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香菱:当美人失去庇护,美就是一种灾难

 漫话红楼 2023-05-30 发布于北京
红楼是一部警示录,作者“秉刀斧笔,具菩提心”(脂砚斋语),希冀通过各种警示,让读者避开人生的各种坑,让人生少一点悔恨,多一些圆满。
         
因此,我们会发现,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在每个人物上,都赋予了警示作用,让不同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那么,作者赋予香菱的警示作用是什么呢?
         
香菱这个人物,收获了若干的喜爱和同情,喜爱有多深,同情就有多深,因为她的美好与她的悲惨都那么深重。
         
从因果论来说,美好的人应该得善报,为什么她却如此薄命呢?
         
我们来追溯一下她短暂的人生,看看作者在她身上赋予了什么样的警示作用。 

英莲:活在神仙境界的小小荷莲

         
得益于弹幕始祖脂砚斋的提醒,我们知道了英莲之名暗含“应怜”之意,命中注定就是一个小可怜。
         
但是,从作者赋予英莲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可以看出英莲的本质是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但外形美好,且散发着荷花之幽香,天生人见人爱,就连粗俗不堪的薛蟠都能看出她的“不俗”来,可见其气质何等不凡。
         
女孩生得美,就是原罪,因为容易被人惦记,除非拥有强大的庇护能力。
         
很幸运,英莲出生在一个神仙境界般的家庭,父亲甄士隐是个神仙一般的人物,拥有丰厚的资产,不需要接触世间俗务,“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简直是个纤尘不染的真空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英莲当然是安全的,她的美好,只会给她带来更多的爱与温暖。
         
神仙境界的安全系数有多高,同时就意味着凡俗世界的危险系数就有多高,因为越是惹人喜爱,就越容易被惦记。
         
在那个元宵灯节,看到独自坐在门槛上的小英莲,拐子一定认为自己中大奖了,老天居然把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孩送到了他的面前。
         
就从这一刻开始,英莲安全世界里的防护墙倒塌了,从此完全暴露在危险面前。

香菱:宝钗希望她兼有花和果的特色,她却把自己活成了花

                  

落到拐子手里,英莲应该有了一个新名字,书中没说,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不过,通过应天府门子的讲述,我们知道,在拐子身边的这七八年,英莲过得很惨,书中明说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从神仙境界受万千宠爱,到在打骂中度日,说得上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
         
至于英莲跟着冯渊更幸福,还是跟着薛蟠更幸福,因为无从比较,也就无法定论。不过,到薛家后的英莲,也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新的安全世界。
         
         
薛家带给英莲的世界,虽然不如父亲营造的神仙境界,但至少这是个简单的世界,从薛姨妈到宝钗再到薛蟠,都给予了她善待。
         
对于一个买来的小丫头,薛蟠对她有想法,完全可以以通房的名义放在房里。也许是她不俗的人品让薛姨妈不忍心只让她做一个通房,于是郑重其事地办了酒,正式纳为姨娘。
         
         
宝钗给她取了个新名字:香菱。博学的宝钗,为何给她取这样一个名字?
         
结合宝钗的个性特点,她应该是这样考虑的:菱,是既开花又结果的水中植物,菱花具有观赏性,菱角具有食(实)用性。菱与香的结合,宝钗应该希望她既具备菱花之香,又具备菱角的实用
         
保留花香,是保留英莲与生俱来的不俗,但重心在菱上,要做一个实用的人,即具备生活能力的人。
         
         
这个生活能力,就包括对危险的防备能力。任何人活在世上,都很难保障一直有人充当防护墙,唯有自己掌握这个能力,才能真正起到防护的作用。
         
这也是宝钗不支持香菱学诗的原因:当“香”多于“菱”,危险系数就增大了,学诗只能增加“香”的份量,从而减少了“菱”的成分。

秋菱:世界需要她的实用性,她却只有观赏性,于是引来了摧花辣手          

         
从“香菱”到“秋菱”,香菱的命运再次改变。
         
看似一字之差,其喻意却深远,改“香”为“秋”,去掉了观赏性,只留下实用性。
         
然而,香菱的实用性即防备能力几乎为零,却让浑身散发的观赏气息引来祸端。
         
夏金桂为何要拿香菱开刀?因为香菱“才貌俱全”,把夏金桂比了下去,于是引发了夏金桂“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想着要对付香菱。
         
此时,才体现防备能力的重要性。可是,香菱在这方面的能力为零,于是,夏金桂只稍微用计,香菱就中招了。
         
         
有读者指责宝钗母女对香菱的保护不力,只能说,有这种认知,是因为不了解当时社会的妻妾制度。
         
《仪礼·丧服》中说: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等。女君,即正妻,妾待正妻,有如妇人待婆婆。同理,正妻待妾,有如婆婆待儿媳妇。
         
在薛蟠娶妻之前,香菱属于薛蟠的私有财产。薛蟠娶妻之后,香菱就属于薛蟠和夏金桂共同的私有财产,夏金桂对香菱有管束之权。
         
除非夏金桂实在闹得不像话,做婆婆的薛姨妈才能出面干涉。至于宝钗,就完全无权干涉了。
         
因此,当香菱被夏金桂设计陷害,薛蟠也不辨是非之时,薛姨妈才说:“他既不好,你也不许打,我立即叫人牙子来卖了他,你就心净了。
         
妾是可以任意买卖的,薛姨妈用这种方法把香菱解救了出来,才让她远离了夏金桂的淫威。
         
但是,在从夏金桂起意对付香菱开始,香菱便毫无防备之心,也无自救能力。
         
相比同样手段毒辣的王熙凤,平儿就智慧多了,懂得如何自保,如何不卷入贾琏王熙凤夫妻间的争斗。
         
试想,如果平儿如香菱般被王熙凤欺负,谁能救她?谁又愿意救她?
         
因此,越是容易被人惦记的美人,越需要培养防备能力和自救能力,这样才能免于被算计被坑害。
         
         
香菱偏偏缺少这种能力,正如判词所说:“根并荷花一茎香”,无论香菱的命运如何变化,名字如何更改,她都不改荷花之香,却未能从荷花的本性里,生长出实用能力来。
         
美是原罪,好比露财的富翁,钱财也是原罪。所以,有钱人要么尽量不露财,要么找到妥当的防护办法。
         
同理,美而无防护能力,美就成了一种灾难。
         
这便是作者赋予香菱的警示作用:每个人都需要培养对危险的防备能力,更需要培养在危险中的自救能力。
         
美人更甚!
         
香菱虽美好,但我们都不应该活成她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