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淳于髡以酒谏酒的典故

 洛阳杜康原窖 2022-07-26 发布于河南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诸多关于酒的典故,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淳于髡以酒谏酒的典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中国酒文化史上和李白、刘伶一样,被称之为“酒伯”。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其实有九家,杂家排在末,而淳于髡便是杂家的创始人,据传《晏子春秋》淳于髡写的。


  

  他姓淳于,曾因犯罪而受过髡刑,也就是被剃了光头,故名淳于髡。刑满释放后配给私人,招为赘婿。这可不是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而是封建农奴主为女奴招的男奴配偶,也就是没有身自由的贱民。
  他虽然身材矮小,外表平淡无奇,但却博学多才,学识渊博,能够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和丰富各种思想,做到卓尔不群,独树一帜,从而被齐威王所重用,“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
  齐威王并不热于政务,而是喜欢美酒,他整天沉迷于酒宴,只为了一夜的畅饮,因此造成国政的荒废,沈湎不治,诸侯都来犯,国且危亡,在于旦夕,大臣们都心急如焚,却没有人敢进谏的。
  由于淳于髡多次充当特使,与各个诸侯打交道,不辱国格,不负君命,他说的话齐威王还是要听的,只不过这时候不能犯颜直谏,而应充分发挥其口才、机智、幽默的能力,运用微妙的语言方法。
  就这样有一天,齐威王又喝酒了,约淳于髡同饮作陪。席间,齐威王问:“听闻先生酒量甚大,能饮几何而醉?”
  淳于髡答道:“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齐威王听了,便有了兴趣:“别逗了,你饮一斗已经醉了,怎还能再饮一石呢?”
  淳于髡说:“大王没听说过吗,喝酒也有天时地利人和。如现在喝酒,有大王在前,执法官于侧,御史立后,臣心揣恐惧,惶惶不安,不过一斗就醉了!”
  齐威王觉得更有意思:“那你什麽时候能喝一石呢?”
  “有朋自远方来,酒逢知己,推心置腹,臣可以饮六七斗,而酒不及乱,不失常态。”
  “可是,你还是没有告诉我,你什麽时候喝到一石,而烂醉如泥呢。”
  淳于髡呷了一口酒,这就进入正题了:“当我参加州府之会,男女杂坐,勾肩搭背,小姐劝酒,人声鼎沸,堂上灭烛,杯盘狼藉,君非君样,臣非臣为,似人非人,似鬼非鬼—在这种场合,臣会兴致勃勃,一饮一石呢”
  齐威王一听,好啊你淳于髡,原来在这等着我呢,这不是暗讽我在朝廷上大摆酒宴吗,我这是给自己挖了坑往里跳呀,还没等他来得及发话,淳于髡又说了:
  “大王啊,酒生乱,乐生悲,万事尽然。臣不想喝一石而烂醉如泥,大王也一定不愿因狂饮而殇国政吧。如果一日饮酒,三日寝之,国治怨呼外,左右乱乎内。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国将不国,君将不君,节制酒宴,势在必行也!”
  齐威王听了,思考了很久,然后就醒悟了,罢彻夜之欢,除淫靡之风,让淳于髡做了监督的官,对酒宴之事进行监督,每每宗室饮酒,淳于髡必在侧。后来齐威王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在战国诸国中占了一席之位,当然淳于髡也落了个永垂青史之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