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玉带饰的艺术特征

 芝润斋 2023-05-29 发布于江苏

谈到大唐盛世,除了我们介绍的太宗世民推广的“贞观之治”,对唐朝的盛世昌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唐代末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开元之治”,就是经历了武则天统治与宫廷混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上台,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也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

一、唐代文化历史文化背景

武则天的故事是一个传奇,至今她的墓葬也成为众人敬仰参观的著名景点,根据她的生平改编的影视剧和各类小说、野史无数,但是目前为止,从历史角度还原一个具备超人外貌,智慧和手腕的传记,还没有出现。

史学家也承认,自8世纪到今日,对她的评价都有些偏颇,尚无一部武后的真传出现。

从这个角度理解,很明显地, 要想将她的故事讲得令人相信,可能很多史料还需要等待她的墓穴真正打开的那一天,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是多方揣测的艺术创作。

要知道在千年以前,特别是严重的封建社会环境中,一个女子在男性社会里不仅要顽强地生存下去,还要有牙眦必报的报复心理和行为,这样的人格特征和人性特点绝对不是史料中记载的那几点,还有很多不可言及的隐秘和未知的情节往往被忽略不说。

但是从这些所为中可以简单地看出,武后做事的果断干脆,颇有大男子的决断作风。

她首先一点就是出身,不是什么小家碧玉,而是出自名门,大家闺秀,她的父亲也是唐太宗创业团队的骨干,早年参加各种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江山巩固,也被封功侯爵,官至工部尚书和荆州都督。

武后年轻时被选为“才人”,其实就等于宫女,也是没有名分的姬妾。

从历史记载考证,史学家称她容颜出众,现在从扮演武则天的几个演员的颜值上也能看得出来,虽然没有照片和图像,可是有一点值得肯定,毫无疑问的就是,作为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她之所以可以在后宫迅速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因为她不仅仅只是一个有着容貌的花瓶,她的天资极高,这都应该得益于家教的优越条件,读书多见识也广泛;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读书教育,她的洞察力尤为敏感,特别是她的意志力极强。

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被贬入寺为尼;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后称高宗者)巡经该地,之后她被纳为昭仪,不仅重回宫苑,还比以前的才人升了一级,即下级之妃嫔,一年之后李治的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按照时间推断,此时她在30岁左右。

在唐朝开国的三个皇帝之中,有父子两人都当过她的丈夫,在她下面,以下继位的17个皇帝无一例外, 全是她的儿孙。仅凭这一点,千古至今,无人能超越。

在高宗当权的34年间,武后能从一个下等昭仪坐实皇后宝座,并获取朝廷管理实权,绝非一般仅凭姿色外表便能达到的心计和手腕,据史籍记载一方面乃因高宗李治患有“苦风疾”,用我们现在的解读就是严重的高血压妨碍了他的视力。

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武后不仅对国事有兴趣,而且因为她饱读诗书,通晓古今,证明自己也有干政的能力。

当然,这一切,都在于她将当朝的皇帝李治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公元674年她与李治称为“天皇天后”,又称“二圣”,不仅身份与皇帝相同,而且已有了“同等的国家主权最高人”资质,由此也可以想见出李治对其的信任和依赖。

二、武后则天的的强势作风和逆袭之路

公元684年,高宗李治去世,她也就从幕后走到台前,真实的君临天下。

在这个强势的母亲面前,她的第一个儿子早死;第二个儿子显然不想与她合作,被她命令自杀;第三个儿子李显被立为皇帝,只一个月即被废,从此被幽禁了14年;第四个儿子李旦百端优惧之余,再三辞皇帝位。

武则天不仅对自己的骨肉,亲生的儿子极端苛刻,就连她女儿太平公主的驸马,也被她下令杀之,可是她又认为女儿像自己而特加恩爱。

武后在位共21年,前面的六年武则天都以唐朝太后的名位治国。

到了公元690年,她称“革唐命”而开创一个“周朝"(她称武家源出于周文王),她自己已不是皇太后而是“皇帝”。迄至公元705年她以81岁(也有83岁)高龄去世之前,自身为中华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位15年。 她在位时,不少唐室皇子心有不甘,企图举兵造反,夺回皇位,但是功亏一篑,武后也是心狠手辣之人,当她得知信息,开始残酷的报复和镇压,也将李唐后裔几十人和他们跟从者几百人处以死刑。

但是这种抗争一直也没有停止,直到她年老生病临危之际,唐朝的江山才最终得以回到李家后人的手中,武后眼见大势已去,便将皇位交由她的第三子李显所继承,以后为四子李旦所接替。她在唐朝历史中的“本纪”地位无法删除,全部中国历史之中也再无其他例子近于武则天的经历和作为。

武则天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意识严重的皇家统治中,逆至权力顶峰,除了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也跟武后做事残忍果断的风格有关;她曾说起她的用人观:降伏烈马有三件物,一铁鞭,一铁杵,一匕首。鞭之不服则杵其首,挝之不服则断其喉。在她眼中,制人如同制马,不为我所用,必被我所除,此法后来也被很多管理者所推崇,

太宗是她的心中最敬佩的人,直到老年,她讲到李世民,还带着敬爱的语气。

武则天在位时,也是褒誉参半,她重任清官狄仁杰为刺史,后任平章事,已是朝中重臣,也屡因事关原则,冒死直言,赢得武后几分的尊敬。

武则天晚年也是昏庸无道,常让美少年“傅粉施朱,衣锦绣服”和她燕居作乐。

三、唐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玉器艺术特征

唐代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也给了她折腾的资本和实力,在盛唐时期,腰际用玉带装饰,早在西周墓中已有金带出土,完整的玉带则是北朝时期才出现的。

唐代的玉带制度应是北周和隋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铸数从6~14不等,是三品以上达官显贵的身份标志。

唐代遗留下来的玉器实物不多,玉带是最被重视并最具特征的玉器之一,是玉器从礼玉向世俗化转换的产物,体现出当时人们更重视礼玉的现实表现和应用形式。

四、唐朝玉带饰基本特征

武后在位时创新了一个朝服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我个人也是收藏了很多朝服的“补子”,因为服饰都是丝织品,现在唐代的朝服我们见不到实物了,玉带是一种用若干块小玉板镶缀在皮革或村布带上做成腰带,与朝服搭配,既是服饰,也是官级品位的标志。

唐代的玉带多以上等和田玉制成。一般都较厚实,呈扁平状,一面琢有纹饰,一面光素无纹而琢有穿系孔。

銙的形制有方形、长方形、桃形、半圆形等。铊尾多为圭形。

有的銙、铊还镶以金边。纹饰题材丰富,常见有人物、动物、花鸟等,尤以人物纹最为别致。

带銙所雕饰的人物几乎都是身着胡服的胡人形象:高鼻、深目、多须、卷发或头戴软帽;着紧身窄袖短衣,足蹬尖靴,身披飘带;或跪或盘坐在毡毯上奏乐,和唱,饮酒,献物。

舞乐伎纹均雕琢在铊尾上,多为胡人跳胡腾舞。

五、唐朝玉带饰鉴赏要点

主题纹饰的雕琢极有特色,采用剔地隐起浅浮雕加阴线刻的技艺。

雕琢方法是:先分别从銙的四周边缘和中心纹饰的边沿相向斜刻剔地,将空白处剔成洼地似的凹面并抛光。

微微向内凹倾的四边是在剔地时留出的那一点点似框非框的细边棱缘。

中心纹饰看似突起,实则与边棱齐平,不见加工痕迹。

边缘及纹饰细部特征再用阴线刻划或勾勒。

阴线遒劲,排列密集,形象浑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衣着、动物毛发的质感,与当时绘画中盛行的线描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