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五代十国的时候好多都是“河东节度使”反叛当皇帝?

 liuhuirong 2023-05-30 发布于湖北

五代十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有一笔糊涂账的意思,这笔糊涂账不仅来源于五代十国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世纪,其混乱程度却堪比一百多年的三国和数百年的五胡十六国。另外一方面也在于五代十国作为一个乱世,它本质上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同样也没有什么仁义道德,如果你在汉末三国的时期还能看到一丝人性的光辉,那么到了五代十国时代,基本上能看到只有人性的混账和丑陋。但即使如此,这个历史阶段也有一个研究的意义,那就是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从中古向近古演变的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过程,在这中间有一个很明确的体现,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基本上当皇帝的都是河东节度使。看上去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但本质上它反映了中国一个最大程度的演变,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很多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河东节度使当的呢?

首先第一点来源于河东地区是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我们不少人都知道,中国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就在不断向南变化,到了五代十国时代这种状况尤其严重。在这个时期的南方还没有彻底开发完毕,但北方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重心的转移,不管是从政治调配还是兵力调配上,靠近河东也就是今天河南一带的政权,相对来说会维持更加稳定的统治节奏和更加稳固的统治核心,所以掌握了河东地区,其实也就等于在这个时期掌握了全天下的政权关键,所以从河东节度使的任上当上皇帝本质上是一种名正言顺的状态,它对于全天下的操纵控要在很要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其他地区在全天下的位置。

另外一方面河东地区的交通建设非常发达,在河东地区担任皇帝其实有助于它控制整个全国的局势,我们都知道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就处在一个藩镇割据的状态,而即使是藩镇割据的状态,其实并不代表他们就完全不服从中央的调令。唐朝的藩镇割据可以说具体表现在一部分藩镇非常听话,但另一部分藩镇也就是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三个藩镇,对唐朝中央朝廷阴奉阳违,中央朝廷强大的时候就服从中央朝廷,弱小的时候就反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河东地区的位置也就直接决定了后来所建立的朝代,到底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当时的整个华夏领土进行一个有力的控制,而在河东地区建都,至少从交通方面来说是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的。通过本身的军事和经济的政策遏制住其他藩镇的发展,并且将自身的势力网络延伸到最大的区域,而这就是河东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样这也是为什么河东地区的节度使能够最终当皇帝的原因,因为它比其他地区要增加了许多优势和发展本身的先天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