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作战28天,121师正面作战基本没输过,为什么伤亡还那么大?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5-30 发布于广东
作者:正观历史




在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拥有光辉历史的解放军121师经历了一次英勇悲壮的穿插战斗。

在作战中,121师麾下的师直属部队、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都多次遭到越军伏击,全师共计伤亡1600余人,其中牺牲和失踪约600人,是对越自卫作战期间牺牲人数最多的师级单位。

但121师毙敌人数多达2615人,俘敌46人,在奉命班师回国之际,还歼灭了越军王牌312师一个加强营,打出了国威和军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121师这支所向披靡的英雄部队在越北战场上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呢?

从后来者的角度去看,这主要和对越军缺乏了解有关,是时代背景所致。总结121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沉重教训,可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图片

01


战前,部队通过走访归国华侨、走访对我国友好的越方民众、武装侦察、电子侦听等途径,摸清了驻扎在高平省一带的越南国防军、地方部队、公安军、特工等武装组织的具体番号、兵力和火力配置,敌人各单位的具体部署位置等信息。

但不了解高平省北部的越南民军到底有多少人,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导致我军参战部队遭遇不必要伤亡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自北越宣布独立以来,胡志明政府就一直重视民军的建设,一直将民军视为北越的重要武装力量。越南的民军,分为游击民军和普通民军两种类型,分别对应我国的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

越南的普通民军主要由农村居民组成,对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即便是60多岁的老人,只要手脚利索,也会被编入普通民军序列。普通民军人数占当时越南农村人口的14%到20%;只有20%的越南普通民军才配发武器,军官一般都是农村的干部兼任。

游击民军主要由城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男兵年龄规定为16至45岁,女兵年龄规定为16至35岁,若是年龄不符合要求,通常编入普通民军序列。游击民军兵力占据本单位人数的60%到70%,所有人都配发武器,军官一般都是在越南正规军部队中服役过的老兵。

在武器配置上,民军与越军地方部队没有区别,班以上单位设有自己的军械库。通常一个小乡有一个连的普通民军,大一点的乡镇有一个营的兵力;游击民军则根据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情况,编为连、营乃至师级编制。

图片




越南民军受户籍所在县的军事指挥部指挥,必要的时候,正规军营以上单位可以直接绕过省、县各级军事指挥部,直接指挥防区内的民军部队。这就意味着,越南国防军或者地方部队,只要团以上指挥部没有被端掉,就算是军官成了光杆司令,很快又能补充兵力。

当时的黎笋集团对越南国防军、地方部队、公安军、特工和民军这些武装组织,都有着明确的任务指标,推行分片包干、分工明确的作战制度。

越南高平省北部是北越的老根据地,其中高平省河广县长河乡曾经作为北越中央机关驻地,当地大部分民军都参加过抗法战争或者抗美战争,大部分民军都熟练操作多种武器,跟越南正规军没有什么区别。

越南民军对防区的地形更了解,野外生存能力强,甚至有些民军可以当成训练有素的越南特工使用。

由于无法充分摸清战区中越南民军的兵力、武器配置等情况,121师在穿插过程中,频频遭到越方老头老太太甚至是一些小孩的武力袭击,或者是一些民军假装给部队带路,将部队引进越军伏击圈。

在陌生的丛林中,121师各单位在穿插时没有后援、没有友邻部队掩护,将士们个个都是钢铁勇士,但在敌人实际兵力比我方多的情况下,必然吃亏。

反观越军,在战前就了解到我进攻部队的大致番号、兵力、作战目的等信息,使得战场上的越军溃兵仍旧对我军构成严重的威胁。

图片

02


越南蓄谋已久,为了入侵中国,早在抗美战争时期就利用中国向其提供各种援助的机会,派谍报人员渗透到中国各个领域,其中越军大部分营职以上军官,基本上都在中国桂林步兵学校或者昆明步兵学校受训过。

越南普通民众,会说一口流利中国话是普遍现象,越军对中国军队优缺点,以及自身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中国被动的拖入了这场战场,一切来得太匆忙,部队对越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正面战场上,能够凭借军队的优良传统,取得压倒优势,不存在越军对我围点打援的问题,我军各部也不存在怯战不敢打的问题。

高平越军采取的战术是以其之长,击我之短。越军凭借自身熟悉山岳丛林地形的优势,将一些道路两侧的战略制高点设为重点防御区,在解放军大部队途径这些地段时,越军按兵不动,等到解放军非作战单位出现,采取轻重机枪和迫击炮这些轻便火器突然袭击,快打快撤。由于后勤单位频频遇袭,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明显下降。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解放军被伏击单位没有援军,只要集中火力反击,越军伏兵就做鸟兽散。解放军若是集中兵力分区清剿,越军则化整为零,有的藏身于民众之中,有些钻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围剿的成本非常高。

例如,121师361团3营于2月21日晚上7点向安乐地区穿插时,在扣旺村一带突然遭到越军连级部队的伏击。越军使用60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封锁了公路。

图片




夜暗,带兵干部无法迅速查明情况,无法快速指挥部队反击,全营官兵只能依靠本能反应自救,班排建制被打散,炮手找不到弹药手、机枪手找不到副射手,有迫击炮的没有炮弹,有机枪的打完枪里的子弹就没了子弹。在此情况下,部队完全处于被动局面;3营8连和9连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尽可能收拢部队。

营长陈钦庭为了保护缺乏实战经验的新战士,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负伤,牺牲前还将手里的枪交给身边的战士,告诉战士们,尽可能往山上冲,山谷里目标太大。在这次战斗中,3营伤亡122人,其中牺牲94人,200多人掉队,后来有些战士平安归队,有些则被兄弟部队收容。

3营虽然惨遭伏击,但战士们在反伏击过程中,也重创了越军,其中曾经轰动全国的《威震峡谷七勇士》的故事就是这个3营的兵,以陈书利和陈武贤为骨干的7名掉队战士,凭借3支枪,击毙了数十名越军后,成功杀出重围,打出解放军应有的气势。

121师各单位多次遭遇伏击后,仍旧无法解决部队安全行军的问题,在后来撤军时,121师炮团麾下的火箭炮10连在高平班姆峡谷再次遭到越军的伏击,部队损失惨重。

从121师参战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但凡是越军与我军打阵地战,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战场主动权都掌握在我方手中,即便是号称越军“战胜师”的183团,在纳隆地区虽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还占据了有利地形,仍旧被发起强攻的121师歼灭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若是我国军进入了莽莽群山中,战场主动权就转到越军手中,化整为零的越军散兵游勇,凭借射速高、火力猛的轻重机枪,或者杀伤威力大的迫击炮,快打快撤,频频对我军造成重大伤亡。整体来看,121师的主要伤亡问题不是出现在激烈的战斗阶段,而是在行军阶段。

图片

03


战后反思

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参战各单位都对自身在战场的优劣势做了充分总结,并对自身的不足做出了及时改正。

首先,部队加强战了场信息采集训练,充分借助现代侦察技术,强化各部队各单位在不同战场环境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其次,继续发挥出我军“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即副军职干部加强到师、旅一级,副师职干部加强到团营一级,以此类推。

因为老兵老干部往往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方面更具优势,是部队中的骨干,让这些老兵老干部以身作则,能够有效增强部队的凝聚力,从而有效避免部队被敌人各个击破。

最后是明确了带兵干部的基本条件,有效避免了干部识图能力不强,技术兵种不熟悉本职工作等问题出现,进一步加强了各级干部的指挥能力,使得边防部队在后来的法卡山、扣林山、老山和者阴山战役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版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越反击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