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汉书补志》|博采众长,集解后汉志

 原典纪书局 2023-05-29 发布于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南朝梁人刘昭不仅最先为范哗《后汉书》作注,且以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补范书无志之圈,使一代名著得以完善,实堪称范氏功臣。

刘昭注《后汉书》侧重搜集、补充本书所失载的史实,“集后汉同异以注范哗书,世称博悉”,可惜已大部分散佚,现仅存《后汉书志》注三十卷。

但“窥一斑可见全豹”从中仍可反映出刘昭《后汉书志》注在史料学上的重要价值。

这一史料价值从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后汉书补志》即可一窥。

对东汉典章制度详加考索是刘注中的精华部份,他不仅搜集、补充了许多为《后汉书志》所失载或略载的宝贵史料,使东汉很多重要制度为后人所知,而且他重视探讨典章制度的演变状况对后世研究亦大有助益。

刘注考察典章制度依据的史料相当丰富,有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及胡广《汉制度》、《汉官解话》,应肋《汉官仪》《汉官名秩》,蔡质《汉仪》,丁孚《汉仪》,卫宏《汉旧仪》,荀绰《晋百官表注》,佚名《汉官》《汉官目录》等研究汉代典制的专书。

刘注所考察的内容涉及到职官、选举、戌役、赋税、舆服、礼仪等诸方面,可称无所不包。

其特点和优点主要有以下四条。

1、明源始:刘注注释典制时除阐清含义外,往往注意追溯其源始。

如《百官志》“治书侍御史”条,刘注道“蔡质《汉仪》曰'选刺史高弟者补之’。胡广曰'孝宣感路温舒言,秋季后请袱。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御史始此”。

从而详细阐明了治书侍御史这一官职的选拔、职掌及起源再如《舆服志》“幢”条,刘注引蔡琶《独断》曰“幢,古者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董仲舒《止雨书》曰'执事者皆赤幢’知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幢服之,群臣皆随焉”,说明了官员们服幢的源由。

2、阐变迁:东汉典制虽大多承袭西汉,但亦有许多不同之处绝非简单翻版对此《后汉书志》多语焉不详,刘注则重视讲明变迁情况。

如关于廷尉一职的属官,刘注曰“前汉有左右监平,世祖省右而犹日左”。

证明东汉时已省廷尉右平仅保留左平。

再如《百官志》谏议大夫条,刘注引胡广曰“光禄大夫本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谏大夫为光禄大夫世祖中兴以为谏议大夫。又有太中、中散大夫。此四等放古皆为天子之下大夫视列国之上卿”,简单钩勒出了谏议大夫职在两汉的变化又如《百官志》“司徒”条,刘注根据《汉官仪》、《汉仪》、《汉旧仪》、《晋百官表注》等资料,对两汉垂相制度的演变情况予以清晰阐释。

此段注文长达六百余字不详引。

3、补其详制:《后汉书志》对东汉典制很多仅为钩勒出大致轮廓,至于具体详情必须求助于刘注才能得到确切了解元鼎五年,汉武帝以列侯“耐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一百零六个列侯的爵位。

对“酣金”这一重要制度《后汉书志》仅简单记曰“八月饮酣,上陵礼亦如之”当然无法反映详情,幸刘注注引丁孚《汉仪》补充道“《酣金律》文帝所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酌酒因令诸侯助祭贡金。

《汉律·金布令》曰“皇帝斋宿,亲帅群臣承祠宗庙,群臣宜分奉请。诸侯、列侯各以民口数,率千口奉金四两,奇不满千口至五百口亦四两,皆会酣,少府受。又大鸿护食邑九真、交址旧南者,用犀角长九寸以上若琦增甲一,桂林用象牙长三尺以上若裴翠各二十,准以当金”。

由于《汉律》现已散佚,这段对酣金之制作了较完整记载的百余言注文遂成为研究这一制度的最重要史料依据。

关于东汉官吏的傣禄制度,《后汉书志》记载极略仅有“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寥寥数言。

刘注却引《晋百官表注》详加阐述,“汉延平中,中二千石奉钱九千,米七十二解。真二千石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解。比二千石月钱五千,米三十四解。一千石月钱四千,米三十解。六百石月钱三千五百,米二十一解。四百石月钱二千五百,米十五解。三百石月钱二千,米十二解。二百石月钱一千,米九解百石月钱八百,米四解八升”。

此段注文对东汉各级官吏的薪傣作了较完整记载,从中可看出钱谷的具体分发情况,这是《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等其它记载所无法比拟的。

册立皇后为朝廷大典,但《后汉书志》竟全然失载,刘昭认为“汉立皇后,国礼之大,而志无其仪,良未可了”因而“案蔡质所记立宋皇后仪,今取以备圈”。

经尚书令、仆射群臣上奏皇帝制书册封后,“皇后初即位章德殿,太尉使持节奉玺缓,天子临轩,百官陪位。皇后北面,太尉住盖下,东向,宗正、大长秋西向。宗正读策文毕,皇后拜称臣妾,毕,住位。太尉袭授玺缓,中常侍长秋太仆高乡侯览长跪受玺缓,奏放殿前,女史授婕好,婕好长跪受,以授昭仪,昭仪受,长跪以奉皇后。皇后伏,起拜,称臣妾。讫,黄门鼓吹三通。鸣鼓毕,群臣以次出。后即位,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国王,即位威仪赤级玉玺’。

通过一百四十余字的注文,东汉册立皇后大典的全过程详情便呈现于后人面前。

由于其它史书对此或无载或失传,刘注成为研究这一制度的唯一参考,史料价值极为突出。

4、订其谬误:《后汉书志》关于典制的记载亦偶有错漏之处,刘注则依可信史料予以订正如关于“太傅”官,《后汉书志》曰“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亮,辄省。”

刘注加以反驳“案灵帝之初,以陈蕃为太傅,蕃诛,以胡广代,始不止一人也”,。纠正了志书的失误。

又《祭祀志》“至龄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滋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

刘注据《周礼》难之“禹会群臣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故已蛰不同,园方异等。《周礼》天地,壁、琼、唬、璋各有其玉,而云未有其器,斯亦何哉”遇有不易判定正误的情况时,刘注一般不轻意妄断,而是两存其说,这种态度是科学的。

版本介绍

底本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南宋绍兴间刻本 

关于我们

广州原典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古籍数字化、古籍定制及出版为一体的文化企业,旗下有出版品牌:稻草人童书馆,古籍制作品牌:湘君阁以及营业中的店铺:原典纪书局,已出版各类纸质图书850种以上,拥有中文古籍数字图书300多万册,16世纪以来的欧美古旧数字图书1300万册,主要来源于境外馆藏机构,95%以上为原色原貌高清原版数据。主要业务范围:科研项目合作、古籍整理与出版、古籍复本定制、古籍数据库直销、图书代理出版等,欢迎私信联系咨询与合作事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