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芯片断供难受,美日垄断全世界90%的市场,我们高仿都造不出?

 龙歌龙韵 2023-05-30 发布于河南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随着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制裁的不断升级,致使中国部分企业调整了发展进程,一方面加大了国产化研发的速度,另一方面改变了商品的基本功能。经过不断的努力,如今中国国产化芯片已经在芯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在惊讶中国研制速度的同时也调整了芯片管制方案,不过对于美国的这些手段,中国企业表示并不担心。但是有一件产品我们却连高仿都造不出来,如今被美日垄断着全世界90%的市场,那到底是什么产品?

一、医疗器械

我们经常在各大媒体或医院看到诊室内安置着很多大型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的找到病原并对症下药。往往这些仪器的检测费用都比较高,少则几百元大到上千元。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检测仪器一般都是进口的,无论是后期的维修或维护都需要再支付一笔费用。而且医院只拥有仪器的使用资格,仪器的专利还是归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所有。

为什么医疗器械会有这样的规定?医疗器械的专利技术属于知识产权,研发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技术不被模仿或伪造,而规定的一项知识保护方法,这也是国际知识技术保护的惯例。

目前全球美国和日本的医疗器械占市场份额的90%,也就是说美国和日本对专利的保护意识要早于中国。如今只要中国购买了进口的医疗设备,拥有专利的国家还要在仪器的使用频次中抽取一定的费用。那么为什么中国自己不生产国有化医疗器械?

二、复杂技术难突破

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发展比较晚,而美国和日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研制出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医疗设备的研发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与财力,可是由于工艺、材料等各方面原因,生产出来的设备与美国或日本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设备上中国还缺乏相应经验。比如CT机、核磁机、高压氧仓、B超仪等目前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同时医疗仪器研制出来后都需要经过复杂的测试与长期的临床实验。

比如医疗器械里的医用塑料就与一般的塑料不同,国产设备的塑料在抗菌性能上容易造成发霉的现象,而进口塑料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还有就是国产设备在临床上没有太多的数据支持,而美国或日本的仪器由于技术成熟各方面数据都可以达到国际标准。

为了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提出了“国产代替进口”的口号。目标就是要攻克这个难关,研制出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

三、医疗器械国产化

2022年中国多个城市规范了公立医院采购进口器械的方案,对进口器械的数量、种类都做了说明。比如安徽、四川、浙江、山西等地先后发布了收紧购买进口医疗设备的通知。

而中国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加快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速度。据有关资料统计,从2017年到2020年期间在骨科手术器械领域共有48项二级设备完成了50%的国产化,眼科、口腔科、临床、医用成像、心血管手术、无源植入等器械方面国产器械也有了新的突破。

同时中国在微创技术与内镜外技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如今在全球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微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迅猛的,技术水平在全球也是最先进的。

微创技术的成功是中国优化医疗资源的一种体现,目的就是给患者创造一体化就诊的模式,让患者在术前、术后得到优质的服务,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让患者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康复与治疗。

纵观全球医疗器械领域,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尤其就是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国产化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科学技术将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利工具。

结语

随着我国对医疗器械的重视以及国产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国产化的脚步迈的也越来越大,国产代替进口的模式正在逐渐扩大,未来有望打破美国和日本垄断的局面。

你是如何看待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