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哺光仪近视防控新宠,斜弱视治疗的新可能!

 六六配 2023-05-30 发布于河北


随着时代进步,眼睛越来越忙,而在疫情影响下,人类对眼睛的过度使用已几近疯狂,习惯形成难以遏制,却也因此,各种近视相关的眼病也接踵而至。

2022年,我国近视率预计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 7 亿,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首位。目前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近视已经成为中国“国病”!

并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由于全民刷屏现象已经固化,学生网课每天达8小时以上屏幕时间成生活常态,导致青少年斜弱视患者人数连年递增日益严峻。2019 年中国青少年斜弱视患者整体数量约为 1,761 万人,其中 15 岁以下青少年斜 视人群约为 1,404 万人,15 岁以下青少年弱视患者约为 357 万人。

而斜弱视作为儿童青少年眼科的常见疾病,更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正常视觉功能,对生活学习造成困扰,甚至影响未来的工作能力;严重了不但会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疾病,还会导致视觉功能异常,视力终身残疾。

2d0b7c014dbe40c0ad500288c1e9a789

由于斜弱视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我国对儿童青少年斜弱视治疗仍以传统治疗方式为主,如遮盖、压抑疗法等,这种治疗方法对视功能恢复作用有限且患儿依从性较差,治疗周期较长,还容易复发。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新规划明确指出需要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人群的眼健康以及进一步提升斜弱视等眼病的治疗水平,诠释了斜弱视治疗的重要性和急需新的治疗手段应用在儿童斜弱视领域的临床中。

在国家政策指示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引领下,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的近视防控领域,越发的生机勃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护眼市场达到1700亿的规模,且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2021年已超过2000亿的市场规模。同时,也为眼视光行业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在近视防控领域中,无论从光学矫正方法:功能性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到公认的药物治疗:低浓度阿托品,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然而有一种新的仪器,因其效果显著、使用方便近两年一跃成为了斜弱视治疗的新宠。

它就是可以发射650纳米红光模拟真实的太阳光的哺光仪。通过安全的一类纳米红光短时间内照射在视网膜上,促使脉络膜的厚度发生改变,从而有效控制了近视度数的发展。据临床数据体现,斜弱视治疗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受到了很多家长和眼科医生的拥趸。

点击查看源网页

然而哺光仪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近视患者的,首先它基本针对于3--18岁近视患者,对斜视或同时视融像功能比较差的患者需要严格筛选,使用之前必须要做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和角膜曲率等专业的眼部检查。并且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严格使用,还要定期的复查,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能感受到效果。

同时,哺光仪还可以结合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控制,屈光矫正后再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从而有效控制眼轴增长。然而具体的使用效果,还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不远的将来,哺光仪会为儿童青少年斜弱视的治疗带来更多的新可能!

由于哺光仪显著的治疗效果,国家逐渐对哺光仪监管力度加大,将其重新定义为“近视防控激光治疗仪”,也将会重新划分属性升级到三类医疗器械。也就意味着哺光仪需要走更严格的医疗器械审查通道,必须具备完善的使用、检查、处理等方面指南。对于哺光仪的生产资质、产品内置也会有明确的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配套内容,那些没有医疗资质的眼视光门店、包括视保店将无法以此作为核心项目。

所以传统眼视光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眼视光门店、视保店也必须要考虑医疗化升级转型!比如升级到眼科诊所具备三类医疗资质,或依托于眼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属性和专家资源,为自己保驾护航,合理合规的开展哺光仪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