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什么?

 森林一叶 2023-05-29 发布于湖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新概念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任务。新发展阶段,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而满足这些特征条件,还有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存在哪些短板?又如何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中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形势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特征

刘振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不仅要考虑产业本身的质量效益,其内涵特征也不只是包括产业的高端性、产销衔接的高效性、产业占比的协调性、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以及基础配套的完善性等,还应动态考量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性、开放性、引领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第一,建设现代化强国战略要求产业体系现代化发挥其战略支撑性;第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产业体系现代化保持其开放竞争性;第三,新一轮技术革命要求产业体系现代化突出其创新引领性;第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要求产业体系现代化要强调其安全韧性;第五,实现“双碳”目标要求产业体系现代化要体现发展的绿色可持续性。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存在的主要短板

刘振中:对标新形势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时代特征,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短板。一是传统产业转型滞缓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一些传统行业中,企业规模过小、结构单一,金融支持转型发展不够,企业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产业开放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与国际规则、标准要求相比,部分行业行政性垄断较为突出,技术、环保等标准仍未与国际接轨,“引进来、走出去”堵点仍然较多。因此,亟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推动形成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开放发展格局。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力和引领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但产业领域还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跟跑”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也需要加快形成。四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从全球供应链的视角看,尽管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产品、客户的数量庞大,但在部分关键节点上,可供选择的合作方(其他国家)却很少。五是产业绿色转型面临较大压力。由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影响,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发展观念,难以转变到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上来。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

刘振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补齐短板,在动态中系统推进,在发展中实现突破。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创新,强化“两化融合”“两业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构建现代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挖掘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石化、房地产等传统产业新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健全制度型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增加国内市场透明度,更好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促进充分竞争。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规则,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执法,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三是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多元参与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四是强化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大型国企、央企共建煤炭、钢铁、化工材料等大宗商品储备、中转基地,推动共建国家能源、原材料备份基地。鼓励央企、50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布局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支持建立生物医药、农产品等生产加工和储运基地,加快构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主导产业的“后备仓库”。五是推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任务,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构建完善针对高碳行业转型的转型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打造一批“双近零”排放标杆工业企业,创建一批“零碳”产业园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什么?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王璐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