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结构与传入传出纤维

 忘仔忘仔 2023-05-30 发布于山西

解剖结构
基底神经节又称基底核,位于大脑白质深部中的一系列灰质核团,主要结构包括尾状核、壳、苍白球、底丘脑核和黑质,还有其他参与边缘系统的伏核、腹侧苍白球的核团,亦属于基底核。其中,尾状核和壳合称为纹状体,苍白球和壳合称为豆状核。

图片
下图:(A)图外侧面观基底核、杏仁核和左半球的侧脑室;
         (B)图内侧面观显示基底核、杏仁核和右半球的丘脑。
图片尾状核分为头、体、尾;苍白球分为内侧、外侧。

传入纤维
基底核的主要传入纤维分为四个来源:1)大量的纤维投射来自大脑皮层至纹状体的,对于运动通路来说,壳是最主要的纹状体传入核团。大多数来自皮层的投射为兴奋性投射,以谷氨酸为神经递质。2)来自黑质致密部,又称为黑质-纹状体通路,存在兴奋性投射和抑制性投射。3)来自丘脑内髓板,较少,主要为兴奋性投射。4)脑干中缝核,传递5-HT能。如下图所示:(黄色为兴奋性投射,蓝色为抑制性投射)

图片

传出纤维

基底核的传出纤维起自苍白球和黑质网状部。在运动调控中,黑质网状部传递头颈运动的信息,而苍白球主要传递躯体其他部分的信息。这些传出通路通过借助γ-氨基丁酸为神经递质的抑制性通路。如下图:

图片


      对应部位的损伤除了熟知的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临床上还常见因脑血管病导致的偏侧舞蹈症,脑梗死急性期有部分患者合并有偏侧肢体动作增多,最典型的类型为偏身投掷症,针对该类症状无特效药物可治疗,随着疾病进入康复期,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恢复。其中,皮层纤维的损伤较基底核内部纤维损伤预后更好。


[1] Mehanna R ,  Jankovic J . Movement disorder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vol 12, pg 597, 2013)[J].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3, 12(8):733-733.
[2] Baquis G D ,  Pessin M S ,  Scott R M . Limb shaking-a carotid TIA[J]. Stroke, 1985, 16(3):444-448.
[3] 王利民, 周慧青. 偏侧舞蹈症23例临床分析[J] .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 1553-15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