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是怎么导致的?

 北极熊788 2018-09-18

帕金森病(PD),又名静止性震颤,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但为何会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尚未完全明了。

为什么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会引起这个疾病呢?

这与基底神经节有关,基地底神经节是大脑皮层下的一些神经核群,与躯体运动调控有关的主要是纹状体。纹状体包括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苍白球常分为内侧部和外侧部两部分。此外,中脑黑质和丘脑基底核在功能上与基底神经节密切相关,因而也被纳入基底神经节的范畴。

基地底神经节的新纹状体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兴奋性投射,而其传出纤维从苍白球内侧部发出,从新纹状体到苍白球内侧部的投射有两条通路,即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前者是指新纹状体直接向苍白球内侧部的投射路径;后者则为新纹状体先后经过苍白球外侧部和丘脑底核两次中继后间接到达苍白球内侧部的投射路径。大脑皮层对新纹状体的作用是兴奋性的,释放的递质是谷氨酸;而从新纹状体到苍白球内侧部以及从苍白球内侧部再到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的纤维投射都是抑制性的,递质都是γ-氨基丁酸(GABA)。因此,当大脑皮层发放的神经冲动激活新纹状体-苍白球内侧部的直接通路时,苍白球内侧部的活动被抑制,使后者对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的抑制性作用减弱,丘脑的活动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去抑制。丘脑-皮层投射则是兴奋性的,递质为谷氨酸,因此,直接通路的活动最终能易化大脑皮层发动运动。由新纹状体-苍白球外侧部-丘脑底核的通路中同样存在去抑制现象,而由丘脑底核到达苍白球内侧部的投射则是兴奋性的,递质为谷氨酸,因此,当间接通路兴奋时,苍白球外侧部的活动被抑制,使之对丘脑底核的抑制作用减弱,加强苍白球内侧部对丘脑-皮层投射系统的抑制,从而对大脑皮层发动运动产生抑制作用。

新纹状体内细胞密集,主要有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两类细胞。中型多棘神经元属于投射神经元,是新纹状体内主要的信息整合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主要是GABA。中型多棘神经元除接受大脑皮层发出的谷氨酸能纤维投射外,还接受来自中脑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纤维投射,构成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中型多棘神经元有两种类型,它们的细胞膜中分别有D1和D2受体,其纤维分别投射到苍白球内侧部和苍白球外侧部,从而分别组成新纹状体-苍白球内侧部之间的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纤维末梢释放的多巴胺能通过激活D1受体时可增强直接通路的活动,而通过激活D2受体时则抑制其传出神经元的活动而抑制间接通路的作用。尽管两种不同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效应不同,但它们最终对大脑皮层产生的效应却是相同的,即都能使丘脑-皮层投射系统活动增强,从而易化大脑皮层的活动,使运动增多。

所以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皮层对运动的发动受到抑制,从而出现运动减少和动作缓慢的症状。即帕金森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