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内最大的伯乐”周总理的秘书宋平老先生

 xianfengdui111 2023-05-30 发布于河北


但要问谁是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常委的话,那答案必然是宋平老先生。

宋平

宋老先生今年已经106岁了,他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国家风起云涌的时代,少年时代的他在目睹国家满目疮痍之景象时,像那个年代的许多有志之士那样,走上了革命救国这条路。

在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前往延安学习。

后来经过组织的安排,他成为了周总理的秘书,此后便又是一段峥嵘岁月……

建国之后,宋老先生仍然奋斗在最前线,因为他经常能发掘到一些不可多得党内的人才,战友们便送了他一个“党内最大的伯乐”的称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百岁“伯乐”的故事。

少年时代:被视作“全家希望”的少年宋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平是山东日照人,家里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父母都是当地老实本分的农民,鉴于家里的孩子不止他一个,加上当时正值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年月,家里的生活并不好,能养活这几个孩子,已经算是尽了宋父宋母最大的努力了。

宋平9岁的时候,家里终于挤出了点余钱,送他到村里的小学读书,一开始,宋平的父母送他去读书也只是为了让他多识几个字,并没有想过让他读出什么名堂出来,不过,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宋平在读书一事上有着特别的天赋,就连老师也夸赞他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就在宋家父母考虑要不要供儿子一直读下去的时候,宋平又给了二老一个惊喜:他竟然在短时间内连续跳了几级。

当同龄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已经读完了小学和初中,15岁那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北平志成中学。

放在现在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有这样一个堪比天才的儿子,很多人都会选择让他继续读下去,但1932年的宋家不行。

宋家原本就只是一个贫农家庭,在那个年月里,能养活一家老小已算不易,能够供宋平读完小学和初中,夫妇俩已经尽了全力,而继续供养宋平读书不是不行,但那就意味着必须得压榨家里其他人的生存空间,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聪慧如宋平,自然也是知道家里的状况,他虽然想继续读书,但也不能不顾家人,就在他想跟父母说不读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宋平的大哥在一次抽奖活动中抽中了300大洋!须知,当时的300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就是9到12万,这对于宋家来说简直就是天降横财。

宋平

宋平的父母认为这是天上的文曲星看中了自己的儿子,见不得自家儿子就此埋没,所以才降下这笔横财——虽然有迷信的成分在。

但当时宋家人却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在全家商议过后,他们决定用这笔钱来供宋平读书,他们相信宋平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而被视为“全家人希望”的宋平,对于家人的支持也非常感动,他知道家人的期望,也并没有将这种“期望”视作压力,而是当作动力。

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在17岁那年他再一次跳级,这一次他“跳”到了北平大学的农业学院,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家人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

北平大学旧址

青年时代:爱国青年为祖国奋斗,却遭校领导批评

宋平并不只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在关注学业的同时,他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

尤其是他出身农村,对国家的底层状况非常了解,地主军阀等阶层对农民的压迫他更是深有体会,所以,每当学校有同学要举行爱国游行的时候,他总是其中的一员,比如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奉天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天津、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同时对国民政府以武力相威胁,而天津、河北等地的政府同样也是实行不抵抗政策,这导致这些地方的大部分主权全部落入敌手。

日军

有这样的例子在,当日军将魔爪伸向华北大地时,上至党组织下至普通军民,大家在人群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十二·九运动”正是在这时候开始的。

宋平原本就是一个爱国青年,平时找到机会,他也会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十二·九”这样的先锋运动,他又怎么会错过?于是,学校里的热血青年们商量好,到时候一起上街头,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中,像这样的游行并不少见,大部分学校都不会阻止,甚至是持支持的态度。

但是,北平大学当时的校领导却对此事非常抵触,或许是为了学生的安全,或许是因为其他的政治原因,校领导反对学生参与这次的抗日游行活动。

同时因为宋平算是北平大学在这次活动中的组织人之一,在学校里小有影响力,所以校领导找他谈话,想让他出面阻止学生参加活动,甚至让他这个“小头目”写一份悔过书,宋平并不同意,为此他还跟校领导大吵了一架。

学校的不支持和不认同,让宋平非常失望,他始终认为学校不仅是个教书的地方,还应该担负着“育人”的重任。

如果连他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话,你让那些普通民众怎么办?

如果连他们这些被视作“国家的未来”的人,都将帝国的侵略视作平常,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该怎么办?

失望的宋平决定离开学校,他相信,哪怕脱离了学校,他也能找到自己梦想中的“Promised land”。

一年之后,通过自学,宋平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化学系,从农业到化学,看似是跨度非常大的两个专业,但对于他本人来说,其实区别不大。

无论在哪个专业,他的成绩都是那么优秀,让同学和师长对他赞不绝口,加上他长相周正,又是一个积极入党的先进青年,这让宋平没用多少时间就成了清华大学的风云人物。

没错,在考入清华的同一年,他加入了由我党组织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这里面,他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

经过慎重考虑,宋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正是他苦寻许久的“Promised land”,于是,在193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但是,众所周知,在1937年,罪恶的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七七事变”,这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北平情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清华不得不转移校址,后与北大、南开组成了著名的西南联大。

在这种情况下,宋平自然不可能再继续安心读书。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认为自己还能做到更多,于是,在1938年,他拒绝了当地政府提供的机关工作,告别师长和好友,独自一人踏上前往延安的道路。

延安时期的宋平:在历练中积攒经验

到达延安之后,他被安排进马列学院进行学习,在这里他对马列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他坚定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决心。

由于宋平各方面都非常突出,从马列学院毕业之后,他并没有离开这里,而是选择留校工作,从教育处的组织科长到中央党务研究室的研究员,宋平留校的这段时间中,他在不少岗位中待过,也积攒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党组织作出过不小的贡献。

组织里的同志眼见着宋平从一个青涩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可靠的党员。

无论是领导还是其他同志,他们对能力突出的宋平都非常信任,于是,经过讨论,组织上决定给他安排一个重要的任务——担任周恩来总理的秘书。

尽管当时的周恩来还不是我们国家的总理,但他在组织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职位,手里掌握着我党不少重要的信息,让宋平去担任他的秘书,足以看出组织上对宋平的信任和重视。

曾有人疑问,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能担任周总理的秘书呢?

因为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工作是出了名的“卷”,是党内有名的“卷王”,有能力且卷,当这样的人的秘书,且不说跟不跟得上他的步伐,光是得到他的肯定就已经很难了。

那么,宋平真的只是因为上面的指派才当上了周总理的秘书吗?其实并不只是这么简单。

因为工作出色,宋平在40年代初的时候被派往宣传部,任宣传部秘书,同一时间,周总理促成了《新华日报》的创办——而《新华日报》正是新华社的前身。

创办此报,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列思想、对中共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组织里的同志作学习之用,所以,这一份报纸上的东西绝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空洞无物。

出于对这一方面人才的渴求,党校里面的许多知识分子都被招去了报社,而宋平作为其中有名的“笔杆子”,又怎么会被错过呢?所以,他在宣传部没待多久,就又被“召唤”到了报社,与其他同志一起,用手中这支笔向人民大众宣传先进的革命理念。

在这一段时间中,他从报社的资料室主任一直干到了新华社重庆总分社的负责人,须知“负责人”这一职位,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我党在重庆这一方面的重要负责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直接对周总理负责的。

也正是在这一期间,能力出众的宋平被周总理看中,在国共谈判之后,他就从周总理的临时秘书变成了固定秘书。

宋平在周总理身边一共待了8年,在这8年期间,他是周总理优秀的战友,而周总理则是他的良师益友。

在潜移默化之中,宋平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他有意识地向周总理靠拢,学习到了他低调务实、心系群众、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的作风,而他的工作能力也在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中得到提升,这为他后续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平年代的宋平

战争结束之后,宋平也开始踏上了他自己的政治之路。

从1947年开始,他接受中央的任命,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在这期间,他担任过哈尔滨的区委副书记,也当过甘肃省的第一书记,还在中央政治局中留下过自己的汗水。

无论是什么岗位,无论是在哪个地区,他的姿态一直“放得很低”,他以人民为主,人民与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比如在1972年的时候,当时的宋平是甘肃省的第一书记,那一年甘肃发生了一场大旱灾。

将近两年没有下雨,土地龟裂、粮食作物失收都是小事,甘肃这地儿原本就缺水,旱灾一来人民就更是艰难。

根据可查询到的数据显示,缺水缺粮人数数百万,因缺水而死亡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得知这一消息后,宋平立刻向中央汇报,请求中央给予帮助。

说到百姓的困难,这个经历过抗日、解放两场战争的汉子都不禁落下眼泪,而当时已经确诊罹患癌症的周总理,也拖着病体听宋平汇报。

在听宋平说完后,周总理潸然泪下,他说新中国已经解放这么久了,可甘肃民众还在受着苦,这里面不仅有天灾,更有人祸。

甘肃的情况不是一时造成的,情况早已有,但国务院却没有进行过调查,“这是我们的失职”。

周总理的话让宋平非常动容,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他们要以人民为先、要立足于群众之中,不仅要看到眼前的问题,也要解决潜在的问题。

在之后的救灾工作中,宋平始终冲在救灾第一线,衣不解带,与甘肃人民同甘共苦。

在宋平的从业生涯中,他一直以周总理作为自己的榜样,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而这一份精神,直到他退休也未曾停歇。

从工作岗位退下之后,他不再过问公事,却开始在公益事业中发光发热。

宣传环保、参加志愿者、参加希望工程……哪怕从岗位上退下来了,宋老仍然是当年那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他在属于自己的年纪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建设、保护这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宋老和他的夫人通过希望工程,资助过3名失学儿童。同时,他们夫妇俩也通过捐款的方式,帮助4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正所谓,“自己淋过雨,便想给别人撑把伞”,宋老自己当年差点就当了个“失学儿童”,他不希望在和平年代还发生这样的事。

于是,在95年之后,他一手推动了希望工程中的“圆梦班”项目的成立,以帮助更多的孩子重返校园。

截至现在为止,“圆梦班”虽然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已有将近20个省市在推行这一项目,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在“圆梦班”的帮助下“圆梦”。

总结

在党内,宋老挖掘出过不少人才,而在党外,他资助的那些孩子都已长成国家的栋梁,宋老真不愧“伯乐”之名啊。

与宋老同时代的人大多已经离开人世,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总有一种令人敬佩的执拗。

正如宋老本人,从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到现在白发苍苍的党内“活化石”,他始终是那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宋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