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题(十三)

 医之大者 2023-05-30 发布于吉林

人想平安地度过这一生,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尤其是作为一个普通人。

就像河南田地里的成熟小麦,从冬天的麦苗长到盛夏的成熟麦穗,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最后还是会在地里发芽,这其实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人们是不应该总盯着苦难,不管是以前的苦难,还是当下所遭受的苦难。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苦难背后的原因。

其实治病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总是觉得治病的方法太少,总是困惑为什么疾病越来越多,我们也要经常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否则病是看不完的。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为什么不发一些经验方或者秘方,又或者名医经验之类的。

其实用一句话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种思想的提出总会被后来者取代,即使是名方,可能下一个朝代就被湮没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医,有著作流传下来的就已经很多了,更何况那些默默无闻耕耘的医生。

一个医生,尤其是中医,一辈子能看的病人量是很有限的。就拿本人来说,平时还要管床,有很多门诊的朋友来找我开方子,每天忙的不可开交,感觉到精力十分有限。

所以才有了通过公众号来写一些东西的想法。但经常不知道具体写些什么,有时候我写了一半又写不下去了,总是担心怕给读者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一直都是诚惶诚恐。

比如,我觉得哪个方子效果很好,然后我就把它发到公众号里,如果一些人照搬了去使用,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是很不应该的。

因为中医自古就是一人一方,哪怕是经方,用的不对,同样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更别提历史沉淀下来的汗牛充栋的验方。

举个例子,明代的《普济方》,这本书收入收入了6万多首的方剂,这本书涵盖了明朝以前的诸多医学成就,但是在浩瀚的医学典籍里面,也没有那么的重要,现代《方剂学》也仅仅是选录了几首处方罢了。

当年学方剂的时候接触过这本书,去图书馆查阅时吓了一跳,一套书几乎摆满了半个书架。

打开中医处方目录,历朝历代的方子数不胜数,再加上现代以来新开发的一些中成药,太多了,如果一个医生有选择困难症该怎么办。

这也反映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医疗市场的混乱,比如治疗心悸的中成药,可能很多方子都有效,难道所有的方子都做成中成药上市么?那得需要多少药店去销售?需要多少专家去代言?需要多少资本去运作?

因此,喜欢中医的朋友们,一定要注重中医传统医理的思考,不要拘泥于一法一方,或某个医生。

医之所存,道之所存,中医的传承绝不是靠几个名医的摇旗呐喊就可以顺利进行的,如果有一天大部分人都排斥中医的话,那才是最可悲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