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三天内静脉输注1.2亿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自诉接受干细胞治疗后“感觉好多了”

 zldy923 2023-05-30 发布于上海
干细胞之家

       干细胞之家—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重要声明:“干细胞”公众号是干细胞之家网站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其它任何带有“干细胞之家”字样的公众号皆为仿冒。 

     重要通知:近期有人以仿冒的干细胞之家网站工作人员身份在行业内推广仿冒版客户端软件及进行招商活动,提醒大家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上当受骗。许**、张*、孟*等人与干细胞之家网站及干细胞公众号无关。

    【正版】干细胞app请点击下方图片进入。

↑↑↑查找国内细胞行业公司↑↑↑ 

请点击上方图片

撰文:江南大学 墨忆
专家审核: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 教授
日前,Am J Transl Res杂志报道了一个案例[1]:一名50岁的急性肾衰竭伴有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患者,肌酐水平升高(3.0 mg/dL)并伴有高血压。这名患者接受静脉输注总计1.2亿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并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在给药期间或之后或任何随访期间均未报告不良事件。治疗后6个月肌酐水平降至并保持正常(1.0 mg/dL),并且不再需要抗高血压药物。这则案例表明,UC-MSC给药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的,并且对该患者有益。
图片

IgAN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IgA在肾脏肾小球中积聚,导致慢性炎症。虽然有些病例可能多年无症状,只有在死后才能检测到,但IgAN可能在其他患者中表现为可见血尿、高血压,或者在更严重的病例中,肾功能迅速丧失导致肾衰竭[2]。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期间,肾功能的突然丧失与血清肌酐和电解质水平的升高有关,以及由于对体内废物和病原体的低效管理而导致的系统炎症的增加[3]

目前IgAN的治疗方法优先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剂来减少循环IgA,以及抗高血压药物来控制血压[4]。然而,考虑到hUC-MSC给药后患者的肾脏状况有所改善,所以间充质干细胞的血管生成和再生特性也有潜力专门应用于肾衰竭后引起的肾脏损伤。

50岁男性患者接受1.2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


2019年12月,一名50岁男性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持续的双侧侧面疼痛、不适和腹泻,于2020年1月在美国寻求医学关注。

实验室分析显示,肌酐水平(6.2 mg/dL)、c-反应蛋白(74 mg/L)和钾(6.4 mmol/L)升高。病人因高血压入院,进一步检查显示病人患有IgA肾病。患者需要进行几轮血液透析和环孢素治疗,以及肺水肿和高血压危象的治疗。稳定后,患者出院时肌酐水平为3.0 mg/dL。

2020年3月,患者接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 MSCs)治疗。由于在体检时,观察到患者的血压为160/90 mmHg(重复后为150/110),脉搏为90 bpm,因此他同时服用阿达拉®(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

图片

患者在3天内共静脉注射了1.2亿个hUC-MSC,并为此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给药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同时给药后30分钟也继续测量生命体征,记录不良事件(如有)。并且,对患者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和六个月均进行了随访。

接受干细胞治疗后“感觉好多了”


接受hUC-MSC治疗后,患者对hUC间充质干细胞的输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在给药期间或给药后或任何随访中均未报告不良事件。

在1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他报告说感觉“好多了”。在2个月的随访中,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为15.3 g/dL,HCT为44.4%(表1)。在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病情经历了显著和持续的改善,他的血压读数正常(120/80 mmHg),肌酸酐水平保持在1.0 mg/dL。同时,患者报告称,由于血压改善,他不再服用硝苯地平。

由此可见,UC-MSC给药疗法对该IgA肾病患者是安全、耐受性良好和有益的。

图片
表1。UC-MSC给药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压读数[1]
图片
图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肌酐水平(mg/dL)。肾衰竭发生于2020年1月。该患者于2020年3月接受了1.2亿次UC MSCs,并于2020年5月和9月进行了随访。[1]

大多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2%)在住院后不久或住院后的几个月内恢复到基线肌酸酐水平[5],但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肾功能[6],那些肌酸酐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长期重大急性肾事件的风险更高[7]。在本病例报告中,我们观察到(图1)在hUC MSC给药两个月后,肌酐水平从升高的(3.0 mg/dL)显著下降到正常水平(1.03 mg/dL)。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改善(表1)。

通过本例UC-MSC给药疗法对该IgA肾病患者的成功治疗,希望可以推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相信通过后续更多的大型、盲法、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可以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恢复中的抗炎和营养作用机制,造福更多的患者。

已有数千例患者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的潜力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的特性[8]。在过去十年中,MSC给药已被证明是安全的,2012年对1000多名接受静脉注射MSC治疗的受试者进行的分析显示,除了一小群受试者出现轻微发烧外,没有发现任何毒性或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9]

图片

最近,另一项对2500多名受试者进行的分析证实了类似的安全性[10]。在临床前、体外和临床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已被提议作为肾衰竭的辅助疗法[1]。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相比,来源于人脐带的间质干细胞(hUC-MSC)具有更大的增殖扩展能力和增强的治疗活性,以及刺激生长因子的分泌,这些生长因子同样具有治疗潜力[11]

近年来,随着新试验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研究结果逐渐让我们看到了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无限潜力,期待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的问世,从而推动这一领域的临床转化。

【参考文献】

[1] Case report: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after acute renal failure.

https:///files/ajtr/14/7/ajtr0142375.pdf

[2] Immunological drivers of IgA nephropathy: exploring the mucosa-kidney link.

https://pubmed.ncbi.nlm./34821031/

[3] Care of the Critically Ill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e82437fdaa28cc000af89f227818383&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4] Ponticelli C and Locatelli F. Corticosteroid effectiveness in IgA nephropathy: long-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14694168/

[5] Mehta RL. Renal Recovery after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long-term outcomes: is time of the essence?

https://pubmed.ncbi.nlm./32282043/

[6] Five-year outcomes of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requir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https://pubmed.ncbi.nlm./18408072/

 [7] Paracrine mechanisms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angiogenesis.

https://pubmed.ncbi.nlm./32215017/

[8] Safety of cell therapy with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SafeCel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https://pubmed.ncbi.nlm./23133515/

[9] Cell therapy with intravascular 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continues to appear saf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pubmed.ncbi.nlm./31989101/

[10]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ool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https://pubmed.ncbi.nlm./30976980/

[11] Comparison of proliferative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umbilical cord and bone marrow.

https://pubmed.ncbi.nlm./17332507/

本文为知识性科普,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