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西洋乐器管风琴 管风琴(pipe organ),气鸣式键盘乐器,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的和声,被誉为“乐器之王”。 管风琴是风琴的一种,由音管、音栓、键盘、轨杆机、风箱、琴箱组成。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 管风琴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牧羊人吹奏的乐器双笛(Double flute),双笛由两支不同音调的管子组成,后来被由几根到二十几根音管按音高顺序排列的排笛(Panflute)所取代,这两种乐器都是通过吹奏振动音管中的空气柱来发声。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亚力士山大城(Alexandria)的工程师克特西比奥斯(Ctesibios)发明了一架“水压式管风琴”(Hydraulic Organ),这是历史上记载的较早出现的管风琴。 1.音管 音管有两种,分别称作哨管和簧管,采用不同的发音方式。 哨管有圆柱形管体,圆锥形管脚,发声原理与管弦乐队中的长笛非常相像,演奏者的肺代替风箱来供给气流。气流通过哨管的根部进入,当气流在哨管的腔内分裂的时候就产生振动而发声。这个声音在通过笛腔或哨管的其余部分时被放大了。多组木制和金属制的音管,其长度(决定音高)和形状(决定音质)各不相同;其尺寸与音高相一致,长的奏低音,短的奏高音。 簧管在圆锥形管体内安装金属簧片发音,除本身音色外还可发出类似铜管、木管独奏的音色。簧管的发声原理是:空气从哨管底部进入,振动却发生于簧舌(通常是黄铜做的)与哨管底部的一个凹槽(即共鸣器)之间。 音管分排竖立在键盘后方的由风箱供气的贮气箱上,各排音管都由音栓控制。管风琴的音域可扩展到9个八度以上,其音量宏大,气势雄伟,音色庄重优美,对比多样,能模仿管弦乐器的音色和演奏丰富的和声。管风琴是所有乐器中最复杂的乐器,然而,其基本原理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被发现。 2.机械装置 在有电力之前,风琴的风箱要用手来鼓动。在一些古老的乡村教堂中,尚可见到那种鼓风用的杠杆。到了近代,也有用水力机或内燃机来鼓风的;不过现今的管风琴大多用电力鼓风。 3.键盘 管风琴上有一层或多层键盘。这些用手来操作的键盘叫做手键(manual)。大一些的哨管往往要用一种特殊的键盘来操作,即用演奏者的脚来操作,叫做脚键盘或脚踏板(pedal)。现代的管风琴都有这两种键盘,一般手键盘有61个音,从C~c4,5个完整的八度。脚键盘32个音,从c~g1,两个半八度。与其他重要的键盘乐器如克拉维科德、羽管键琴和钢琴不同,它是通过管子而不是琴弦发音。 键盘与储气箱相连接,即通过一种联动装置(action)与哨管相连接的。有若干种不同的联动装置,最古老、也是最耐久的一种联动装置叫做滑片(tracker)。当琴键被按动时,掣子拉动滑片至指定位置,滑片上的小孔正好对准指定的音管。 4.音栓 音栓也叫拉栓,是圆形突钮,可推进推出,通过轨杆机操纵滑板,控制音管;滑板上有与该排各音管对应的洞孔。音栓主要有:主要栓、笛音栓、弦音栓、簧音栓、变化音栓、混合音栓、联键音栓等。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的和声。 管风琴演奏时,坐姿要求重心需稳固,同时身体需要灵活。手指与双脚轻轻放置在键盘上,利用双手自身重量进行弹奏。脚进行演奏时,膝盖与脚掌稍向内倾斜,用脚内侧弹奏,尽量平稳,腿部不要动作过大,脚腕需要放松。 由于管风琴声音可持续,因此,所有的拍子和重拍需突出,在巴洛克管风琴音乐,甚至所有管风琴音乐中,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管风琴因为没有办法像钢琴那样通过力度来表现重拍尤其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使得音符之间的空档变成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