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井乡愁|阜阳城厢三眼“甜水井”今何在(下)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5-29 发布于安徽

   东关到三里湾之间的“甜水井”

  如今,若讲到阜阳的“甜水井”在哪里,人们可能会一致指向远近闻名的城东“甜水井巷”(隶属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新建社区)。甜水井巷位于颍河西路中段,也即东关与三里湾之间北侧的位置,整个甜水井巷略呈“T”字形,一横的东侧北端就是古井原址。

  曾听巷里的老居民王培仁介绍,解放前这一块地方人烟稀少,仅住着王、李、袁、刘、沙等18家近百口人。相传这片地方是明代阜阳大户李都堂(即李精白)在东郊豪宅的后花园。《阜阳市志》(1993年黄山书社版)、《阜阳地区历史人物》(1991年黄山书社版)、《阜阳文史》(第三辑,市政协文史委编)、《阜阳旧城考略》(2012年,张卫钧著)等记载有李精白简历。李精白,生卒时间不详,号盟素,颍州人(今阜阳市),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任山东巡抚、都察院右佥御史、太子少傅、兵部尚书等职。明崇祯元年(1628),因曾在山东任内为魏忠贤建生祠,而遭弹劾,“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徙三年,输赎为民”。李精白作为明末的著名政治人物,在为官时曾做了不少有益民众的事情。史料记载,李精白任夏津县令,上任伊始访诸里老,知道黄河故道百姓很苦,沙地不收庄稼,但课税一点不少,他果断赦沙地税,计270两每年。并立《除豁沙田》碑,百姓感激涕零。

  2020年“颍淮论坛”曾发发现阜阳八大家“都堂李”家谱,解开重大历史谜案》此为书影

  旧志记载,李精白在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张鹤腾时任刑部郎中时。他们十分了解阜阳军事机构——颍州卫(颍川卫)官兵的苦衷,他们在任时充分利用自己职位的影响、上层关系和声望,同心协力,在最终促使朝廷解决140多年来颍州卫 “替补凤阳中等卫运军(漕运)二百五十名”(包括颍上守御千户所50名)等不合理额外沉重负担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不可没。

   李精白被罢黜回乡后在城郊置购了田产,修建了花园。甜水井即是开凿在田园中用于浇花育苗的一眼水井,井旁长有一株茂盛的百年古槐。此井凿建较为考究,井体内径很大,用青砖砌甃,由四块大青白石条构成方形井口,井深10余米,泉眼丰盈,久旱不竭,水质清甘。后来由于家道中落,田园房舍损毁荒废,仅遗留下这眼古井,成为附近村民浇灌田园和饮用水源。由于水味甘甜,俗称甜水井。城内的居民、茶坊的伙计每天都来挑水打水。村民还在井边放置了用毛竹节做成的“小水桶”,过往行人歇息时汲水解渴颇为方便。

   解放后,这里划归三里大队甜水井生产队,成了村民的良田和菜园,村民在古井四周栽植了柳树,井台上架设了马拉水车(一种畜力汲水装置),提高了灌溉效率。据居民介绍,此井通神灵验,遇有天旱烧香淘井,往往不出两天一准下雨。村民曾在井中淘出兵乱时群众扔在井里隐藏的斧头、抓钩等生产工具,甚至还掏出了一枚未爆炸的炮弹。据说是1938年3、4月份,解放军攻打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阜阳城时,国民党军向围城外的解放军阵地狂轰滥炸,而一枚炮弹恰巧落入井中,所幸是颗哑弹。

   七十年代,甜水井周围盖满了楼房,当地的居民也用上了自来水,这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甜水井新村”。而那眼明代古井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出于保护古井和安全的双重考虑,1976年生产队用水泥板、石条封存了古井。水井的准确位置在甜水巷门牌三号23户门前偏北一条斜十字路的正中。

  古井上遗存的两块大青石构件,现摆放在附近的巷道内,见证着古井的兴衰和甜水井巷的今昔变迁。前些年,笔者去这里采访时,感到作为80年代阜阳最早的开发区域,显然已经陈旧了。居民们也希望在城市开发或老旧街巷改造时,能掀开压在古井上的盖子,让这眼封存地下沉睡近50年、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古井重见天日,并建座仿古井亭,立通古井碑记,栽上袅娜垂柳,使之成为社区文化底蕴深厚、名副其实的“甜水井巷”。

   日前,笔者再次实地访察了甜水井巷,在全市城区老旧街巷改造后,甜水井巷业已焕然一新。巷口立有“甜水井巷”石牌坊,巷道宽阔整洁,特色美食小吃店众多,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充满了小巷。在巷子北头的“T”字路口西侧南墙处,建有古井、辘轳、水桶与人物形象的“甜水井汲水”雕塑群,好像是一幅昔日的民间风俗画,再现了街巷百姓的市井生活片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