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松饮涧 - 一斗酒与一石酒

 基路伯 2023-05-29 发布于上海

一斗酒与一石酒

淳于髡、刘伶、李白



松饮涧

淳于髡

战国时期的留下成语“一鸣惊人”的著名君王齐威王,是个不爱江山爱美酒的君主,整天陶醉于酒宴,好为长夜之饮,沈湎不治,以致国政荒废、诸侯并侵,国家危亡在于旦暮,群臣心急如火、皆莫敢谏。

在中国酒文化史上,齐威王时代的名臣淳于髡,与李白、刘伶齐名,被称为“酒伯”。

淳于髡,齐国黄县人,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淳于髡曾因犯罪而受过髡刑,也就是被剃了光头,故名“淳于髡”。刑满释放后配给私人为奴,招为赘婿——农奴主为女奴招的男奴配偶,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社会地位极低。

后来的事实证明,起点再低的,都能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来改变命运的。

淳于髡终生好学不倦,博采百家、学无所主、广纳涓流、丰富驳杂,做到卓立不群、独树一帜,终于被齐威王看中,“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

一日,淳于髡游说邻国,为齐国避免了一场战争。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宴,赐淳于髡酒喝。齐威王问他:“听说先生酒量大,你喝多少酒才能醉呢?”淳于髡回答:“喝一斗能醉,喝一石也能醉。”

齐威王说:“这作如何解释,既然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淳于髡说:“大王没听说过吗,喝酒也讲究气氛,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像现在这样,大王在前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惶惶不安,低头伏地而喝,喝不了一斗也就醉了!”

齐威王一下子来了兴致,问:“那你什么时候能喝一石呢?”答曰:“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也就醉了。假如外出交游,遇到了很久不见的好朋友,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也就醉了。”

齐威王更好奇地追问。淳于髡答道:“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也没有时间的限制,酒间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勾肩搭背、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酒不及乱,不失常态。”

齐威王迫不及待地问:“可是,你还是没有告诉我,你什么时候喝到一石,而烂醉如泥呢!”答曰:“天黑了,酒也快喝完了,把残余的酒混到一起,男男女女挤坐在四周。鞋子混杂,杯盘散乱。再如堂上的蜡烛已经烧完,主人又出去送客去了,而单留下我依然在座,这个时候,我心里就狂乱了,最为兴奋,能喝下一石酒。” 

齐威王一听,心里明白:这不是暗讽我在朝廷大摆酒宴吗!还没等君主发话,淳于髡又说:“大王啊!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臣不想喝一石而烂醉如泥,大王也一定不愿因狂饮而殇国政吧。如果一日饮酒,三日寝之,国治怨呼外,左右乱乎内。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国将不国,君将不君,节制酒宴,势在必行也!”

淳于髡劝谏

齐威王听罢,沉思良久,幡然悔悟,罢彻夜之欢,除淫靡之风,并令淳于髡为长,监督酒宴之事。每宗室置酒,淳于髡必在侧。此后,齐国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统军,跻身战国列强,而淳于髡也因以酒谏酒,而美名传扬于世,遂成霸业,永载于史。

前天的那场酒,就是一斗就醉的局,而今天的局,妥妥的一石也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