碌。

1947年,共军转守为攻,8月份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试图解放中部地区,当时陈锡联带领他的部下跨过崎岖的山路,躲过穷追的敌人,急行20多天终于进入大别山区。

在进入大别山区后,陈锡联迅速作战,先后解放了皖西的多个城市,随后陈锡联将总部设立在距离家不远的麻城县。明明相距不远,可是军务繁重,陈锡联一直没有时间回到故乡看望自己的母亲,在闲暇时,陈锡联经常盯着故乡的方向远望,聊以慰藉相思之苦。


直到一天,当时正在准备平汉战役的战士请了一位农民给他们当向导,可是在带领红军走了一段路后,那位农民突然不肯走了,说是家里有母亲要照顾。

战士问他家中没有亲人照顾母亲吗?农民回答只有一个名叫陈锡联的哥哥,18年参加红军后再也没有回来,这几天红军来到这里,我们还在四处打探他的消息。

战士听完大吃一惊,连忙细问详情,这一问,果然农民就是司令的弟弟,于是他们急忙把母子二人接到了司令部,让母子二人团聚。政委杜义德调侃道:“陈锡联,你可让你的母亲好找啊。”


这是母子二人分别18年后首次相聚,当时年仅14岁的陈锡联偷偷离开家参军,如今18年过去了,陈锡联已然从当时乳臭未干的孩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司令,母子俩促膝长谈一晚,互相倾诉相思之情。

可惜第二天部队转移,母子二人又要分别。然而已经看到了阔别已久的儿子,母亲也了无遗憾,她理解他当时的不辞而别,也为自己儿子如今的成绩感到骄傲,分别时,母子约定好等安定下来,就一定回乡看望。

在解放战争胜利后,陈锡联也如约接来母亲和自己一起居住,可是母亲却不适应城市生活,只好又回到红安,旋即朝鲜战争爆发,母子二人再次分别,而这一次却成了阴阳之别。远在前线的陈锡联,没有来得及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母亲就已经离世。


小结:

自古忠孝两难全。陈锡联为了让自己不再受苦,也为了农民不再受地主剥削,毅然决然地加入红军,期望在红军的带领下,能够打倒地主,解放农民,可是他的离别却让他的母亲独熬了18年。

杳无音信的18年,让一个母亲吃够了相思苦,甚至是罹难苦。长子的离开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陈锡联的参军路,无愧于国家,却有愧于母亲,他为国尽忠,却没能为母亲尽孝。

有志不在年高,生如蝼蚁也当有鸿鹄之志。13岁的陈锡联为了不再受苦,为了让许多同他一般的农民家庭不再受苦,他前后两次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即使还是一个小孩,他也敢于冲锋陷阵,勇敢杀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