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丢 自然漫步 山林边缘的小路上,远看树叶尖上有个白点。靠近细看,是一只蚜灰蝶,披着斑点狗式标志性的黑白双色外衣。蚜灰蝶雌雄同色,有人说斑纹像小雪豹,还有人说像围棋和棋盘,它有个曾用名棋石小蝴蝶。 蚜灰蝶又名林灰蝶,也有竹蚜灰蝶、甘蔗蚜灰蝶等称呼。这些名字与习性和食性相关。蚜灰蝶喜欢生活在山地和丘陵,在武汉,它的遇见率不高。 ![]() 蚜灰蝶 远观 蚜灰蝶拉丁名taraka hamada,看起来像东方语词。 属名taraka由美国学者1889年命名,来自梵语,有“递”、“渡”等词义。本种模式标本采集于日本横滨,由英国昆虫学家在1875年命名,种加词 hamada 来自日语“浜田”。 与反面明显的黑白对比不同,蚜灰蝶正面黑灰色。每次在野外见到时,它总是不开翅。难得抓拍到一张半开翅的,能看见背面色彩。 ![]() 蚜灰蝶 半开翅 蚜灰蝶是著名的肉食性蝴蝶 ,“吃肉毛毛虫”名符其实。微博上有篇《我与蚜灰蝶的故事》,作者连续十天在户外观察蚜虫,记录到非常多的细节。从卵、幼龄到羽化。最有趣的是蚜虫被啃食之时,并不逃走。这篇文章网搜可读。 ![]() 蚜灰蝶与绵蚜 摄于福建将乐 有学者报告了蚜灰蝶在竹叶上捕食蚜虫的数据,一只三龄的蚜灰蝶幼虫,一天可以吃掉400多只蚜虫,食量是食蚜蝇的4倍,是异色瓢虫的6倍。而且夜间的捕食量大于白天,气温在摄氏25-30度吃得最欢。在实验室条件下,低龄幼虫一天也能吃90只竹蚜,名不虚传的蚜虫克星。 另一份1980年代的研究文章,记录了蚜灰蝶捕食甘蔗绵蚜。刚出生不久的一龄幼虫会吃蜜露,老龄幼虫吃掉一整只蚜虫只用三分钟。一片叶上的蚜虫被吃完以后,蚜灰蝶幼虫能吐丝悬挂在叶下,借助风力飘到另一片叶子,寻找新的食源。 ![]() 图源自《武夷科学》 Vol.3 1983 ![]() 蚜灰蝶 与 禾本科植物 ![]() 熙灰蝶 摄于海南琼海 蚜灰蝶一年多代,雌蝶的翅型比雄蝶稍圆。雄蝶喜欢午后在林间空旷处守候异性,交配时若受到干扰,由雌蝶主动飞行,雄蝶随飞。 ![]() 蚜灰蝶 停栖 ![]() |
|
来自: 零壹贰012 > 《鳞翅目(毛毛虫,第二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