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行一总局一会一局”的金融监管架构正式形成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tmy1963 2023-05-29 发布于湖南

冬雪飞舞 姚氏川蓬三坝 2023-05-21 09:24 发表于上海

5月1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北京金融街15号正式揭牌,标志着这一新组建的金融监管机构正式成立。至此,运行了5年的银保监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挂牌,“一行一总局一会一局”(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的金融监管架构正式形成。

其中,央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执行和宏观审慎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微观审慎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证监会主要负责资本市场监管。

外汇管理局则是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措施。

而在这一监管架构之上还会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负责金融业的顶层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机构改革还将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这意味着在“一行一总局一会一局”之上,金融决策和监管有了更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其中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此背景下,“一行一总局一会一局”更多可能定位为执行者的角色。

对于金融风险化解,李云泽表示,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大力推进央地监管协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查处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监管铁军。

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则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此前,党中央派出机关仅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而此次单独成立中央金融工委,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的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工委,意在加强中央金融系统的党建。

李云泽在讲话中表示,要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历程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我国金融新监管框架从最初的单一架构到如今建立综合体系,历经了30多年更迭。

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下的混业监管(人民银行“大一统”时期)、二是市场经济逐步活跃后的分业监管(“一行三会”时期)、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下重回混业监管(金融委成立、“一行两会”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及之前,我国金融监管实行“大一统”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1990年后,上交所、深交所先后挂牌,1992年,分业监管初现雏形,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成立。

1997年,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证券经营机构划归证监会统一监管。至此,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开始从统一走向分业。

随后,1998年保监会成立,开始负责对保险业统一监管;2003年,银监会正式组建,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互相配合的分业监管体系,由中央直达地方的垂直监管结构得以建立。

此后,直至2018年,“一行三会”框架发生变动。2018年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同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此前2017年11月,为切实强化金融监管,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批准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这也标志着,“一行三会”成为历史。我国金融监管框架正式转变为“一行两会”。

彼时的大背景是,金融业出现混业经营趋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跨业投资成为金融机构壮大的主要手段,出现了手握不同金融牌照的大型金融集团。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投资控股多家多类金融机构,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

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通常奉行“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导致出现了监管盲区等问题。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比如2015年理财资金给股市配资,如果不同的监管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中间就会形成监管空白,造成风险。反过来,针对一个事情,不同部门提出不同的监管要求,会让金融机构无所适从,这叫监管交叉。

而在“一行两会”格局形成5年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迎来了最重要的一轮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从“一行两会”迈入“一行一总局一会”新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