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与半天不去厕所的人,谁更健康?这些排尿异常千万别忽视!

 hercules028 2023-05-30 发布于四川

朋友们每天都早上起床,会做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刷牙,而是先上个厕所小便。

排尿是人体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喝足和消耗大量的水分,经过身体的运转分解后,水分最终以汗液、尿液等形式,排出身体外。

所以,尿液作为身体排出的废物,能够很有效地帮我们预示身体是否健康。

比如在生活中,有些人一喝完水就想上厕所,有些人则喝完水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尿意,这是怎么回事?到底哪种人更健康呢?

01

一喝水就上厕所和半天都不上厕所的人

谁更健康?

有不少朋友常常觉得自己一喝水就想跑厕所,也有朋友反馈自己半天下来可能都不会有尿意,这两种都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吗?

其实,喝进去的水,要变成尿液,一般需要30-45分钟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上这两种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

以下5类因素会影响不同人群之间,排尿的间隔时间:

1、喝水习惯

每个人的喝水习惯不同,一次性饮水量也不同,如果短时间内喝进大量的水,就会刺激膀胱产生尿意。

2、膀胱大小

膀胱是我们身体储存和生成尿液的器官,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膀胱容量可达300-500毫升。

而膀胱体积小的朋友,就意味着尿液储存的容量较小,稍微有点尿液产生,就会刺激膀胱进而产生尿意,并不代表你这是身体不健康。

3、排尿习惯

不少人由于长期久坐,都会有一个下意识憋尿的坏习惯,憋尿形成习惯后,会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敏感性下降。

所以即便膀胱中有尿液的时候,但排尿的感觉并不强烈,所以会出现半天都不上一次厕所的情况。

虽然短期内没什么大问题,但长期憋尿这个习惯还是十分不好的,建议趁早改掉。

4、括约肌功能的强弱

括约肌会控制我们的膀胱,我们“小菊花”功能的强弱,会影响膀胱的松弛或收紧。

当括约肌松弛时,膀胱的储存能力就会较差,因此无法储存过多的尿液,导致排小便的次数增加。

而当括约肌紧绷时,膀胱具有较大的储存容量,饮水之后代谢时间较长,因此,上厕所次数减少。

5、情绪会影响尿意

精神压力过大或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也会导致身体产生尿意,促进尿液排出。

如果长期劳累,生活不规律,情绪处于紧绷状态,就会出现尿频的现象,平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排解和放松,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根据数据可知,人一天中所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在0.8-2.0升之间,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每个人的排尿量也有所差异,不存在谁更健康的说法。

02

尿液出现这些异常,千万要警惕!

对于健康的人而言,遵循自己的排尿时间进行排尿,就不会存在病理性的问题。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其实是尿液情况所反映的健康问题!

如果你在小便后,发现自己的尿液有以下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1、尿分叉

如果朋友们在“嘘嘘”时,发现自己有尿分叉、尿不尽的情况,这都是属于排尿不畅。

这两个问题十有八九是尿路感染引起,若在饮水足够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正常的嘘嘘,则要警惕自己的泌尿系统功能是否出现障碍。

2、尿液有泡沫

在小便时,发现自己的尿液表面有许多白色的泡沫,而且久久不散,要立马重视起你的肾脏!

因为泡沫尿一般代表,肾脏已经出现疾病,这是你的肾提出的“警告”。

3、尿的颜色

我们都知道,正常的人尿液一般是淡黄色或黄色的,若是出现以下4种颜色,不要怀疑,赶紧去看医生:

绿色尿液,很可能是细菌感染;

白色尿液,如果同时伴有腰痛、发热,很可能是尿道炎症;

酱油色尿液,有可能是血管内溶血或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问题;

血色尿液,如果排除了女性的经血后,就可能为炎症、结石、肿瘤病变导致。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排尿问题,尿液能反映身体的很多健康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情况来预防许多疾病,防患于未然。

所以,平时大家上厕所的时候可以留心看一眼,有什么想分享的也可以在评论区告诉圈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