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孩1岁接连确诊癫痫、自闭症,连抽5次脑脊液,贾美香医生给出关键建议

 北医脑健康 2023-05-29 发布于北京
口述:霖霖妈妈
整理:大北医狮


No.1

1岁误诊脑炎,抽了5次脑脊液

霖霖刚出生没多久,就给了爸妈不小的惊吓。

5个月时,霖霖第一次癫痫发作,全身抽搐,四肢僵硬,眼睛不停地眨。第一次发作虽然时间不长,不到半分钟,但却着实让爸妈后怕。

霖霖4个月大时患上支气管炎,爸妈起初以为是支气管炎引发的抽搐和低烧,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没想到医生却将孩子误诊为脑炎,按照脑炎的治疗方式治了一个多星期,医生说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就在霖霖爸妈准备带孩子出院时,霖霖又开始了抽搐。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能建议霖霖爸妈把孩子转院到别的医院看看。

为了判断是不是脑炎,霖霖在那段时间做了所有能做的检查,脑电、心电、核磁……

光是脑脊液,就抽了5次。

2021年1月到3月,3个月里霖霖断断续续一直在发作,每次抽搐完就昏睡过去两三个小时,醒来又开始抽搐,然后继续昏睡。爸妈的心也在这3个月里不断被孩子的发作而牵动着。

然而3月份后,霖霖的癫痫却突然控制住了,在北京就医检查基因后,爸妈才知道,原来孩子患的是婴儿良性癫痫,属于自限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停止。

霖霖爸妈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没想到还有挑战等在后面。

No.2

确诊自闭症,雪上加霜

因为患有癫痫,霖霖已经一年多没有打疫苗了。

爸妈便带着孩子去医院咨询疫苗的规划问题,咨询的时候,霖霖妈妈也顺便表达了自己的怀疑。

霖霖从小癫痫发作,基因报告上也有一些提示,再根据孩子的一些表现,霖霖妈妈怀疑孩子可能是自闭症,但更怀疑的是语言发育迟缓。

“1岁4个月的时候我让他叫妈妈,他会叫妈妈,别的就啥都不会。我让他叫妈妈,他就仿说一遍,看着我说妈妈。但他好像不太理解什么是妈妈,一直到现在除了妈妈之外没有任何语言。第一怀疑他可能语言发育迟缓,第二可能性就是他是自闭症。

霖霖妈妈的怀疑随后被验证了,医生给霖霖做了一系列检查后,确诊是自闭症。

读幼教专业的霖霖妈妈,从大学就开始学习和小朋友相处的方式,但儿子确诊后,她想要学习的更多了。

“孩子需要一些更专业的特殊知识,每个孩子发育的情况很不一样,而且还需要一些特别处理和特别关注的很多很多点。

在得到自闭症的结论后,霖霖爸妈就一直在有意识地做很多准备。

No.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康复老师

“带孩子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跟着他一边试一边走,也没有什么一手的经验。其实很多专家会给你一些建议,到了几岁之前就要怎么样,但是每个孩子都不太一样,自己的孩子得自己去摸索。”

这是霖霖妈妈总结的育儿心经。

说起来容易,但每一条经验背后,都是千百次的付出和尝试。

霖霖妈妈怀孕生霖霖的时候,一直在河北生活,丈夫在河北北京两地通勤。

霖霖第一次抽搐时恰逢疫情,无法进京,在误诊脑炎后,为了能定期去北京的医院看病复查,霖霖妈妈毅然决定走出河北,在北京租房子给孩子看病。

本想等孩子好点了再走,可没想到癫痫还没彻底控制住,就又诊断为自闭症。

为了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医疗条件,霖霖妈妈就这样一直陪着孩子在北京租房居住。

霖霖爸爸同样时刻记挂着儿子的成长,他不愿意轻信名师名机构,为了给孩子找最适合的康复机构,他接连考察了十七八家,才找到最适合儿子的机构。

更让人感动的,是夫妻俩对待彼此的态度。

从霖霖生病起,霖霖妈妈就给不停给家人做心理建设。

“孩子如果生病的话,不是任何人的错,不需要自责。”

对于未来,焦虑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但自从孩子生病之后,夫妻俩从没有整天互相指责抱怨,偶尔有情绪也不会一直向对方发泄。

两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虽然霖霖爸爸在孩子康复上投入度没那么高,但会经常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讲座。

两个人不断自我成长,一直彼此支持。

No.4

贾美香老师给出2点建议

霖霖一家入选北大医疗脑健康助星计划后,为了给霖霖提供最有力的帮助,北大医疗脑健康联系贾美香老师帮助霖霖进行评估,贾老师分享的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孤独症孩子家长们借鉴。

在和霖霖交流时,贾美香老师发现孩子对视较少,针对对视问题,贾老师建议父母在家里可以多给一些刺激,孩子看人不难,但建立起对视是有一定难度的。

家长可以拿着孩子喜欢的东西,目的是让孩子注视人,当孩子的眼神和家长的眼神碰上的时候,就马上将物品给孩子,慢慢建立起沟通交流。

小龄孩子首先要围绕交流,建立孩子对家长的依恋。如果对家长的依恋都无法建立,对别人的依恋可能会更少。

当孩子玩玩具时,家长应该去察觉孩子喜欢什么东西,而不是把玩具全铺开,此时分心物较多,孩子会面临选择困难,不知道玩什么。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玩具和孩子玩,比如玩巴士车就专门玩巴士车,周围的分心物少了,孩子就容易和家长产生互动。

此外,家长和老师带孩子训练的时候,要关注孩子喜欢什么,爱好是什么,先用孩子喜欢的东西进行训练,这样孩子对家长和老师才会建立起依恋,当依恋建立起之后才会向外扩。

例如和爸爸、妈妈、康复老师建立依恋后,当呼唤孩子的时候,孩子能够有反应,这样才更有利于之后的教学。

在反应的基础上,孩子可能学会听指令,坐在原地等妈妈把物品拿过去,这样孩子又学会了等待,这一连串的动作实际是一个训练的回合。

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和孩子进行互动。比如孩子躺在地上玩汽车,家长刻印引导孩子不要一直维持一个姿势注视,越看越刻板。

这时家长可以把汽车放在桌子上,换一个方式玩,比如“妈妈把汽车推给你,你再推给妈妈”,这样就产生了互动。

对于孩子的看诊问题,贾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贾老师建议霖霖到专门的影像中心进行定期的复查,针对检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

例如孩子的脑电如果查出有异常波形,比如癫痫的波形,在康复训练过程当中就需要注意。

孩子通常做感觉统合训练,如果脑电呈异常波形的孩子,就不应做旋转的训练,过分的运动量或者旋转,也许会诱发孩子的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后又会引发孩子的脑细胞损伤,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

贾美香老师的建议,不止针对霖霖,对于其他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霖霖的康复训练已经走入正轨,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对于一个现在也仅仅2岁多的孩子,他承受了太多超越年龄的痛楚,但在父母的爱与保护之下,霖霖也一定会拥有超越想象的力量。

给文章点个“在看”吧,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能不受痛苦地长大成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