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缕乡愁忆苏州

 苏迷 2023-05-28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3年05月21日 A08版

  诗人余光中曾说,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水,是苏州古城的灵魂。清晨的河埠头,上了年纪的人们淘洗、取水,聊着张家长李家短的;一旁有人生起了煤炉,薄薄的晨雾里,苏州人一天的生活便随着河埠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这曾是最为经典的苏式生活开场,时光流转,往事如烟。

  然而,冒烟的煤炉、浑圆的马桶,石桥石井,都在本土摄影家于祥的黑白影像里鲜活生动起来。耳畔仿佛又响起儿时熟悉的声音,“笃笃笃,卖糖粥”,梆声清脆,从大人那里讨到钱的小孩兴奋地围上去;爆炒米的大爷弄出“轰”一声的巨响,娃娃们又飞一般散开;老墙上的旧式广播,终日咿咿呀呀地唱着昆曲、评书……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于祥数十年如一日,用超过十万张的胶片记录着普通人家的平凡日常,镌刻着苏州古城的不变与变。

  不变的,是历经2500多年,古城依旧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是传统苏州人的内敛、涵养,保有着苏式生活一贯的典雅和从容。是依然保持、传承了经久不衰的千年文脉和独特魅力的江南文化。

  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激荡起一轮又一轮高质量发展浪潮,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苏州篇章的徐徐铺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是这座梦想之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苏州、洋苏州来此安居、创业。潮起大船开,苏州正乘时代之风,续写着新辉煌,驶向更为广阔的海洋。

  有古色古香的姑苏老街,也有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苏州古城风韵未变,迈向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脚步则不断加快。近年来,随着不断引入新的发展理念,古城持续注入新的生机,苏州在保护城市整体风貌与提升城市现代品质之间取得平衡,犹如织就“双面绣”:既传统又现代,亦承载着“苏式乡愁”的过去与未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我们回看老照片,并不是为了缅怀过去,留住乡愁;新时代下的乡愁更是为了汇聚贤能、构筑未来,把新天堂建设得更加美好繁华。□倪黎祥

  (本版图片均为于祥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